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意)哥伦布 著,孙家堃 译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1
I S B N:9787544716420
《航海日记》记录了哥伦布一行首次西航的经历,包括帆船的构造,航行的风向、里程,遇到的奇人异事等,展现了新大陆的旖旎风光及当地印第安人的热情淳朴。书中还大胆暴露了哥伦布一行对黄金的贪欲,为掠夺黄金,他们不惜对印第安人进行欺诈,内部也因而发生分裂。这是欧洲第一部记述新大陆以及欧洲人在新大陆活动的作品,充满了探险精神,一经问世,即大受欢迎。五百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备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并非哥伦布《航海日记》的原稿,而是两次参加哥伦布航行的拉斯·卡萨斯神父对日记所做的摘录。经众多学者考证,这些摘录严肃并忠实于原文。书后附有哥伦布简历,有助于读者阅读,更有助于加深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1451~1506),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只受过很短的正规教育。年轻时有过多次航海经历。1492年,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在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批准后,开始了他日后震惊世界的航行。航行前后进行了四次,分别在1492年、1493年、1497年和l502年。他发现了加勒比海岛屿和部分美洲大陆沿岸地区,将新旧大陆联结了起来,成就了永载史册的壮举。但最终,他并没有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赏识,在忧郁和寂寞中告别了人世。
《航海日记》:少年必读
插图:
在印度洋的基林环礁附近,我曾经观察到丝藻的小块。这种小团块由圆柱形的长丝组成。它们的丝非常细,以至于我用肉眼很难辨别清楚。它们和其他两种体形略微大一些的圆锥形海藻混合在一起。
关于海水变色的现象,我还观察到另外几种现象。有一次,贝格尔号在距离智利海岸几海里的地方,曾经穿过一大片混浊的海面。海水就像洪水泛滥时河水所呈现出的颜色一样。还有一次,在瓦尔帕莱索南面的地方,在离开海岸大约五十英里的海面上,我们又遇到了同样的现象,而且这一次的范围显得更大。
我把这种海水放进玻璃杯里,海水立刻会显示出淡红色的光彩。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无数的微小的动物集合在水里,并且正在向前跳动着。在它们呈卵圆形的身体里,有一个由纤毛所构成的环箍在身体的中部。这个环的形状是弯曲的,并可以发出闪光。可是,如果你想仔细地观察它们,那可是一件难事。因为在你用显微镜刚刚看到它们的时候,几乎是在顷刻之间,它们就停止了运动开始分裂。它们的身体有时会从两端一下子裂开,有时却只从一端开始。在分裂现象发生之前的那一瞬间,它的身体会突然膨胀起来,达到比正常尺寸大半倍的程度。我发现,在这些小生物的前进运动停止大约十五秒钟后,这种分裂现象就会发生。它们不但身体很小,而且数量有无穷之多,即使在我所能分离出的最小的水滴中,它们就已经多得无法计数了。
在我们穿过染有这种颜色的海面时,这些小生物就充斥在大海中,它们的数目绝对是难以计算的。在它们的作用下,海水呈现出像一条沿着红土河床流动的河流一样的颜色。在船身的阴影中,海水则是深褐色的,就像是巧克力一样。
第一章 乘贝格尔号出发
第二章 圣萨尔瓦多纪行
第三章 漫游里约热内卢
第四章 完美的动物考察
第五章 内格罗河众生相
第六章 古代四足兽
第七章 匆匆驿站路
第八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九章 放眼潘帕斯
第十章 前往巴塔哥尼亚
第十一章 福克兰群岛
第十二章 火地岛游记
第十三章 穿越麦哲伦海峡
第十四章 纵观中智利
第十五章 智利南部诸群岛
第十六章 遭遇大地震
第十七章 越过安第斯山脉
第十八章 北智利印象
第十九章 混乱的秘鲁
第二十章 加拉帕戈斯群岛
第二十一章停泊在塔希提岛
第二十二章 感受新西兰
第二十三章 澳大利亚风光记
第二十四章 神奇基林岛
第二十五章 大西洋诸岛
第二十六章 环游世界的回顾
作者档案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事实似乎对于物种起源提出了一些说明——这个问题曾被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称为神秘而又神秘的。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系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经过五年工作之后,我专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写出一些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充为一篇纲要,以表达当时在我看来大概是确实的结论。
从那时到现在,我曾坚定不移地追求同一个目标。我希望读者原谅我讲这些个人的琐事,我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草率地作出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但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而且我的健康很坏,因此朋友们劝我先发表一个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