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4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教授30人,副教授46人;博士18人,留学归国人员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5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正在申报新增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5个硕士点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博士点。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4湖南省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我校位列第4,其中,我校电气工程入选2014中国三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名单。
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3920平方米,实验设备1595(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共开设实验课程42门,实验项目247个,承担全校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等实验课程,以及15个专业的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任务。学院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2年被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十五”基础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习基地;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与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南车集团、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国家电网变送电中心、西门子中国公司、广东易斯特、东莞新科、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十多个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报考该院专业上线人数远远超过计划数,生源质量稳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广、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等优势,毕业生就业供需比接近 1:1.3,就业形势好,就业率达93%以上。毕业生70%以上在电力电子、信息、电子等高科技行业就业。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4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硕士学科授权点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从2009年开始,学院在本科专业(除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外)率先实行按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二年级按大类培养,学习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学习专业课程。
该院的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获专利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项。近四年公开发表论文385篇;三大检索收录103篇。其中该院承担的“高校电类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2004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电类专业第二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2006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省教学成果奖2项。2014年电气工程入选中国三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名单。
学生实操实验室学院以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突出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科生239人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24项;有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篇。尤其是机器人教学实践和竞赛紧密结合;“机器人”相关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展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机器人系列比赛方面:
2008年荣获第九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2004年荣获第九届世界杯足球机器人比赛亚军
2003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中荣获仿真5-5(MLS)项目一等奖;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方面:
200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湖南省赛区一等奖1项;
2003年获得三等奖2项,2007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
2006年湖南省“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院学生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
2011中国机器人竞赛暨Robcup公开赛全国冠军1项、季军2项,二等奖1项;
“金蝶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获湖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生中有309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院长:肖伸平
院党委书记:雷 敏
副院长:朱晓青
副院长:肖强晖
副院长:龙永红
研究所所长:秦 斌
院党委副书记:李燕林
院党委青年委员:朱永祥
院长助理:袁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