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隐禅踪】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是为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为大观。寺名来自创建者印度僧人慧理所说的“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景名“灵隐禅踪”,再现此意。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又有冷泉之水,时而潺潺,时而湍急;这一山一水,一石一像,无不让人常怀溯源寻踪的意趣。灵隐周边更有上天竺、莲花峰等名山,佛音庄严,禅意隐现。所以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境界所在,取名“灵隐禅踪”,而意境全出。
<灵隐禅踪>
云林禅寺烟雨中,古刹幽深在双峰,
天竺灵鹫钱塘落,慧理祖师开山功;
四大天王护弥勒,十二圆觉拥佛祖,
五百罗汉堂中立,一代活佛济世生。
照壁古迹理公塔,摩崖造像春淙亭,
玉乳连天冷泉水,翠微经幢御碑宁;
高僧云集论禅道,醍醐灌顶洗心庐,
文人荟萃灵隐路,江南第一佛学城。
二、【六和听涛】
六和塔原有塔院开化寺,其中有一楹联写道:“灯传慧业三摩地,鼓应潮声八月天”。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六合取“天地四方”之意),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压江潮而建。因此处旧有六和寺,塔以寺名,故称六和塔。 六和塔地处月轮山上,每当大潮横秋之日,人在高楼之时,中秋圆月似乎也可听闻:那皎皎月轮乘潮辚辚而行,天籁声中,隐隐裹挟着千军万马之势。
“十万军声半夜潮”(唐代李廓),别有一番波澜壮阔的盛况。至于秋高气爽季节,登塔听涛更生沧海观日之意,那份并吞八荒之豪情,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体味万千意象。“六和听涛”因此而名。
<六和听涛>
天地六合祈祥福,威震钱塘宝塔出;
历尽浩劫功德在,四十二篇章经书。
雍容大度如老衲,江水清幽托浮屠;
历史典故有真迹,风流韵事传姑苏。
弄潮自有腾蛟汉,观涛更在美女垆;
钱塘潮水具特色,交叉一线回头哭。
清风伴月涛声起,鼓角雷鸣天地酥;
六合听涛云水落,无限感怀八荒除。
三、【岳墓栖霞】
岳飞墓在岳庙右侧,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以后屡建屡毁,最后一次重建是1979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岳飞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忠骨葬于栖霞岭下,每年入秋,栖霞岭上红枫似火,望之如霞。 “岳墓栖霞”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贴切而有内涵,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心昭天日。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栖霞,这一景名为西湖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岳墓栖霞>
黄河九曲十八弯,多少前朝硝烟散,
栖霞岭上桃化灿,一捧净土枯骨寒;
曾经报国刺尽忠,仰天长啸满江红,
尘埃落定方昭雪,铸铁无辜做佞臣;
民族气节昭天日,精忠报国育后人,
光耀史册留后世,碧水丹心映千秋。
四、【湖滨晴雨】
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也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 杭州有句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意为西湖景致的四时皆宜。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 这次的“湖滨晴雨”景名既是对苏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
《湖滨晴雨》
湖水荡漾眼波凝,烟色蒙胧更多情,
南北高峰瞄青黛,桃花流水冷桥横;
满陇桂雨遗香韵,苏堤团柳云鬓婷,
丹心映月三潭小,孤山一片云雨声。
五、【钱祠表忠】
钱王祠倚城面湖,借景“柳浪闻莺”,是以风景极佳。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祠在涌金池南,与岳飞墓庙隔西湖相望,2003年重建;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吴越国王钱氏的表忠观,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清代以后称钱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祠内有苏东坡所写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名碑,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 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钱祠表忠》
一方石头冷无情,镌刻公德方有声,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横;
踢开宝石半座山,射穿钱塘海水城,
不以私利护天下,纳土归宋济苍生。
六、【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万松岭,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改建而成。是明末清初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学生遍及全省11府。 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清代著名学者齐召南、秦瀛曾在此讲学,著名诗人袁枚曾就读于此。这些当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才子,由此也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9月,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 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万松岭上的传说,万松书院也被称作“梁祝书院”。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使此处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而取名“书缘”。
《万松书缘》
万松书苑云海端,相欣相爱已三年,
本应良缘成双对,世事难料遭摧残;
人间多少真情在,无奈化蝶舞翩跹,
若是能得一夕欢,也胜清冷伴月寒。
七、【杨堤景行】
杨公堤在里西湖西岸,与苏堤平行,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时筑此堤。 后人为纪念杨不畏权势,力排众议,苦求朝廷达5年之久始获准许疏浚西湖之功,名堤为杨公堤。2003年,西湖西进工程,杨公堤重新建成开放。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这也是杨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桥拱圈旧构的古桥。杨堤景行,杨公堤景名题作“景行”,可谓形神兼备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换景的特色。
《杨堤景行》
后世不忘前世功,前世遗风后世承;
大德天下山仰止,杨堤通坦可景行。
八、【三台云水】
三台山为南高峰近支,景区内曲径探幽,涧水潺潺,三台山景区兼有江南山地和水乡之胜,山环水绕之间,最具分量的景点是于谦墓(祠)。是以三台山一带景观层次最为丰富,也最为秀美壮丽,动人心弦,是西湖风景中的一大观。“云水”一词点出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三台云水》
三台云水雾凄凉,一抹钱江幽韵长,
热血挥洒化琼碧,丹心未泯遗芬芳;
青朗石头烧更皓,板荡英雄节愈扬,
不辩荣辱谈笑去,留给后世来主张。
九、 【梅坞春早】
梅家坞溪谷深广,常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即使数九寒冬,不掩如春气象。梅家坞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每当清明时节,云雾缭绕的山坡上,采茶女的身影隐现在碧绿如茵的茶园之间,鸟鸣茶歌,婉转相应,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灵气,也是春天西湖的独特美景。
梅家坞现在是杭州一处独具风姿的旅游热点,农家茶庄迎接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梅家坞盛产的茶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又称“旗枪”、“二春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 所以,“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原来预选的景名叫“梅家春早”,后根据市民建议,改为“梅坞春早”。
《梅坞春早》
一水奔流下山岗, 两岸沟深幽兰芳;
三节采摘新芽翠, 四季山阴雾气彰;
五更早起上山梁, 六时正是收获忙,
七抚绿涛杀青水; 八压叶片雀舌张,
九成泉水泡新绿, 十里梅坞蕴茶香。
十、【北街梦寻】
北山街背倚宝石山、葛岭,全长3098米,杭州约半数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筑荟萃这条街上,据不完全统计,整条街会集了近百处人文遗迹,被杭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北山街绿荫之下,庭院之间,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理想和情怀——— 缆船石上,维系着一条车同轨书同文的梦迹;慕才亭下,埋葬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梦;武松墓道,刻写了一个游侠四方的英雄梦想;首届西博会工业馆,寄托了富国强民的壮志。秋水山庄,承载过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憧憬;菩提精舍,静逸别墅,穗庐,海盐馆……一条北山街,串起了西湖无数个萦绕人心的梦魂。而那一个个梦怀,又让西湖成为了后人的一个梦寐以求。景名“北街梦寻”由此而来。
《北街梦寻》
钱塘春来早,太子花枝头,
苏堤燕语细,绿柳系轻舟;
涌金吴山远,清波望湖楼,
阮墩环琼碧,湖心小瀛洲;
放鹤云亭外,断桥烟雨流,
蜿蜒北山路,物华馆舍稠;
楼宇排天外,烟林史话休,
景在城中立,人在画中游。
一、 起缘:
2002年以来,杭州已连续6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5次推出“新西湖”:2002年建成开放西湖南线、雷峰塔、万松书院“一带两点”景区,首次推出“新西湖”;2003年建成开放杨公堤、新湖滨和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第二次推出“新西湖”;2004年建成开放“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15景,第三次推出“新西湖”;2005年完成西湖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等8大项目,第四次推出“新西湖”;2006年完成灵隐景区综合整治一期、吴山景区综合整治一期和“龙井八景”恢复整治3大项目,第五次推出新西湖。2007年又实施了灵隐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吴山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扩建、八卦田遗址整治等7大项目,并在国庆节第六次推出了“新西湖”。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共恢复重建、修缮整治了10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和谐西湖、品质杭州”为主题,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0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我最喜爱的西湖新景点评选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二、宗旨: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用20个字概括评选的必要性———还湖于民、传承文脉、申报世遗、弘扬品牌、宣传西湖。
(一)这是“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的实际行动
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环湖七大公园、六大博物馆等53处景点免费开放,西湖成了一个开放的西湖、免费的西湖,实现了“还湖于民”目标。如果说“还湖于民”是一篇文章的“上半篇”,那么“还景于民”就是一篇文章的“下半篇”。开展此项活动,就是要做好文章的“下半篇”,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了解新西湖、熟悉新西湖、共享新西湖,真正做到“还景于民”。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保护为人民,保护靠人民,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
(二)这是传承文脉、申报“世遗”的实际行动
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凝聚着数千年来杭州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它本质上是一种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形态,是一个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审美导向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美的典范,是杭州的“根”与“魂”。目前,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正在被深度发掘,对西湖申遗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去年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把“西湖-龙井茶”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最近国家文物局又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西湖“申遗”。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杭州广大市民进一步确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当好“薪火传人”,传承历史文脉,为保护西湖、申报“世遗”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这是打响西湖品牌、弘扬城市品牌的实际行动
通过景点评选打响景区品牌,进而打响城市品牌,这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杭州历史上都曾多次开展西湖景点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比如,南宋时评选产生的“西湖十景”,至今已流传了千年;1985年组织开展的“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和谐西湖、品质杭州”为主题开展第评选“西湖新十景”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打响西湖品牌、弘扬“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西湖和杭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这次活动,是2007年2月起开展,至本年10月底,经历了群众推举景名、景点投票、景名投票三个阶段,是继城市品牌、城标设计后,本年度杭州第三次问计于民。 共有33.86余万人参与本次评选,有效总投票数约29.74万张,创下参评人数票数、参评景点范围、参评者地域分布、参与者年龄分布、参与者文化层次、评审专家阵容、参评参议途径、宣传沟通渠道、群众集体参评、多元附加活动10项之最。评选将“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的民主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在景点投票阶段,将群众呼声较高但未被列入145个候选景点的4处景点列入候选名单,其中“六和塔”、“岳王庙”最终入选“十景”。 景名投票阶段,群众在投票同时,还对入选景点、候选景点及总名称,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
这次活动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群众推举景名(6月18日—7月31日),在145个候选景点中推举出十个最喜爱景点并为之命名;
第二阶段——景点投票阶段(8月11日—8月20日),通过群众投票,从前阶段支持率较高的20个候选景点中选出10个景点;
第三阶段——景名投票阶段(8月22日—9月15日),将前阶段选出的10个景点,按每个景点配2个景名的规则推出,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研讨,选出10个景名,确定为入选景名:
2007年8月19日,杭州市政府宣布10个入选景点和20个候选景名 :
景点 : 候选景名 :
灵隐景区: 01.灵隐禅踪02 .灵隐佛香
六和塔: 03 .六和江月 04 .六和听涛
杨公堤 : 05 .杨堤秋晚 06. 杨堤秋韵
万松书院: 07 .万松书缘08. 万松敷文
岳王庙: 09 .岳墓栖霞10.岳庙留青
梅家坞 : 11 .梅家春早 12. 梅坞人家
湖滨景区: 13 .湖滨烟雨 14. 湖滨放舟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 15 .北街梦寻16. 北山蕴秀
三台山景区: 17 .三台映碧 18.三台云水
钱王祠: 19 .钱祠表忠20. 钱祠铭德
2007年8月27日,第九届西博会开幕式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宣布了我最喜爱的西湖新景点评选活动最终结果:
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 钱祠表忠,
万松书缘、杨堤景行、 三台云水、梅坞春早、 北街梦寻。
2007年杭州组织了三评活动,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45个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加之群众呼声较高的后增四处传统景点,评选对象达149个,在各地历年评选活动中堪称翘楚。今年的三评西湖十景参与总人数多达33.86万,其中有效总投票数约32.15万张,为历次之最。参与面覆盖了少、青、中、老等各个年龄段,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2岁,年纪最大的已逾97岁。参与群众覆盖了不同国度和地区。评选活动组委会在顾问组和专家组两个层面上广聘专家,对评选过程进行重重把关。顾问组特邀目前国内相关领域最为顶尖的名人。
“西湖十景”早已成了西湖的一张名片。凡国内外游人,只要知道杭州有西湖,就几乎知道“西湖十景”。在南宋提出了“西湖十景”后,不但在湖墅、西溪、钱塘(即杭州)出现了八景、十景、十八景、二十八景等等的名称,甚至外地风景区也有效仿的,如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就至少有6处是以“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西湖十景”中的名称命名的。 为什么“西湖十景”会不胫而走,并被称为风景园林的典范呢?这应和西湖文化的价值有关。
中唐以后,在西湖景区建设得到持续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人文理念,融进了景区的营造和欣赏中。 而两次在杭州任职的苏东坡,则更是将儒家的人文理念,贯彻在他对西湖的整治和建构中。西湖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苏东坡对西湖的人文理念也在后来的西湖景区营造者中得到遵循和发扬。
南宋时,临安(今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湖景区的建设突飞猛进,实际上,西湖已经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被构筑为充溢着中庸、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空间。 可以说,在两宋,西湖的核心人文价值已经确立。所以此时,一些诗人、画家在他们的诗作画作中,将西湖客观的景象和自己的人文感觉糅合在一起表现出来,就顺理成章了。
老“西湖十景”的景名讲究两两对称,像三潭印月和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和雷峰夕照等,不仅有对称美,还极富音韵美。景名不只是简单的文化陈设,它可以变化人的气质,提升人的文化品位,通过向全社会征集景名的形式,也能使杭州市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由于“西湖十景”概括了西湖的这种核心人文价值,从各个不同的空间,充分反映了西湖的精致、和谐、端庄、美丽、大气等美学特征,被广为传诵。这也是“西湖十景”被看做西湖名片的最根本原因。 在十景的选择上,有春夏秋冬、朝暮阴晴等时间段的多样性;景名由四字组成而且平仄相协,有琅琅上口的音韵,文字的诗化等,这也是“西湖十景”被人称道的理由。 当然,“西湖十景”也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由一些山水画家提出,所以首先服从的是山水画创作的意境,因此离开西湖水面较远的地方,如灵隐、吴山等,就没有入选。而且最早的“西湖十景”完全是由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选定的,西湖文化的多样性,难以在命名中得到充分反映。这也是近二十年来,杭州再评、三评的充分理由。
西湖山水对杭州人来说,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新景的景名,既要体现出景色的意境和神韵,同时要富有历史感、文化感和书卷气。西湖的景观里,有大量的诗词、楹联,用诗的语言来浓缩文化和景观的内涵。诗词美、音韵美,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取景名很难。其实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陶培养,老百姓平时说话合仄韵,反映的就是一种声音美。更何况,老百姓里头还有很多高人,可能他们取的景名非常精彩,也可能只需要改动一两个字,就能熠熠生辉。这次的活动是西湖文化走向国际化的一步,它将向海内外展示西湖文化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西湖保护是如何接轨国际的,这也将为西湖的“申遗”添上坚实的一笔。选最有特色的景点,取景名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大家一看就能明白说的是哪个景点,像灵隐禅踪、北街梦寻这样,直接点出了灵隐寺、北山街,大家一看就明白指代的是哪个位置,哪个景点。
这次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的“西湖新十景”,是一次对西湖景观内涵的“传承与发展”,每个参与的人都做出了贡献。近年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西湖文化得到了延续,西湖园林的核心人文价值没有变,作为自然山水园林人文化、艺术化的成功标本的地位也没有变。但是湖面扩大了,景区扩展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也提升了。活动发动了国内外人士踊跃参与,而且有了高科技的传媒支持,无论是评选过程,还是评选结果,对西湖这张杭州的金名片,都是一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