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海说唱唱调广泛吸收苏滩、宣卷和各地民歌、小调以及各种戏曲、曲艺唱腔,甚至自编曲调,来源多样,故称「什锦说唱」或「方言说唱」,或依方言种类而命名「沪剧说唱」、「越剧说唱」等,五十年代中期,取名为「上海说唱」,把「一唱到底」的形式,发展成说、表、唱、做的浓缩形式,逐步定型。
上海说唱灵活多变,能叙事、能抒情、能说理,演唱特点为一曲到终或用多种曲调,说唱相间,可一人说唱,也可双人、多人说唱,演唱曲目皆为短篇,以喜剧性内容为主,强调「噱头」。伴奏乐器有胡琴、扬琴、琵琶、萧等,有些男演员表演时手持三巧板(或称三翘板),自击鼓板,搭配节奏,或作为道具使用。
上海说唱著名艺人有袁一灵、黄永生等人,后起之秀有王静瑛,以「方言说唱」崭露头角
上海说唱的艺术特点是灵活多变,可叙事,可抒情,可说理,但偏重于叙事。演唱特点或一曲到底,或用多种曲调,说唱相间,可以一人说唱,也可双人或多人说唱。作品以喜剧性的内容为主,强调使用噱头,说理、抒情的节目也要求生动活泼。唱腔杂采南腔北调,没有一定格式。常用的基本调是〔苏滩赋〕、〔小鼓调〕、〔金陵塔〕等,民间小调有〔无锡景〕、〔紫竹调〕、〔节节高〕和以小贩叫卖声谱曲的〔卖橄榄〕等。此外,根据曲目需要,可以说方言,唱地方戏曲唱腔,如表现宁波人,唱甬剧、宁波小曲;表现苏北人,唱淮剧、扬剧等。还可采用电影歌曲和自己谱曲的唱腔。上海说唱的伴奏有胡琴、扬琴、琵琶、笙等管弦乐器,鼓、板做为打击乐器。男演员演唱时持三翘板击节,并当作表演的道具使用。代表作品有《热心人》、《人民售票员》、《石油塔》等。
上海说唱是在「独角戏」的唱调基础上,吸收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的,早期独角戏演员在返场时,常由上手唱些自编小调和戏曲,下手操琴伴奏,渐渐形成单独表演的曲艺形式,以穿插各地方言见长,唱调来源大致有六,一为「基本调」,如《苏滩赋》、《小鼓调》、《金铃塔》,二为「民间小调」,如《无锡景》、《紫竹调》,三为「小贩叫卖声曲调」,如《卖橄榄》等,四为「地方戏曲、曲艺」,如《淮剧》、《甬剧》等,五为「中外流行歌曲」,六为自行谱曲。 代表作品:《苏滩赋》、《小鼓调》、《金铃塔》、《淮剧》、《甬剧》
上海说唱原来脱胎于独脚戏“唱派”、并在吸取了苏州弹词、“小热昏”、浦东说书及江南农村唱春道情等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一九五六年之前,并无“上海说唱”这个正式名称。是年北京举行全国曲艺会演,侯宝林先生是评委,他问上海工人文化宫艺术团说唱队演员黄永生的节目是什么名称,黄当时答是说唱,侯宝林先生说:“说唱的含义很广,曲艺就是说唱的总称,你是上海来的,你的节目就取名‘上海说唱’吧。”从那以后,上海说唱作为曲艺的一个品种,才正式有了自己的名称
上海说唱原来脱胎于独脚戏“唱派”、并在吸取了苏州弹词、“小热昏”、浦东说书及江南农村唱春道情等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一九五六年之前,并无“上海说唱”这个正式名称。是指单人直接面对观众的演说式的幽默表演形式。一个公开的独角戏通常是现场喜剧(暂译自Stand Up Comedy)的一个环节,正如"今夜秀"开场那样。
在一个独角戏里,演员是不能单枪匹马的。当然后援团(戏院或电影里的)是不会说话的。当演员单枪匹马时,思想或许很尖锐,但这是自言自语,不是独口。
外部独角戏:演员对不在现场的人或者对观众说话。
内心独角戏:演员似乎在对自己说话。自省而且把内心动机说给观众听。
独角戏独立构成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通常附属于一个大一点,以对话为基础的节目,起到提供事物与观众发生关系的另外一个角度并用以剖析一个事物的本质的作用。
早期独脚戏演员在翻场时,往往由上手唱一段小曲,下手操琴伴奏,唱词多为即兴创作,此即上海说唱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演员黄永生等把一唱到底发展成为说、表、唱、做的综合形式,加强了艺术表现力,使这一曲种逐渐定型。上海说唱的艺术特点是灵活多变,或始终一曲,或用多种曲调,说唱相间,可一人说唱,亦可双人或多人对唱。曲目以喜剧性为主,强调使用噱头,生动活泼。唱腔杂采南腔北调,没有一定格式。代表曲目有《热心人》、《人民售票员》、《石油塔》等。
在上海市科技活动周期间,永丰街道创作排演的上海说唱《老板娘的怪病》,代表松江区参加上海市群众科普文艺节目汇演,荣获二等奖。
由南汇群文工作者创作编排的上海说唱《桥》日前代表上海市赴湖北荆门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类决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上海说唱《桥》在全国各地选送的2400多个舞台艺术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群星奖”(创作奖)。
“群星奖”设立于1991年,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评选每三年一届,第十四届“群星奖”一改以往金、银、铜奖的奖励方式,设立了“创作奖”、“表演奖”、“服务奖”等奖项,上海说唱《桥》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激昂向上的唱词内容,全新的表现手法,赢得了各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民间艺人表演“上海说唱”,其诙谐、幽默的表演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现场格外引人注目,老艺人经常表演“上海说唱”,常常把人逗得乐翻天。
“……现在阿二头,造上三层楼。抬头看勿见屋脊头,开门看勿见灶跟头。上班落班自备汽车开到门头,手机别到腰里头,电话装到床横头……”4月6日下午,一位名叫钱荣嘉的老说唱艺人,在公花园对着市民表演了自编自演的《改革前后的小菜场》,用“上海说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的生活变化。老钱诙谐的语调、幽默、滑稽的表演和朴实的说唱内容赢得了围观市民的阵阵掌声,也把大家逗得乐不停。记者发现,节日的公花园到处都是即兴表演戏曲和大展歌喉的人,大家围成一圈,或轮番上阵,或是来一回“独角戏”,现场气氛热闹。而在众多人群中,又属老钱这边的表演最为热闹,不时就是一片叫好掌声,偶尔人们还会为说唱的故事相互打趣逗乐。老钱的不少唱段都是自编的,且非常切合现实,与普通人的生活很接近,所以格外受到市民的欢迎。
钱荣嘉是无锡民丰里人,从小酷爱曲艺,而且还颇有天赋。一次上海黄永生等全国名家来锡表演“上海说唱”,钱荣嘉当时就迷上了这项艺术,他当时默默地下了决心,不但要好好地学习这项艺术,而且还要做“无锡的黄永生”。如今,近30年过去了,钱荣嘉在“上海说唱”方面技艺大进,不但能够出色地表演前辈的经典唱段,而且还自编自演了18部“新戏”,内容涉及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远离毒品以及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内容朴实但颇有教育意义。由于老钱的说唱很好听,词很押韵,表演也很逗人,所以格外受大家喜欢。同时,也因为有启迪、教育意义,老钱的表演也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现在,钱荣嘉当年的愿望实现了,无锡不多的几个还能表演“上海说唱”的人,见着他也都习惯性地称他为“无锡黄永生”。
“上海说唱”原先在江苏叫“什锦说唱”。后来因为“什锦说唱”式微,而“上海说唱”格外有名,渐渐地人们就习惯地把“什锦说唱”称为“上海说唱”。“上海说唱”原先在江浙沪一带流传甚广,在过去是非常流行的民间表演。据介绍,“上海说唱”多用方言表演,且一个唱段里可能夹杂不同的方言。同时,说唱用词押韵,调子好听,且幽默诙谐,颇受普通人的喜欢。
以前,“上海说唱”又常常与梨膏糖联系在一起。当时,对于那些卖梨膏糖的小贩来说,一边表演“上海说唱”,一边吆喝买卖,招揽顾客,是一种很不错的兜揽生意的方式,所以当时有“三分卖糖、七分帮忙”的说法,意思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帮场”,帮助维持表演气氛,不至于现场太冷落。以至直到今天,一些市民还会说:那是卖梨膏糖的。
在“文革”之后,“上海说唱”由袁一灵、黄永生、王汝刚等名家带火之后,一度是上海、无锡等地很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尤其当年黄永生等到无锡表演,更是大受追捧。一些老无锡人告诉记者,尽管好多年过去了,现在边听边想,还是能回忆起当年的许多趣事。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对“上海说唱”很熟悉,一些听众笑呵呵地说:“这个(说唱)非常好玩的,过去听得多了,唱和表演逗很好看,现在再听到真是让人怀念的!”据称,如今在无锡还有五六个人会表演“上海说唱”,但是大多只会表演,能够自己创作唱段的只有钱荣嘉一人。一些人告诉记者,现在在公花园和其他一些地方还有表演,但是关注者不多。而一直以来,无锡的“上海说唱”也没有出过有名气的人。
钱荣嘉自己创作一个唱段,从唱词到表演完成整个过程一般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乡下头勿输城里头》、《买彩票》、《无锡景》等都是他颇为满意的作品。除此之外,老钱还会自编一些应急的唱段。在去年蓝藻事件后,环保部门专门请老钱编了一出唱段,来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接到邀请之后,仅用一个星期,就创作完成了一个约8分钟表演时间的唱段《要把绿色健康来搞好》,并很快走进社区,为广大居民表演,宣传环保,当时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另外,关于计划生育的唱段,更是每年常演的节目,一到每年九月份,他就要到无锡各地演出。不过,总体来说,如今知道“上海说唱”的人不多,尤其年轻人更是知之甚少。
而一想到这项艺术面临着失传的窘境,钱荣嘉就感到忧心。为此,深爱说唱艺术的老钱决定收徒弟。他说,徒弟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适合上台表演,为此他还打趣自己说:“因为我长得比较难看,不适合上台表演,所以样子要好。”二是至少要会5个地方的方言,比如上海话、无锡话、常熟话、苏北话等等。第三,因为“上海说唱”属于滑稽戏范畴,表演很重要。滑稽表演分为演滑稽和唱滑稽,要是徒弟能够掌握难度较大的唱滑稽表演,那就最好了。最后,就是要能够创作。“自己会创作,这项艺术才能传承下去,才能有生命力。”钱荣嘉自己也发现找个徒弟很难,但是他也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找到合适的徒弟,我愿意免费教他,且保证一年就能使他红起来!”
1932年沪书有两个行会组织:一个叫“大团开智社”,设在南汇县大团镇;一个叫“上海永裕社”,设在川沙县洋泾顺风茶园,全称为上海市永裕说书研究社。那时艺人占领浦东绝大部分茶园书场,浦西南市老城厢也有演出。抗战爆发后,组织全部散伙,从此一蹶不振。1949年上海解放,成立了“上海市沪书改进协会”。上海浦东县建制时,建上海市浦东县沪书演出队。1961年浦东县建制撤销时划归南市区,改名上海市浦江沪书队。“文革”后其他地区也相继恢复曲艺团体演出沪书,恢复的上海浦江沪书队改名为上海市春江沪书队,1987年上海市春江沪书团全体转业,职业演出团体就不复存在了,至今艺人大多谢世。上海市浦东县沪书演出队1959年收6名学员,但1961年因6名学员是农业户口,所全部解散。1962年浦江沪书队又培养6名学员,可是“文化大革命”后,沪书队解散,他们全部转业。浦东说书因是地域性民间艺术,往往既有师徒传承,也是家庭传承,还有社会传承,早期浦东广大农村大部分乡镇都可见说书人的踪迹。人称“浦东说书末代皇帝”的施春年,自幼随父施凤飞学艺,后以季凤山为师,父子师承一人门下。施春年生前欲将他毕生积累的书目、经验和史料保存下来,但随着他的病逝人去艺绝。
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解放前的演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及城市贫民,艺人大多是半农半艺,农忙种田,农闲在农村集镇的茶馆演出说书糊口,每逢庙会、节庆时演出频繁,日夜两场演出熙来攘往,门庭若市,余音绕梁。艺人以浦东方言表演,一般为单人坐唱,演员拿钹子,身着长衫,演出开始用竹筷敲钹子唱四句诗或词,再唱开篇,后说长篇正本,在长篇时开头也是唱一段,长篇以说为主,时有穿插唱。敲钹子打出许多花样,以渲染气氛,给人美感。钹子声的轻重缓急都是为了表达书中人物思想、感情、动作的停顿和转换。曲调节奏明快,朗朗如诉,有长调、慢调、急调、哭调等。1949年以后,形式也趋多样,出现了双档、多个档、小组唱和表演唱。演出时演员左手持钹,右手持一根筷子或竹签,称之为“鼓签”或“击心”。用竹签敲击小钹,打出各种不同的节奏。演出前,艺人还常敲击钹子表演击钹技巧,用以吸引观众及静场,称之为“钹子闹场”。“闹场”,以敲击钹子不同部位而产生的音响与左手拇指和食指抵、按钹子产生的不同音色,以及打击钹子快慢而产生的节奏变化来进行组合,可产生十余种不同的技法,用以烘托气氛,调节气息。如〔打十番〕、〔二记头〕、〔三记头〕、〔五记头〕、〔小浪头〕、〔急急浪〕、〔回龙〕等。
唱书行腔为上下两句,腔似吟诵。表唱一般用本嗓,演花旦时用假嗓唱,落腔末字有个明显的唱腔特征,即东乡调的,西乡调的,两者正好成为上四度的转调关系。说表时常用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辅助表演。评话只说不唱,说表用浦东和上海方言为主。演员起角色可讲各地方言,武打场面有程式动作,演员表演角色跳进跳出等。书目大多是以讲史、侠义、公案及灵怪为主要内容,解放前每场演出要三个多小时。
《绿牡丹》、《红蝴蝶》、《网船过渡》、《合同记》、《施公案》、《三看御妹》、《三侠明珠剑》、《寿字帕》、《英烈》、《四平杰》、《明清三侠剑》、《包公》 、《彭公》、《施公》、《杨家将》、《八窍珠》、《白玉燕》、《呼家将》、《水浒》 、《粉妆楼》、《金台传》、《飞龙传》、《七侠五义》、《双珠球》、《隋唐》、《大红袍》、《慈云走国》、《五虎平西》、《三门街》、《岳飞》、《天宝图》、《地宝图》、《失落黄金印》、《穿金扇》、《薛刚反唐》、《狄青平西》、《济公》、《孟丽君》、《敫桂英自叹》等。近代书目有:《山东马永贞》、《霍元甲》、《南翔打布庄》、《小刀会》、《网船过渡》等。改编的现代长篇小说书目有: 《铁道游击队》 、 《林海雪原》 、《吕梁英雄传》、《苦菜花》、《红岩》、《草原风暴》、《蔺铁头》、《江南红》等。
上海说唱脱胎于独角戏,曾名什锦说唱、方言说唱、说唱;流行于上海和苏南,为上海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曲种之一。上海说唱中较有影响力的曲目有《金陵塔》、《热心人》、《人民售票员》、《石油塔》、《福来》、《古彩戏法》、《狗头军师》等。代表人物为袁一灵、黄永生、龚伯康、方艳华和顾竹君等。
如今,年逾70的黄永生在民间定期举办“大家唱”活动推广说唱,对于上海民间曲艺后继乏人的困境,年迈的黄永生激动地表示,“曲艺是口口相授的艺术,不管当初上海说唱有多么辉煌,但如果没有人将其传承下去,一切都是空的,我们只有看到接班人,才能感受上海说唱的将来。”
如果说黄永生代表了上海说唱男人的一片天,那么顾竹君则是娘子军中不得不提到的名字,谈起如今上海说唱的现状,顾竹君说就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要知道上海说唱在70、80年代那是非常红火的,专业说唱演员就有一批,而江浙的文艺团体还纷纷邀请上海的说唱演员前去加盟,但是后来伴随娱乐文化形式的丰富,上海说唱逐渐衰落。”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海说唱的表演条件比较高,顾竹君说:“上海说唱不像独角戏,两个搭档一凑随便到哪里都可以表演,上海说唱因为有唱的成份,所以后边需要一个庞大的乐队支持,这样人家请一台说唱不是请一个人,而是要请上一班人,唱么就以个人唱,但乐队就要近30个人,特别拖沓和繁琐,不便于下社区表演。”
上海说唱后继乏人同样也是顾竹君的困扰,她说:“现在我想招学生都非常困难,之前也在团里(上海滑稽剧团)带过几个学生,但是能唱出来的就陈思清一个,其他都是作为副业来学,所以很担心上海说唱的将来。”
金铃塔 唱词
桃花扭头红,
杨柳条儿青。
勿唱前朝并古事,
唱之唱--金陵宝塔一层又一层
金陵塔,塔金铃。
金铃宝塔第一层。
一层宝塔四只角。
四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绕口令之一:
苏州城内四秀才,
一个姓个郭、
一个姓个卜、
一个姓个陆、
一个姓个朔。
郭、卜、陆、朔
朔、陆、郭、卜
(反复循环)
四秀才,
吃菱肉,剥菱壳
菱壳甩在壁脚落
荷童小寺来扫落。
唱:
雨打金铃唧铃又唧铃。
金陵塔,塔金塔
金铃宝塔第三层。
三层宝塔十二只角。
十二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绕口令之二:
有一个,绿花碗,
碗花绿,花绿碗,
碗绿花,绿花碗。
花花绿绿的绿花碗,
绿绿花花的绿花碗。
花绿花绿的绿花碗,
绿花绿花的绿花碗。
花花绿绿,绿绿花花,
花绿花绿,绿花绿花的
绿花碗里有一只--喇蛤巴(癞蛤蟆)
巴蛤喇,喇巴蛤。
巴喇蛤,蛤喇巴,喇蛤巴。
黑铁墨脱的喇蛤巴,
墨黑铁脱的喇蛤巴。
铁黑墨脱的喇蛤巴,
脱墨黑铁的喇蛤巴。
花花绿绿,绿绿花花
花绿花绿,绿花绿花的
绿花碗里有一只--
黑铁墨脱,黑铁墨脱,
墨黑铁脱,铁黑墨脱,
脱墨黑铁,脱黑墨铁,
活的绿的喇蛤巴。
唱:
雨打金铃唧铃又唧铃。
金陵塔,塔金铃。
金铃宝塔第五层。
五层宝塔二十只角。
四二十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绕口令之三:
天上七粒星,
树上七只鹰,
墙上七根钉,
台上七盏灯,
河里七块冰。
哦呦,一片乌云遮掉天上七粒星,
哦嘘,赶掉树上七只鹰,
嘀哒,拔掉墙上七根钉,
嘙脱,吹掉台上七盏灯,
切切咵咵,踩碎河里七块冰。
钉、灯、鹰、冰、星,
星、鹰、钉、灯、冰。
(反复重复)
唱:
雨打金铃唧铃又唧铃。
金陵塔,塔金塔
金铃宝塔第七层。
七层宝塔二十八只角。
二十八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金陵塔,塔金塔
金铃宝塔第十一层。
十一层宝塔四十四只角。
四十四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绕口令之四:
来一个,驼子,
挑一担,螺蛳。
来一个,胡子,
骑一匹,骡子。
驼子挑螺蛳,
胡子骑骡子。
胡子,骑骡子,
不留心,撞翻驼子这担螺蛳。
驼子,一把拉住胡子,
要叫胡子下骡子,
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不肯下骡子,
不肯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驼子,硬紧拉住胡子,
不许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竖眉毛,弹眼乌子翘胡子。
不肯下骡子,
不肯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驼子,硬紧拉住胡子,
不许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竖眉毛,弹眼乌子翘胡子。
要叫胡子下骡子,
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竖眉毛,弹眼乌子翘胡子,
不肯卸面子,
不肯下骡子,
不肯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驼子,一把拉住胡子。
不许胡子搭架子,拉架子,
竖眉毛,弹眼乌子翘胡子。
要叫胡子卸面子,
要叫胡子下骡子,
拾还驼子这担螺蛳。
驼子挑螺蛳,
胡子骑骡子
唱:
雨打金铃唧铃又唧铃。
金陵塔,塔金塔
金铃宝塔第十三层。
十三层宝塔五十二只角。
五十二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汪汪响,
雨打金铃唧铃又金铃。
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阿--
名胜古迹传流至今。
绕口令之五:
苏州城内玄妙观,
东西有的两判官。
东判官姓潘,
西判官姓管。
东判官,潘判官,手里拿块豆腐干。
西判官,管判官,手里拿根萝卜干。
东判官,潘判官,
手里拿块豆腐干,
要问西判官,管判官,豆腐干调萝卜干。
西判官,管判官,
手里这根萝卜干,
不肯换给东判官,潘判官,萝卜干调豆腐干
(重复,一般一到两遍)
东判官,西判官
潘判官,管判官
萝卜干,豆腐干
东判官,潘判官,
豆腐干调萝卜干
西判官,管判官
萝卜干不调豆腐干
(重复,视气息长度而定)
弄到最后全不管
唱:
雨打金铃唧铃又唧铃。
勿唱前朝并古事,
唱之唱--金陵宝塔一层又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