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目录导航

体形特征

雌性维多利亚鸟翼凤蝶较雄蝶大,翅膀也较圆宽阔,翼展可达18厘米,头部和胸部呈黑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绒毛,腹部呈黄色,有黑色条纹;前翅呈褐色,有白色不规则斑纹和斑点,后翅黑褐色,有乳白色斑纹和斑点,前、后翅内侧有黄色放射状斑纹。雄蝶翼展约15厘米,较为细小,头部黑色,腹部暗黄色;前翅呈黑色和绿色,规则地交错,有光泽,后翅边缘黑色,其余为绿色,末端布有金色渐变条纹,脉纹更为清晰。

寄主植物

成虫在马兜铃()上产卵,因为此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马兜铃酸,所以当幼虫孵化出来时,这种不好的气味可以使它们免于成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种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尖叶马兜铃()、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贯叶马兜铃()、尾叶马兜铃()、西藏马兜铃()、印度马兜铃()、大叶马兜铃()、前脉马兜铃()、狭叶马兜铃()、耳叶马兜铃()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脊索动物掠食。成虫会飞至花朵上觅食。[1]

生活习性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在早晨及黄昏十分活跃,并会在花间觅食。雄蝶极度有地盘性,它们会赶走敌人。主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虫则吃马兜铃。这类蝴蝶一般飞得很高,喜滑翔。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的掠食者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鸟类。

以下是维多利亚鸟翼凤蝶翅的形态: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2-雄蝶-前翅正面)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3-雄蝶-前翅背面)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4-雄蝶-后翅背面)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5-雌蝶-后翅正面)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6-雌蝶-后翅背面)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图7-雌蝶-左面)

生命周期

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雄蝶会徘徊在雌蝶附近,放出激素来引发交配行为。接受的雌蝶会让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拒绝交配。雌性一生会产约27枚卵。初出生的幼虫会先吃其卵壳再吃嫩叶。   

幼虫呈褐色,有红色的结节,在中间有乳白色的斑点和横纹。幼虫会环割寄生的植物,并会到毗连的植物结蛹。蛹呈金黄色或黄褐色,有黑色斑纹。雄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驳,最终会成为成虫的特别鳞片。由卵至成蛹需6星期,而蛹期约1个月或更长。成虫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以免翅膀干枯。成虫寿命约为3-4个月。

亚种分化

8个亚种。[1]

01 Ornithoptera victoriae archeri 阿彻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2 Ornithoptera,victoriae,epiphanes 皮法尼斯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3 Ornithoptera,victoriae,isabellae 伊莎贝拉,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4 Ornithoptera,victoriae,maramasikensis 马拉玛斯柯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5 Ornithoptera,victoriae,reginae 女皇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6 Ornithoptera,victoriae,regis 帝王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7 Ornithoptera,victoriae,rubianus 鲁比亚,努斯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08 Ornithoptera,victoriae,victoriae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指名亚种

分布范围

大洋洲—东洋生态区:所罗门群岛及布干维尔岛。[1]

保护级别

1、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 保护物种,保护级别:Ⅱ类;[1]

2、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图片:图1-图8[1]、图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