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劫掠者”的历史开始于 1939 年初。实际上北美 B-25“米切尔”和马丁 B-26“劫掠者”都源自同一份航空队需求书。1939 年 3 月 11 日航空队颁布 39-640 号需求书,向工业界寻求新型中型轰炸机。依照在需求书中列出的性能指标,中型轰炸机在载弹 1,360 千克时航程要超过 3,200 公里,最大速度不低于 483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不低于 6,100 米;5 人制机组,自卫武器 4 挺 7.62mm 机枪;引擎可以在普拉特&惠特尼(P&W)R-2800,莱特(Wright)R-2600 或莱特 R-3350 间选择。
军方收到了马丁、道格拉斯、史提曼(Stearman)和北美(North American)4 家公司的回应。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Baltimore)中央河(Middle River)的格伦.L.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提交的方案是 179 型。马丁任命年仅 26 岁的航空工程师佩顿.M. 麦格鲁德(Peyton M. Magruder)为 179 型项目工程师。由于军方提出了高速要求,但没有对着陆速度进行任何限制,麦格鲁德和设计小组选择了圆形剖面低阻外形机身和翼展仅 19.81 米的机翼,翼载超过每平方米 244 千克,超过当时航空队装备的所有机型。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着陆速度过大(超过 160 公里/小时)和起飞距离的加长。在设计备忘录中,麦格鲁德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179 型的早期风洞测试模型是双垂尾布局,设计者认为这会提供较好的空气动力控制。最后为了使尾机枪手有良好的视界,还是采用了单垂尾[3]。
依靠先前作为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成功的轰炸机制造商的经验,在1939年的中型轰炸机竞赛的广泛测试中,马丁公司提交了179型。为了满足美国陆军的规格要求,马丁公司的179型优化了机翼,为取得较高的巡航速度而未考虑合适的着陆速度。
由于在性能和生产潜力方面远胜过竞争对手,马丁轰炸机于1939年9月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比赛,获得了201架飞机订单。然而,由于制造商采用了高翼载,导致一开始新手驾驶员很难安全地驾驶这种飞机。B-26是1941年春进入现役时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给予的命名,不久后就获得了一个相当丢脸的绰号“寡妇制造者”。令机组成员转换到B-26常常是一个漫长而又危险的过程,尽管马丁公司通过配备更大的翼展和更高的尾翼来改进这款轰炸机的操纵性(从第641架B型机开始),“寡妇制造者”的绰号还是伴随着B-26的整个服役生涯[2]。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两台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背部和尾部炮塔[2]
B-26 的半硬壳铝合金结构机身由前中后 3 段组成。机身框架由四根主纵梁,横向圆形隔框,和纵向桁条构成,并在框架外覆盖金属承力蒙皮。带弹舱的机身中段与机翼一起制造。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由液压控制,前轮旋转 90 度收入机鼻,主轮向后收入引擎舱。平尾和垂尾是承力蒙皮悬臂结构,升降舵是金属蒙皮,但方向舵蒙有织物蒙皮[4]。
179 型的上单翼常规布局使机身中段弹舱弹舱很易布置,较独特的是翼根部没有设置整流带。179 型安装两具 1,850 马力的普&惠 R-2800-5“双黄蜂”(Double Wasp)空冷星形发动机,这是当时能获得的最强力发动机。为了维持在中高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普&惠引擎配备了双速机械增压器,喷射排气管安排在引擎罩两侧。驱动两副直径 4.11 米的 4 叶寇蒂斯(Curtiss)电驱动螺旋桨,安装有大型桨毂盖,桨叶根部加宽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气流[4]。
作为中型轰炸机来说,179 型的自卫火力强大。透明机鼻内有一挺 7.62 毫米活动机枪,通过球形机枪座向外射击;后机背上一座马丁自行设计的 250CE 动力炮塔,装备两挺 12.7 毫米机枪,炮塔可以 360 度旋转,仰角 70 度,这也是美国轰炸机上首次安装动力炮塔;锥形尾部还有一挺 7.62 毫米机枪,尾机枪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挺身而座,而不必像 B-25 早期型号那样俯卧。
B26“掠夺者”同B25相比,B26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载弹量,但却没有更好的名声——它以“寡妇制造者”而闻名。在早期的使用中,B26坠毁的比例较大,但在经过改进后,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坠毁率已降到正常水平,不过这时已很难改变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了。
乘员:7人
机长:17.09米
翼展:21.64米
机高:6.2米
空重:11,476千克
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43“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7,327千克[2]
最大飞行速度:45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770千米[2]
(1)机身两侧固定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头一挺,背部一对,尾部炮塔一对,腹部两挺;
(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814千克(4000磅)炸弹[2]。
XB-26D
唯一一架 XB-26D 是改装自早期型 B-26(40-1380),用于测试表面加热除冰系统。该系统运转良好,但是 1943 年 7 月航空队考虑到“劫掠者”已接近生产尾声,该系统没有引入生产。
XB-26E
“XB-26E”并不是军方正式型号,是指那些 1943 年 1 月在马丁改装中心进行减重改装的 B-26C-5-MO。在正式改装之前,B-26C-5-MO 41-34680 被选为测试机。
B-26F
继 B-26B/C 之后的“劫掠者”生产型是 B-26F。B-26F 将机翼安装角增加了 3.5 度,这是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和降低着陆速度的另一个尝试。这种机翼首先在一架 B-26B 42-43459 上进行了测试。机翼安装角的增加使 B-26F 在地面时,发动机舱有明显倾斜状,螺旋桨的离地间隙增加。
B-26G
“劫掠者”最后的生产型号是 B-26G。G 型与 F 型外观相似,但装备了陆军-海军通用设备,而不是航空队专用装备。前机身顶部增加了一个大型救生筏舱,前起落架也配备了应急机械收放装置。B-26F/G 有时会安装尾部缓冲器(防止擦尾)整流罩。
XB-26H
“劫掠者”最后试验型号是 XB-26H。将 TB-26G-25-MA 44-68221 从前 3 点式起落架改为自行车式起落架。在机身下一前一后排列两个主起落架机轮,并在发动机舱下增加一组辅助轮以保持平衡,另外机身经过加强以承受前后主起落架带来的负荷。
教练机
诸如AT-23A/B / TB-26B/C / JM-1,B-26B 改装成 AT-23A 拖靶和通用勤务飞机, B-26C 改装成 AT-23B,AT-23A/B 型号重新改成 TB-26B/C,AT-23B 移交美国海军,型号改为 JM-1,TB-26G 型号改成 JM-2[4]。
1941年2月22日,美国空军接收了首批4架马丁B-26。第一批接收B-26的是第22轰炸大队(中型),驻扎在弗吉尼亚的兰利空军基地。B-26是用来替换这个中队的道格拉斯B-18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后,为了防止日本舰队攻击美国沿海,第22轰炸大队转移到佛罗里达进行海岸巡逻飞行。1942年2月6日,第22轰炸大队的B-26被拆开装箱从旧金山运往夏威夷[5]。
1941年阿拉斯加航空队司令部成立了第28混成大队,编入第11航空队,下辖1个重型轰炸机大队,两个中型轰炸机大队和一个战斗机大队。其中装备14架“劫掠者”的第11轰炸机中队在1942年1月部署到艾尔曼多机场(ElmendorfField),在阿留申(Aleutian)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多次轰炸。但是1943年初,阿拉斯加战区的B-26也开始被B-25替换[2][5]。
第319大队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B-26单位,1942年7月抵达英国希普德汉姆(Shipdham),11月移防阿尔及利亚(Algeria)。接着第17大队加入其中,他们在1942年由B-25换装B-26。1942年11月航空队在北非部署了3个“劫掠者”大队,第17、第319和第320大队,编入第12航空队。第319大队是第一个投入战斗的大队,1941年12月30日执行首次任务,飞越突尼斯。第320大队1943年6月参战[2][5]。
在欧洲战场B-26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英国“劫掠者”组成了第8航空队中型轰炸机力量的基石。1943年2月第一个“劫掠者”大队部署到英国,用于执行对欧洲大陆上德军目标的低空轰炸[4][6]。
二战时一些 B-26“劫掠者”被援助给自由法国空军。1943 年末自由法国接收了首批“劫掠者”,GB I/11“摩洛哥”,GB II/20“布列塔尼”,GB I/19“加斯科涅”,GB II/52“弗朗什孔岱”,GB II/63“塞内加尔”和BG I/32“勃艮”等中队都装备了“劫掠者”。这些单位最初装备二手早期型“劫掠者”用于训练,然后再装备较新型的 B-26。
自由法国的 B-26 中队最初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展开作战,参加了 1944 年 8 月 15 日对法国南部的进攻。自由法国的“劫掠者”随着盟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向北移动,1945 年 4 月 25 日进行了最后的飞行,6 月解散[6]。
欧战结束时,许多 B-26 大队很快解散,飞机也被销毁。1945 年深秋,在欧洲服役的约 500 架 B-26 飞往德国兰茨伯格(Landsberg)附近的处理站,并在那里全部销毁。同样是在 1945 年秋,航空队在阿拉斯加州瓦纳特山(Walnut Ridge)开始了一项庞大的飞机处理计划,处理近 1,000 架剩余 B-26。该计划开始由复兴银行公司负责,后来由总务管理局接手。这些飞机先是销售,据传购买的国家有法国、中国和南非,卖不掉的被销毁。少数“劫掠者”流入民用市场,改装成商务运输机。由于战后立即进行了大规模销毁,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架幸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