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5年,《三峡学刊》创刊。[2][4]

1998年,《三峡学刊》改名为《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

1999年,《四川三峡学院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单月20号出版。[4][5]

2000年,改名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5]

2017年4月,《四川三峡学院学报》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6]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对“三峡”的研究中,以本土性、现实性、持续性和学理性见长。同时,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4]

“三峡研究”栏目多次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和地方高校学报颁发的“名栏”“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奖及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优秀栏目”奖。[4]

学术交流

2016年12月16日,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专家韩云波教授、《重庆高教研究》主编蔡宗模教授到学报编辑部指导办刊工作,张伟校长参加了会议。对已经发表的文章做统计分析,调查哪些是高贡献栏目,调整栏目设置,精简栏目;其次是队伍建设,建立作者队伍、审稿专家队伍和咨询专家队伍;三是注重对外联络,“走出去,请进来”,广泛约稿,争取优质稿源,做好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四是严格学术规范,调整页面设置,做好封面的装帧与设计。[7]

人员编制

据2019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官网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委会有顾问3人、委员27人,编辑部有编辑4人。[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辑委员会委员
邓晓霞 付川 申载春 刘正学 刘晓林 祁俊生 向家俊 许亚非 许文胜
陈文昆 陈卫星 陈立万 李廷勇 李金斌 李炯光 余鲁 张伟 张晓东
郭作飞 徐承英 崔广平 谭明术 谭泽富 臧小林 滕新才 颜帮全 韩红宇[1]
顾问
赵毅衡 黄念然 韩云波
编辑
滕新才 郑宗荣 张新玲 张建升 李虎[1]

办刊成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辑委员会委员
邓晓霞 付川 申载春 刘正学 刘晓林 祁俊生 向家俊 许亚非 许文胜
陈文昆 陈卫星 陈立万 李廷勇 李金斌 李炯光 余鲁 张伟 张晓东
郭作飞 徐承英 崔广平 谭明术 谭泽富 臧小林 滕新才 颜帮全 韩红宇[1]

研究发表

顾问
赵毅衡 黄念然 韩云波

收录情况

编辑
滕新才 郑宗荣 张新玲 张建升 李虎[1]

影响因子

荣誉表彰

据2019年11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4703篇。[2]

据2019年11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共载文3925篇、基金论文量1048篇。[3]

文化传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4]

办刊宗旨

据2019年11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总下载次数813775次、总被引次数1354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0.34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200。[2]

据2019年11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被引量7757次、下载量80163次。[3]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0.3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938名。[3]

2000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获得全国综合性大学人文学报被转载篇数排序第56名。[3]

投稿指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曾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4]

2000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重庆市首届优秀期刊二等奖。[3]

现任领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