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士满鸟翼凤蝶

里士满鸟翼凤蝶

目录导航

体形特征

   雌性里士满鸟翼凤蝶较雄蝶大,翅膀也较圆宽阔。雌 蝶翼展可达22cm,前胸 黑褐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腹部乳白色;前翅棕褐色,黑褐色脉纹明显,并布有不规则乳白色带;后翅亦为棕褐色,有黑色脉纹,翅末布有规则卵形斑纹和三角形斑点链,背面基本相同。雄蝶翼展约18cm,较为细小,前胸呈黑色,腹部呈金黄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前翅边缘黑色,逐渐渐变到深蓝色,中间为黑色;后翅边缘黑色,中间深蓝色(略带 浅绿),下方并布有黑色的斑点链,内侧有绒毛;前翅背面有黑色条纹并夹杂亮蓝色带,后翅边缘黄绿色,渐变到浅蓝色,并布有黑色条纹和斑点链。无亚种。

寄主植物

  成虫在 马兜铃( 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产卵,因为此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物 质—— 马兜铃酸,所以当幼虫孵化出来时,这种不好的气味可以使它们免于成为 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种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尖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acuminata)、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 贯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ltantha)、尾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dielsiana)、 西藏马兜铃( Aristolochia griffithii)、 印度马兜铃( Aristolochia indica)、 大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kaempferi)、前脉马兜铃( Aristolochia praevenosa)、狭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schlechteri)、他加禄马兜铃( Aristolochia tagala)。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脊索动物掠食。成虫会飞至花朵上觅食。

生活习性

   里士满鸟翼凤蝶原作为 绿鸟翼凤蝶的 亚种【即“里士满绿 鸟翼凤蝶( Ornithoptera priamus richmondia)”】,生活在茂密的 热带雨林中,在早 晨及黄昏十分活跃,并会在花间觅食。雄蝶极具地盘性,它们会赶走敌人。主要的食物是 花蜜, 幼虫则吃 马兜铃。这类 蝴蝶一般飞得很高,喜 滑翔。当觅食或 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的 天敌包括大 木林蛛及一些小型 鸟类。

生命周期

  雄蝶在早上会在 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雄蝶会徘徊在雌蝶 附 近,放出激素来引发交配行为。接受的雌蝶会让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拒绝交配。 雌性一生会产约5-20枚卵,一年多代。成虫会将卵产于 耳叶马兜铃叶背,刚产下的卵表面被覆着橙色的 附着物,幼虫期具五龄。一 龄虫期4.8天,二龄虫期7.0天,三龄虫期7.8天,四龄虫期6.1天,五龄虫期11.7天。初出生的幼虫会先吃其卵壳,再吃嫩叶。末龄幼虫会啮断寄主 木质化茎,致使植物上半部枯死,形态如环状拨皮。幼虫呈黑色,有红色的结节,在中间有乳白色的横纹。幼虫化蛹前会离开食草,环割寄生的植物,找到合适地化蛹,蛹期37.3天。蛹呈金黄色或黄褐色,有黑色斑纹。雄 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驳,最终会成为成虫的特别鳞片。由卵至成蛹需6星期,而蛹期约1个月或更长。成虫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以免翅膀干枯。成虫寿命约为2-4个月不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 大洋洲—东洋 生态区:分布于澳大利亚、 马利波罗、 昆士兰、 克拉伦斯河、新西兰(Australia,Maryborough,QLD, Clarence River,NSW)。

保护级别

  1、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二 保护物种;
  2、列入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3 :2010年昆虫纲近危红色名录。
  

里士满鸟翼凤蝶(图3)里士满鸟翼凤蝶(图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