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这里是河南科技学院的发源地。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

1947年,更名为北方大学农学院。

1948年,又更名为华北大学农学院。

1949年1月,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

8月,又一次更名为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

1951年,经过多所学校合并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后又经过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多次校名改制时期。

最后于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优办学条件。学院依托校本部办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近4500余人,教职工12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教师45名,不仅有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和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更不乏有"双师型"教师和技术精湛的实习指导教师。

学校荣誉

“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河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河南职教师资和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河南省文明单位”

“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

“新乡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实验室建设

拥有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器、制冷技术、畜牧养殖、财会模拟、办公自动化等20余个实验实训室,有高配置微机房10个(微机400余台);拥有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形体训练室和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拥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和草坪足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

校园文化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惟德惟能”

校训:“崇德尚能、知行合一”

学风:“勤学善思,明辩笃行”。

在教学上针对学生实际,实施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既满足学生“专升本”的需求,又满足学生“就业谋职”的愿望,重视推行“双证书”

学校建筑

工字楼

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工字楼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工字楼1950年冬,经教育部批准,平原省人民政府划拨土地和专项基建经费,建设平原农学院,平原农学院办公楼(又称“工”字楼)为俄式建筑是百泉校区第一栋楼房建筑。该楼为电视剧《天高地厚》等影视外景拍摄地,2018年被辉县市列为“历史建筑”

综合楼

综合楼:1-3楼为多媒体教室,4-5楼为计算机教室和阶梯教室。6楼为新修建的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

综合楼综合楼(2)

院系介绍

学院共有6个系,二十多个专业,涵盖:农业类、计算机类、艺术类、机电类和金融类多个领域的专业和课程。

院系名称 主要专业
生命科学系 食品生物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风景园林设计
电子信息系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经济与管理系 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管理
财经金融系 电子商务、会计、审计
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汽车检验与维修、电气自动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艺术系 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学院领导

院系名称 主要专业
生命科学系 食品生物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风景园林设计
电子信息系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经济与管理系 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管理
财经金融系 电子商务、会计、审计
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汽车检验与维修、电气自动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艺术系 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词条图册

高跃(党委书记):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河南周口郸城人,中共党员,硕士,高级实验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长期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及党务和管理工作,多次获得河南科技学院优秀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术和管理论文27篇,其中10篇发表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等中心核心期刊,一篇获河南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6项;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2010年河南科技学院改革发展专项研究课题一项;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

责任分工:主持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乐玉忠(院长):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河南获嘉人,教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新乡市文明教师,校优秀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机制专业负责人,河南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河南赛区评审专家组专家,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现主持在研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先后发表教学和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ISTP收录;主编或参编教材11部,其中《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获“十一五”规划教材本科机械类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获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主持完成新乡市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各1项;取得“基于PDM的钣金冲压CAP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省、市科研鉴定成果10项;获“牛头刨床用内螺旋油槽辅助刨削装置”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讲的《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为河南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责任分工主持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丁福虎(党委副书记):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河南辉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教育部“九五”科技管理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政策、人才评价和知识产权;近年来在《光明日报》《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国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数十家出版机构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中国知网(CNKI)》收录学术论文H指数11;CS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技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等文献转载收录20余篇,多次被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授予奖励,省级奖励7项,其中“创新型河南建设与高等教育战略”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代表学术论著有《创新人才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谁是人才:中国人才政策评论》(郑州大学出版社)等。

责任分工:协助书记从事党务和学生工作,兼任院工会主席。

梅俊杰(副院长):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河南辉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多次荣获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职业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具有系统的研究。

责任分工:协助院长分管外事联络工作。

宋合成(副院长):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河南淇县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先后荣获新乡市文明教师、河南科技学院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小麦高产栽培及生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作物栽培学》、《农学专业英语》、《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指导农业生产;近年来在《植物生态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华北农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参编21世纪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参编专著5部,主持省级鉴定成果1项,参与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鉴定成果5项。

责任分工:协助院长分管教学工作。

王铁固(副院长):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河南舞阳人,中共党员,畜牧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长期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和团学管理工作,多次获得新乡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科技学院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文明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学;近年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和管理论文20余篇,获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责任分工:协助院长分管行政、后勤工作。

吴艳兵(副院长):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博士后出站人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新乡市青年科技专家,校重点学科植物保护学术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术骨干,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与农药毒理学。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或参与省科技厅、教育厅等项目4项。近年来在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微生物学通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等收录12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地厅级成果奖6项。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农药生物测定》、《农药学原理》、《专业文献选读》等课程,主讲的《生物农药》为校级精品课程。

责任分工:协助院长分管科研工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