中国返回式卫星是一种主要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20世纪70年代来共研制了六种型号,进行了24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为中国航天遥感事业首开先河,在传输式遥感卫星使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国产的航天遥感资料都来自于返回式卫星。我国的所有返回式卫星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迄今为止,返回式卫星共研制了6种型号:第一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第一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第二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返回式国土详查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FSW-0是第一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实现航天遥感零的突破。
FSW-1是我国的第一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共进行 5次发射,4次成功回收。该型号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舱压控制等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卫星飞行时间增加到8天。主要用途为摄影测绘。相比于要求高分辨率的照相侦察,摄影测绘所需的图像侧重较高的几何精度与较小的畸变,以符合定位与制作地图的要求,因此采用了画幅式大幅面相机,分辨率为10~20米。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和第一代返回式卫星FSW-0一样并没有轨道控制系统。
FSW-0 | FSW-1 | FSW-2 | FSW-3 | |
---|---|---|---|---|
卫星质量(千克) | 1800 | 2100 | 2800~3100 | |
卫星容积(立方米) | 7.6 | 7.6 | 12.8 | |
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 260 | 260 | 400 | |
不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 340 | 450 | 500~600 | |
轨道运行时间(天) | 3~5 | 8 | 15~17 | |
微重力量级(g) | 10~10 | 10~10 | 10~10 | |
轨道倾角(度) | 57~68 | 57~70 | 57~70 | |
近地点高度(千米) | 172~180 | 200~210 | 175~200 | |
远地点高度(千米) | 400~500 | 300~400 | 300~400 | |
轨道周期(分钟) | 约90 | 约90 | 约90 | |
运载火箭型号 | 长征二号C | 长征二号C | 长征二号D | 长征二号C或D |
FSW-0 | FSW-1 | FSW-2 | FSW-3 | |
---|---|---|---|---|
卫星质量(千克) | 1800 | 2100 | 2800~3100 | |
卫星容积(立方米) | 7.6 | 7.6 | 12.8 | |
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 260 | 260 | 400 | |
不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 340 | 450 | 500~600 | |
轨道运行时间(天) | 3~5 | 8 | 15~17 | |
微重力量级(g) | 10~10 | 10~10 | 10~10 | |
轨道倾角(度) | 57~68 | 57~70 | 57~70 | |
近地点高度(千米) | 172~180 | 200~210 | 175~200 | |
远地点高度(千米) | 400~500 | 300~400 | 300~400 | |
轨道周期(分钟) | 约90 | 约90 | 约90 | |
运载火箭型号 | 长征二号C | 长征二号C | 长征二号D | 长征二号C或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