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导航

简介: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测控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及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及电机与电器1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专业为河北省本科一批招生专业。目前在校本科学生近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4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电机学》、《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自动控制原理》等4门专业基础课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与装置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自动化学会挂靠在我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各专业适应性强,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大中型企业和电力行业。

学院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育,搭建特色鲜明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平台,拥有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设传感及智能处理、检测与信息融合、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四个研究室,以及自动化实训、电力拖动、PLC、过程控制和电机综合五个实验室,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现实验室使用面积12000平方米,实验教学人员4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仪器设备总投资3124万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有7个。近年来,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完成了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3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项目经费近2500万元。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96篇,其中SCI收录42篇、EI收录295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合同额1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课题3项。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戴汝为院士,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王子才院士、唐任远院士进行学术报告。聘请了燕山大学关新平教授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特聘教授。 学院教师治学严谨,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风气浓厚。英语四、六级成绩、计算机过级率在全校均名列前茅。学院积极倡导、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科研活动,提前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搞科研,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亚太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喜获丰收,高素质毕业生深受工作单位好评。[1]

本科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批录取)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试验分析、电器产品研制开发、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毕业生去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全国各大中型企业和电力行业。[2]

自动化专业:(本科一批录取)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及决策管理等工程技术基础和特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系统辨识等。毕业生去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全国各大中型企业检测、自动化等部门。[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一批录取)培养具备测量与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从事检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精密机械设计、工程光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毕业生去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全国各大中型企业仪器及测控等部门。[4]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二批录取)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研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医学、生物医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医学成像技术。毕业生去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全国各大中型企业和医疗仪器设备行业。[5]

研究生教育概况: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二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并且与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机与电器学科于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招生权,2010年又获得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招生权,大大拓宽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7人,在校研究生120余人,主要从事过程参数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电器设备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电机电器的智能控制、大型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与故障诊断、电气智能传动、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医学检测与机电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已毕业的100余名研究生中,有多名同学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6]

名师风采

孙鹤旭个人简历

孙鹤旭,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阜新矿业学院机电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6年12月,阜新矿业学院与东北大学联合培养,获硕士学位, 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东北大学自控系,获博士学位;  1982年1月留校任助教,1986年12月至1992年9月任阜新矿业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讲师、副教授; 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系主任,教授;1997年8月至2000年12月任河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电气信息学院院长;2000年12月至2012年6月任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至今任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冶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风能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风电产业技术路线图首席专家。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自动化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河北省自动化重点学科负责人,IEEE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自动化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系统与控制。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45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 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家经贸委科技创新项目、科技部风光储示范工程等国家级项目,以及河北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IMS应用示范工程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出版著作12部。在《Automatica》、《自动化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11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7]

赵江个人简历

赵江,男,1958年12月生,河北省尚义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在河北机电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1986年8月至1989年3月在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2月至6月作为高访在英国King’s College London学习与合作研究。  1982年3月在河北机电学院自动化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3年5月任河北机电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河北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其间1996年7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12月任河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2007年7月调任衡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11年12月任现职。现兼任河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  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过程参数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与故障诊断。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等纵横向课题十六项。完成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三项。出版教材三部。199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8年、2005年和2008年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三等、一等奖三项。在《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控制》等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1篇(第一作者),其中被EI收录九篇。[8]

吴学礼个人简历

吴学礼,教授,男,满族,1961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盟成员,河北省政协委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期刊《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副主编。 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过程参数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焊管焊接过程机理分析与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装甲车辆实弹射击综合训练系统”项目 2005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Automatica》、《自动化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非线性过程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焊管机组的研究与进展》等学术专著3部。[9]

刘朝英个人简历

刘朝英,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河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  刘朝英教授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委员,河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连续数年被评为河北省科协工作 者。曾在清华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自动化及计算机控制特别是过程控制方面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多年连续为本科生主讲《自动控制 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等课程,为研究生主讲《线性系统理论》等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为省级精品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纵横向课题10余项,其中“分布参数优化控制仿真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近20篇。主编教材3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类复杂工业生产过程的模糊鲁棒控制机理的研究”、省自然基金“一类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机理与方法研究”等纵横向课题多项。

郭彦平个人简历

郭彦平,男, 1965年9月出生, 中共党员,现为电气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1988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并于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做博十后研究工作。2003、2004连续两年荣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2006年河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高校教龄20年,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离散数学、线性规划、差分方程、非线性泛函等课程。正式出版教材3部。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7篇,荣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河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主研河北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2003以来作为领队及指导教师,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河北省一等奖15多项。 先后在国际和国内著名期刊《J. Math. Anal. Appl.》、《J. Comput. Appl. Math.》、《Appl. Math. Lett.》、《Appl. Math. Comput.》、《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研究与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3篇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课题“自映射和流的几个动力性质的研究”和“一类复杂系统的模糊预测控制机理的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转变教学思想,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获河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河北省社科三等奖;“研读教学原则”获河北省社科三等奖; 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0]

刘庆瑞个人简历

刘庆瑞,电气工程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示范课堂”《电力工程》课主讲教师。从教二十余年来,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教书育人。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程案例剖析,收到师生好评,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任现职以来,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EI索引10篇,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项,主编《电力工程》等教材4部。

孟华个人简历

孟华,女,工学硕士,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1982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我校从事测控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获得“河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荣誉称号。

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河北科技大学教研项目和实验研究项目4项。曾获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主研的教学研究项目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的《化工自动化及仪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称号。主编、参编教材四部。主要从事“过程参数检测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主持或参加省市科研项目7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研项目“装甲车辆实弹射击综合训练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分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

张苏英个人简介

张苏英,女,1961年生人,汉族,电气信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获得“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石家庄市师德标兵” 、“石家庄市先进女职工”、“河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河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1982年3月毕业留校至今,张苏英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她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水平高,授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 系统辨识”、“ 最优控制”、“ 数据库应用”等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课于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精品课程,2007年,该课程顺利通过了省里组织的精品课程评估。 作为课程负责人,张苏英老师为该课程的精品课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 “自动控制原理多媒体课件及考研题库的设计与开发”、 “校园网环境下课程在线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于2004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连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张苏英老师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主编、参编了《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分析与解答技巧》、《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导及解题指南》等五部公开出版的教材和论著;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 “ATM反向复用控制单元”、 “基于前馈的预测控制及算法研究”、 “预测控制的应用研究”“ 12.5 米聚氨酯保温板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商品房预售合同联机备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8项科研课题;先后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余篇。[11]

李争个人简历

李争,男,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5月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2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工作于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主讲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0余门。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4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编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电机设计及其控制技术,新型电力传动装置,先进控制技术 。[12]

河北科技大学与西英格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河北科技大学自2011年3月开始,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联合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博士 研究生 基本学习年限3-6年,按照西英格兰大学博士生培养计划学习,由西英格兰大学导师组和河北科技大学导师组共同指导博士研究生。首批3名博士生已经修完规定课程,在 西英格兰大学 通过了博士中期答辩,进入课题阶段。[13]

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于1998年,2000年成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教授任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学礼教授任中心主任。  经过多年建设,中心在过程参数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与新型传感器技术、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电气设备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等4个方向具有鲜明特色。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等60余项,横向课题110余项,经费总额3500余万元,创造经济效益8.59亿元。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496篇,其中SCI收录42篇、EI收录15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14]

各个硕士点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10)[15]

控制工程领域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其它社会经济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工程领域,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20世纪20年代,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技术在工业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50年代,由于军事、空间技术以及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性的要求,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满足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出现了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等技术于一体的各类工业控制技术,如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随着控制理论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并向社会经济系统渗透,以及现代制造业提出的以优质、快捷、低消耗为目标的控制要求,发展了具有大系统协调控制、最优控制以及决策管理的新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集设计、制造、管理于一体的CIMS系统和以市场为核心广泛采用了各类先进控制技术的敏捷控制与制造系统。 控制工程领域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工程领域。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与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培养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自动化设备中控制系统和装置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控制装置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现代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开发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和实施能力及使用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 2、计算机控制与检测技术 3、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4、运动控制及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实行2.5—3年的弹性学制,原则上用1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2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4学分) S0000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学位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8-14学分) S0200030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14 系统辨识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 S0200032 注册工程师(基础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
S0200035 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
S0200015 最优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1400052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8 自适应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4 德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 讲授 考试
不少于6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考查

五、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的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专家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和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等,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七、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重要环节,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到本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协助企事业和科研单位解决管理、生产及科研中的问题、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等,累计时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 八、学位论文要求 结合研究课题结果撰写论文。对于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的成果,论文应该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完整的图纸;对于重大技术改造和革新的成果,应该具有对原设备与技术的评价,改造和革新方案的评述及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试验的成果,必须有试验方案、完整的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结果分析;对于生产设备管理成果,必须给出新的管理理论体系,对企业产量和质量作效果分析,并给出创新管理信息系统等。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07)[16]

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能的生产和传输已形成了“电力工业”,其运行与管理科学的科学技术含量正在迅速提高;同时,电能的生产、传输、使用及其控制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或更新,向智能化、成套化、高效能发展,逐步与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电工技术与设备,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进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气工程领域与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主要包括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各类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校外指导教师6人。科研成果多,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的重点实验室,“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研究基地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与公安部消防研究所和北京森普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领域的行业特征比较突出,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安全技术。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方向一 新型电机理论及其控制 该研究方向从事特种电机理论、驱动模式、控制策略以及实验装置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分段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驱动的提升系统理论研究和感应电机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研究。 方向二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交流相控变流器及变频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重点解决传统研究中难以解决的环流、全范围调速和全数字化系统实现问题及其在低速大容量系统的应用。 方向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和电能质量的优化与控制、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监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以及开发先进的电力自动化装置等方面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达到32-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4学分) S0000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除文科,艺术类以外的其它领域选)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学位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6-18学分) S0200030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2 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 S0200032 注册工程师(基础考试) 3.0 讲授 考试
S0200035 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 3.0 讲授 考试
S0200004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5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6 电气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方法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7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8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0 讲授 考试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4 德语 36 2.00 讲授 考试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0 讲授 考试
不少于6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考查

五、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修完25学分后,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的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中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30-36学分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七、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业、研究所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研究生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考核考核采用学分制,主要包括专业实践活动和实践活动成果考核,考核合格计6.0学分。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进行文献查阅及综述、选题报告、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科学态度。 2、学位论文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力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3、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及一定的工作量,能及时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项目应明确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 4、学位论文完成后,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术方面要求,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或设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意见,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学位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揭示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它生命现象,并提出新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方法和设备的多学科交叉前沿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以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传感器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象处理方法、治疗与康复的工程方法、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生物效应等。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巨大进步与发展,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该学科近年来一直从事医学仪器、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机电系统、生物电信号采集分析以及生物电磁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科研成果较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的重点实验室,“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研究基地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掌握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生物信息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具有智能信息系统、现代医学临床工程、高级医疗器械原理等领域的宽广而扎实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的最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超声工程与成像技术 2、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 3、生物医学检测与机电控制技术 4、生物电磁技术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为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位课考试成绩不低于75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S0200034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6 数理统计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一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25 医学成像原理,与系统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二 S0200023 现代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25 医学成像原理与系统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S0200027 高级医学仪器原理 36 2.0 讲授 考查
S0200028 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二
S0200029 生物电磁学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S0000014 德语 36 2.0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
必修环节 S0000023 实践环节 1.0 考查
S0000022 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

注:备注栏中跨一级学科用*表示,双语教学课程用#表示 五、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要求至少修完25学分后,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的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由有指导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审查组,根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分是否满足要求,研究生论文课题是否属于本学科范围和论文课题的可行性,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六、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的第十周进行。由有指导教师参加的中期考核组,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30-36学分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课题进度和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是否延期提出建议。 七、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依据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如下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进行文献查阅及综述、选题报告、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科学态度。 2、学位论文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力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3、硕士论文水平,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有独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报告”类型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及一定的工作量,能及时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 4、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国内外正式期刊或国际会议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5、学位论文完成后,满足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术方面要求,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或设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意见,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学位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电机与电器全日制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801)[17]

“电机与电器”学科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以数学、电工理论及各种现代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地掌握电机学、电子学、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电机及其有关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监测和控制等实际问题,掌握现代设计理论、电机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等的应用方法,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科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电机与电器理论的研究、应用开发或教学工作。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科研成果较多,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的重点实验室,“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研究基地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掌握坚实的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学科有关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或工程技术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电机电器的智能控制  2. 电气智能传动 3. 电力系统分析与优化 4. 大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与故障诊断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达到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位课考试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S0200033 专业外语(电机与电气)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2 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S0200004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5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6 电气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方法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7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8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0 数据挖掘,理论和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查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
必修环节 S0000023 实践环节 1.0 考查
S0000022 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

注:备注栏中跨一级学科用*表示,双语教学课程用#表示 五、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修完25学分后,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的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30-36学分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七、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进行文献查阅及综述、选题报告、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科学态度。 2、学位论文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力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3、硕士论文水平,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有独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报告”类型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及一定的工作量,能及时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 4、学位论文完成后,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术方面要求,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或设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意见,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学位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控制科学与工程全日制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081100) [18]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发,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遍及各个工程领域。主要从事工业过程的建模与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测控技术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本学科毕业生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全部具有教授职称。科研成果较多,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的重点实验室,“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研究基地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工程实践知识,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了解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掌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现代控制技术,特别是具备从事系统分析、建模、设计、仿真、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分析和解决现代经济建设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2.计算机控制与检测技术 3.运动控制及应用研究 4.电器设备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5.过程参数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 6.信息融合与新型传感技术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达到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6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 注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文科,艺术除外)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S0200036 专业外语(控制科学与工程)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一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14 系统辨识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15 最优控制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二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1400052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专业方向课三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S0200018 自适应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37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1400052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
S0200019 传感器融合理论及应用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S0200015 最优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S0200008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S0200022 虚拟仪器,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S0200023 现代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S0200024 第二外国语 36 2.0 讲授,讨论 选修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查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4 德语 36 2.0 讲授 考查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 讲授 考查
必修环节 S0000023 实践环节 1.0 考查
S0000022 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

注:1)所选专业方向之外的学位课可做为选修课。 2)备注栏中跨一级学科用*表示,双语教学课程用#表示 五、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修完25学分后,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的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30-36学分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七、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进行文献查阅及综述、选题报告、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科学态度。 2、学位论文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力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3、硕士论文水平,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有独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报告”类型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及一定的工作量,能及时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 4、学位论文完成后,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术方面要求,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或设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意见,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学位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4学分) S0000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学位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8-14学分) S0200030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14 系统辨识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 S0200032 注册工程师(基础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
S0200035 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
S0200015 最优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1400052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8 自适应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试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4 德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 讲授 考试
不少于6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考查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4学分) S0000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除文科,艺术类以外的其它领域选)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学位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6-18学分) S0200030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2 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 S0200032 注册工程师(基础考试) 3.0 讲授 考试
S0200035 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 3.0 讲授 考试
S0200004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5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6 电气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方法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7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8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0 讲授 考试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4 德语 36 2.00 讲授 考试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0 讲授 考查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0 讲授 考试
不少于6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考查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S0200034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6 数理统计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一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25 医学成像原理,与系统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方向课二 S0200023 现代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25 医学成像原理与系统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S0200027 高级医学仪器原理 36 2.0 讲授 考查
S0200028 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二
S0200029 生物电磁学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S0000014 德语 36 2.0
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18 1.0
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 18 1.0
必修环节 S0000023 实践环节 1.0 考查
S0000022 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

结束语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
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S0200033 专业外语(电机与电气) 36 2.0 讲授 考试
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
S0000007 矩阵论 36 2.0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S020000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2 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 考试
S020000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S0200004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5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6 电气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方法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7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8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0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0 数据挖掘,理论和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1 现代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S0200012 数字信号处理 36 2.0 讲授讨论 考查
公共选修课 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查
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
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
必修环节 S0000023 实践环节 1.0 考查
S0000022 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