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贝雷帽的真实名称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其英文名称为“GreenBeret”。
绿色贝雷帽由于这支部队担负的任务特殊,因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入选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在军中服役满3年,具有高中或大学文化程度,并已取得空降合格证书的优秀士兵。
训练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教授特种部队的基本技巧,关于侦察、生存、航海术与肉体耐力。“绿色贝雷帽”裁定那些通过这阶段的人皆为候选人。第二阶段:包括教育程序、战斗工程、外国武器的使用和专家化职务如医疗和通讯训练。第三阶段:将理论付诸实行,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乌威利国家森林进行一次非常逼真的游击战演习。
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该部队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官兵个人作战技能高超,能在30秒钟内打倒敌人。别动队员会讲多种语言,全部了解东、西方和第三世界生产的各种新、旧武器,每人能操作85种左右。他们都是步兵战术的专家,精于伏击、诱拐、暗杀、爆破等,并具有在敌占区和恶劣条件下生存的能力。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进行空降、潜水,从事山地战、丛林战、沙漠战、滑雪战和游击战等特种作战。
处于敌方境内时,除了标准的美国陆军步兵武器外,特种部队总是使用那些他们的潜在敌人“无从辨识”的武器。其范围包括古斯塔夫冲锋枪、麦德森冲锋枪甚至前德国纳粹陆军使用的MP40冲锋枪,另外还有前苏联的武器。已淘汰的史泰尔GB9mm手枪在上世纪80年代曾大受欢迎,因为它对劣质弹药有极大的宽容度——这可能是所有的“绿色贝雷帽”在远离交战线时惟一能得到的弹药。特种部队总有许多武器是专为他们而发明的,如内含消音器的高标准点22手枪。
海湾战争中,“绿色贝雷帽”被配属到多国部队的营一级单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关键的通信联络,组织协调战术作战,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美国陆军特种部队被广泛地称为"绿色贝雷帽"。他们在越战期间曾被广泛介绍,因此当美国在东南亚一带遭受到被击败的命运后,单位就被解散,士气水准降低,直到1970年代末期恐怖分子的威胁导致三角洲部队创立为止。从80年代早期起,陆军对非传统战斗的兴趣开始复苏,这使得绿色贝雷帽得以重组。特种部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再次证明了他们自己,而且陆军似乎也吸取了它的教训。当华沙公约组织结束后的全面国防预算删减时,特种部队不但未削减——事实上他们甚至扩充了。自从1991年,特种作战指挥部开始控制他们自己的预算,并刚完成了对90年代的非传统战斗战术之主要评估。五角大厦之特种作战与低强度军事冲突办公室,1991年的预算有23亿1千万美金,并在1992年要求达30亿美金。
"特种部队"一词源自于二次大战期间,系用来指英国的特种作战执行人员和美国战略事务局人员于敌线后方工作者,组织和支援地方性的反抗运动。"疯狂比尔"多诺凡将军之OSS在二次大战后立刻遣散,在大笔一挥之下一举摧毁了美国实行非传统战斗的能力。当时正值美国陆军中的"大营"、原子弹和充斥着反精英分子心态的年代。
希腊内战、菲律宾暴动等一系列事件,导致了特种部队单位的复兴——尽管许多的"人力资源的空隙"皆以裁撤14个独立的游骑兵连来填补。在1952年6月,第一批志愿者被分配至北卡罗来那州布拉格堡的烟雾弹高地,以成立第10特种部队群。在经过一年的训练后被部署至德国,准备在前苏联和其华沙公约组织联盟国交战时,于东欧实行游击战。
特种部队迅速扩充。绿色贝雷帽——自从1952年起穿戴者是违反陆军规章的——最后终于被承认了。第77特种部队群(空降)是以第10特种部队群(空降)的基本训练军士官组成的,并且被送往老挝训练那里的当地部队。第5特种部队队群(空降)在1961年兴起,第3、第7和第8队接着相继于1963年兴起。
简介
和许多世上的特种作战单位不同,绿色贝雷帽是以群为行动单位,其训练与装备是以在不连续的战区中战斗为依据。组成今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单位是:
第1特种部队战斗分遣队
第一特种部队群(空降)专门于东北亚和太平洋地作战。包括位于韩国汉城的一个分遣队基地,在那里通行许多不同的亚洲语言。
第3特种部队群(空降)
基地于布拉格堡。每个SFG由3个营组成,每个营有3个连,每连有6个A队。
第5特种部队群(空降)
自越战中生存下来的SFG(A)之一,曾于1980年代初期参与闪亮之星部署至埃及,专供印度洋与东南亚的行动需要。第5特种部队群(空降)被派往沙特阿拉伯,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刚开始时,即于科威特和伊拉克内部从事作战。
第7特种部队群(空降)
于中南美洲行动,第7特种部队群(空降)支持尼加拉瓜的堪查斯,并训练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部队。该群中有一营的基地是位于巴拿马。
第10特种部队群(空降)
直到现在,此单位仍企图在华沙条约组织一旦攻击北约时,突击前苏联与东欧的通讯线路。它的第二战场是在非洲,第10特种部队群(空降)曾在埃及、苏丹和南非等国家工作过。
这是对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协同作战部队,操作AH6、MH-6、OH-6、MH-60和MH-47。它也与游骑兵共同作战:一架AH-6在支援巴拿马里欧海吐的攻击时损失了。1987年一个已知为特遣部队160的秘密单位在陆军的直升机攻击一艘位于波斯湾的布雷船时被发现。这就是160航空营,包括了和MH-60与MH-47一样为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机动攻击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第160航空营的直升机载着第5特种部队群(空降)成员飞进伊拉克去监视敌军部队的行动,攻击战略目标和呼叫空中轰炸。当伊拉克军队围往第5特种部队群(空降)8人的侦察队时,在长达6小时的枪战后,只有几个"优秀"分子逃出,他们立即呼叫空中攻击,结果造成超过100名的敌军死亡。
特种部队包括一些秘密编制,其工作经常维持在神秘的籍口外表之下。这些包括Seapary--联合了陆军和CIA的单位,成立于1981年,以运送特种部队等单位,主要是三角洲部队到世界各地;情报支援活动和"黄色水果"快速反应小组。后者在传说中是被赋予反Spetsnaz行动的任务,并在伪装的假商业团体一一"国际商业保全"下活动。它在1980年代中期结束,并为其中腐败的财政管理辩解。
“绿色贝雷帽”部队即是指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或特种作战大队。特种作战大队由1个总部和总部连、1个支援连、3个特战营组成。总部和总部连包括28名军官、3名准尉、58名士兵。支援连包括13名军官、12名准尉和151名士兵。特战营包括39名军官、24名准尉、320名士兵。总部和总部连包括情报、作训、人事及后勤部门、负责组织、计划、作战与训练。
支援连由1个连部、后勤支队、军事情报支队、医疗支队、信号支队、人事支队组成,旨在为特种作战大队提供情报、后勤及信号支援。
“绿色贝雷帽”各大队驻地及负责区域:
第1大队总部驻地为,华盛顿州路易斯堡,负责太平洋与东亚区域。
第3大队总部驻地为,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负责加勒比海与西非
第5大队总部驻地为,肯塔基州坎贝尔堡,负责西南亚与东北非
第7大队总部驻地为,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负责中南美
第10大队总部驻地为,科罗拉多州卡森堡,负责欧洲与地中海
注:第10特种作战大队的第1营扎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第1特种作战大队第1营C连驻扎在日本冲绳。陆军后备股国民警卫队中还有第19和第20两个特种作战大队。
“绿色贝雷帽”的顶饰(TheSpecialForcesCrest):黑底银面的顶饰上锈着“绿色贝雷帽”的座右铭:DeDppressoLiber.这是一句西班牙文,意思是“解放被压迫的”。两把交叉的箭代表“绿色贝雷帽”在非常规战争中的作用,如离弦之箭直插敌人的心脏。箭的交叉处叠放着一把战刀,体现“绿色贝雷帽”刚正不阿、胸襟坦荡的品质。这种战刀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悄无声息的致命武器。
“绿色贝雷帽”的队徽:两个交叉的箭的标志来自于美国军队中服役的印第安人。他们组成的侦察兵在美军的历次重大战役中战功卓著。1939年这支印第安侦察部队被撤编。十字架式的造型代表这支部队的长眠和安息。60年代,一些陆军特种作战大队的军官把它作为领花佩戴。1987年4月,它被正式确定为“绿色贝雷帽”的队徽。
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GREENBERETS)是美国老牌的特种作战部队,它属于美国陆军中最精锐的特种作战部队,创建于1942年7月9日,到二战结束时,已发展到5支。1952年底,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曾被送往朝鲜战场;后又介入越南战场,并由此声名显赫;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他又被派到了伊拉克,配属到了多国部队的营一级单位,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他们开战前并已潜入到伊拉克境内去秘密监控敌军的动向,其中一个作战小组甚至已经渗透到离巴格达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进行侦查,为多国部队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对战争的取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绿色贝雷帽成立50多年来,无论美国的战车驶向那里,绿色贝雷帽都出现在那里,他已经成为美国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一把锐利的“军刀”。绿色贝雷帽共有5个大队,其中第一大队负责太平洋与东亚地区的作战事物,而且第一又增加了特种部队在这里的数量,用以应付“朝核危机”,有海外报道称美军在亚洲部署的机动作战力量已超过30万人。作为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主力成员,绿色贝雷帽主要执行特种作战或机动作战任务,它可以以海、陆、空的立体作战方式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破袭战。由于他们精通多种语言,因此他们还可以用来在敌军后方培养本地的反政府力量,例如在伊拉克境内培训伊拉克的军人及警察等。每个特种大队下辖3个特种作战营.一个直属特种作战连和一个支援连;而每个营下面又有3个特种作战连和一个支援连。每个特种作战连下辖6个特种作战小组,每个小组由12人,由于这些作战小组的战斗力相当强及装备精良,所以可以超常发挥出相当于1000人的战斗力。
绿色贝雷帽的挑选极为严格,据说只有10%的人才可以通过考核而进入该部队。入选的基本条件是:已在军队中服役忙3年,通常需要有大专文化程度而且还要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不过,入选“绿色贝雷帽”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这才是一个痛苦历程的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还要进行一个为期16周的专业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17个小时,主要训练内容有体能、野外生存、侦查、巡逻、伪装、通讯、刺杀、格斗等。其中关格斗就要求在山地、从林、水中、泥中、房中、车上进行,这是他们一个主要训练科目,因为他们以此来训练队员的反应、意志力、斗志、杀气,行动的敏捷性及果断性。绿色贝雷帽早期采用的格斗训练教材是来源于韩国的教材“韩式合气道”(HAPKIDO),这是一种可拳打脚踢及擒拿、抱摔均可运用的综合性犀利格斗术,以泰拳、空手道为主。结束这个为期16周的专业训练后,队员才能正式编入“绿色贝雷帽”。然后再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直至全部掌握约72个科目为止,这时还必须掌握2—3门外语。
绿色贝雷帽的队员不仅有极强的团队精神,而且个个可以独当一面;不仅个个精于伏击、爆破、偷袭等本领,而且每一个都是武功高手。严格而系统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非凡作战能力与出众的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