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后也指一些人以茶聚在一块的地方。
《宜兴县志》:“茶舍,旧在罨画溪,去湖汉一里。唐代李栖筠守常州,有僧献阳羡佳茗,陆羽以为芳香冠绝地境,可供尚方,始贡万两,置舍洞灵观,韦交卿徙兹地。”
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舍》诗:“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明代吴应箕《南都纪闻》:“金陵栅口有五柳居,万历戊午年(1618),一僧赁开茶舍,宜壶锡瓶,时以为极汤社之盛。”
唐代皮日休《茶舍诗》曰“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下午茶吸引的,多半是有着闲情逸致的人们,于午后阳光正好时,约三两知己,寻一处悠闲,品一壶香茗,氤氲茶香中边闲话家常,边细细品尝。于是,下午茶的点心们不再承担原先的果腹重任,只是充当了话里话外恰到好处的接应。
在悉尼品尝下午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去处。一脉相承却风格各异的茶舍们,有的在闹中取静的城里深巷,有的在临水听潮的岸边水渚。其中最有特色的,非“茶舍”(TheTeaRoom)莫属。
“茶舍”名气很大,是全球十佳下午茶餐厅之一,在悉尼有三家连锁店,分别位于市中心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北区莫斯曼的老营房和华生湾。三间茶舍口味相同,风光各异,以莫斯曼的老营房最得茶客欢心。
这间茶舍面朝大海,原本是老营房,和平年代不再有大兵驻防,于是改建成茶室。这个位置不讨巧又不好找,却有诚心诚意慕名而来的食客毫无怨言地舟车劳顿,只为贪一杯下午茶,真真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茶舍”是完全的英式下午茶风格,更确切地说是维多利亚时代殖民地风格。茶用的是老牌茶叶泡制,有最受欢迎的印度大吉岭红茶,也有东方情调的茉莉花茶。茶具用的是皇家阿尔伯特老式乡村玫瑰系列,老派的精致中透出淡淡的柔情,和香气氤氲的茶、色味俱佳的茶点三位一体,在纯白的桌布上,渐次铺陈起有些奢华又有些熨帖的美好,让食客欲罢不能……
茶室的下午茶均为套餐,分为不同的风格系列。最受欢迎的永远是传统英式下午茶套餐,每位40澳元,内容丰富得以一己之力无法全部解决,即便省掉午餐后再去贪下午茶,一场套餐吃下来,腹中也不再有晚饭的地盘。
分装在三层餐架上的套餐点心,有口味不同的三块迷你三明治,三文鱼、烟熏肉和杂锦蔬菜,想必总有一款适合你。刚刚出炉还散着热气的松饼名副其实地蓬松,横刀下去一剖两片,才涂上梅子果酱,舌头便慌不迭鼓动嘴巴去主动迎接。提拉米苏小巧得惹人爱怜,仿佛轻声唤着食客“带我走吧”。同样小巧玲珑的,还有缀着草莓的起司蛋糕、裹在纸杯里的杏仁蛋糕和装着曼越莓果酱的香草纽扣饼,在满足视觉猎奇的同时,悄悄完成一场味蕾盛宴。整个过程只可以用百分之百的满足去形容。
这样一个悠闲的午后,有了下午茶的点缀,生活可以很好很从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