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

目录导航

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定义

1.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性残缺。

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或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4.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定义为: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侧弯45度以上者)。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的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儿童级别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儿童治疗

肢体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需要特殊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得到自然的对待,让他尽量与其他的孩子一样,特别是他的父母更应如此。即使有着严重的缺陷,一名儿童一样可以快乐爽直地成长,并从小时候起就应该有学习与其他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

对孩子的状况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你就不会总是希望她并不残疾,或是过分保护她,或是将她与他人隔开。最好不要老是想着孩子的状况或外表而感到羞愧或伤心,尤其要知道,怜悯是不能帮助你的孩子的。一名家长常常会变得过于关注残疾及其治疗,以至于忽视了孩子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样,父母便不能享受到所有那些不受残疾影响的美好的一面。

许多残疾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是能够享受到近似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但是,家长面对的最难办的难题之一是抚养一名有着多种残疾或肢体残疾的孩子,其残疾的严重性使他无法交流、活动或玩耍。例如,一些患有严重大脑性麻痹的孩子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移动,无法清晰地说话,并且还可能有智力迟钝。这很艰难,但你必须面对现实,你的孩子因此将终生需要全天的照顾。

辅助措施

记住你的孩子能够学习和爱。照管严重的或有着多种残疾的儿童的保健专家普遍认为,必须及早进行干预。

试着从一开始就使你的家庭参与进来,我的意思是指你的全家。这意味着你必须对其他的孩子诚实,因为他们将必须作出牺牲;他们将不得不承受拥有一名严重残疾的兄弟或姐妹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整个家庭不仅必须学习如何照顾与激励你残疾的孩子,还可能在培养他们自己对这孩子的爱时也需要帮助。除此之外,兄弟姐妹也需要特殊的关注,以使他们不致感到自己因残疾儿童的存在而被忽视或牺牲了。所以每个孩子都会需要属于自己的与你在一起的时间。

有些患有如囊肿性纤维化或肌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孩子也有严重的身体上的问题。尽早诊断、合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十分关键。这不仅因为孩子的疾病有可能得以根除,还因为早期干预有可能延长孩子的生命,以及生命持续时的舒适感和生活的乐趣。

一、坚持正面教育,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如上课回答问题他的声音很小,班上小朋友只要看到是刘宗一回答问题,都会小声地议论:“他肯定不会说,老师还叫他回答问题呢,他的声音那么小……”但是只要我发现他有小小的进步,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并奖励他“小红花”。在受表扬的这几天里,我发现他比以前吃饭吃的多了,而且和老师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画画也比以前进步了。当教师表扬孩子的好时可以说:“你又完成了”,或“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 “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好”。 教师孩子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二、 创设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为重要任务,使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可使每个幼儿得到发挥,如,玩滚圈,一开始,教师不马上做示范,而是让幼儿拿着圈自由玩耍,启发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圈还可以怎样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由此,孩子们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用什么东西代替手,可使你的圈滚起来?”,长久下来,孩子们养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加强。当幼儿尝试用棍子、钩子等去滚铁圈,先遭到失败后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得到了增强。

三、老师家长的积极配合

譬如,爸爸、妈妈、幼儿园的老师夸奖孩子“宝贝,你干得真棒”、“小朋友你真聪明”等等,会使孩子兴高采烈,有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时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干什么事也干得非常好。因为从别人那里他听到了对他的较高评价。反之,批评责怪:“你真笨。”“ 你什么也干不好!”等等,则会使幼儿神情沮丧,损伤了孩子的感情,使其不知所措,难以认可自己,这时他对自己会有较低的评价。因此,作为这一时期与幼儿关系最密切的年轻家长及幼教老师一定要重视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多鼓励少责难,帮他形成较好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幼儿园和家长只有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才能培养自信心、自强的新一代。因此,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长处并通过我们的鼓励和表扬来不断培养 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如果幼儿总生活在舒适融洽、充满积极向上的环境里,如果幼儿对自己成长的地方总是很知足,那么这种肯定也会变 成对自身的肯定,从而确立他们较高的自我评价系统,更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肢体残疾儿童家庭教育

尽管不同类别的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各类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并且和残疾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度过困难适应期

对于所有后天致残的肢残人,家庭教育最困难、最主要或者最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孩子尽快度过致残后的困难适应期。 对于出生就已经残疾的孩子,在漫长的生活中从无知到有知地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逐渐适应了这种症状的残酷。可是,对于后天致残的儿童,心理的突变是可以想象的。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这样了?并且年龄越大,这种反应可能越强烈。这时家长应做的是:

(一)帮孩子渡过心理难关。

只要在心理上适应了,其余的就容易了。

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①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病情,包括对生活、对未来、对整个一生的影响。虚假的“明日欢乐论”对孩子是残酷的,也不利于孩子与困难、残疾做斗争。这些影响可能发生在生活上,可能在交友上,可能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婚姻等各个方面,但这些影响恰恰是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②树立起孩子生活的信念。这是最困难的,做到之后效果却是最明显的。因为许多人在致残的早期都有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可能是怕给人添麻烦,可能是生活失去了色彩。

家长可以用多种方法,如:

A.告诉孩子生命是美丽的,任何人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反,要让美好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

B.用身边残疾人的故事激励孩子。

C.用电影、电视中残疾人的事迹鼓励孩子。

D.带孩子和残疾人交流,使孩子亲自从他们那里获得生活的乐趣和信心等。

(二)尽快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之适应致残后的生活。

新生活能力的掌握对他们平稳地渡过困难适应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孩子致残后,病情一稳定父母就要立刻对他进行生活能力的适应训练。

这种训练有时是困难的,但不是不能。连手的功能都可以用脚来代替,还有什么困难可言呢?因此,父母首先要坚定信心,然后坚决指导孩子训练。请记住:熟能生巧。

二.培养孩子乐观的个性

这是往往被家长忽略的问题,但对残疾孩子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个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可是父母的影响、指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建议是:

(一)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的担忧。 父母的表示哪怕是表情,都会对孩子乐观个性的形成产生反作用。

(二)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残疾争吵。 这是许多残疾孩子的父母一不小心就犯的毛病,拿孩子当导火索,互相埋怨对方。我们劝父母放弃争吵。

(三)不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肢残后即使用轮椅推也要经常和孩子到户外散步,和小朋友交流、游戏等等,并恰当地解答孩子可能提出的有关残疾的问题,如“我怎么和他们不一样?”“我还能行吗?”也要恰当地向孩子解释可能的来自别人的异样的眼光。父母对这些准备得越多,对孩子就会越有利。

(四)教给孩子知识。知识是力量,教孩子读书,学习,并教育他从这里开始学习自尊、自强、自立。

三.指导孩子获得代偿技能

这是肢残者必须在一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

例如,腿没了或脚没了练习用拐杖走路,再严重的练习用轮椅走路,用木棍、轮椅代偿或代替腿的功能。

左手没了,练习用右手代替左手的功能;右手没了,练习用左手代替右手的功能;双手没了,练习用脚代替手的功能(我国已有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学会了用脚洗脸,端碗,洗衣服),练习用脚写字、用嘴写字等等。请家长记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这是所有肢残者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除去那些瘫在床上的极重度的肢残者外,绝大多数肢残者是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的。

五.开展功能训练——作业训练

生活能力训练和功能训练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功能训,练包括各种肌肉训练,协调训练等。大致可以分为:‘

(一)小肌肉群活动训练。

如拿、捏、握训练,像扣纽扣、系鞋带,摆小棒,捡豆粒等等,都属于这些训练。

(二)大肌肉群活动训练。

如走、弯腰、跳、投掷等。

(三)有关的协调训练。

如平衡能力训练,像站立训练,单足站训练等功能训练是所有肢残者都要进行的训练,对于刚刚致残的人尤其是脑瘫患者,这种训练更加重要。

六.教育方式

绝大多数肢残儿童能够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在接受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并且孩子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行走能力”(或用轮椅行走的能力)、用餐能力之后,一定要把孩子送往正规的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把肢残孩子送往学校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对于瘫在床上或因病弱一时不能上学的孩子,家长也要订一个学习文化的计划,然后有计划地请家教,或自己或允许义务工作者前来家中给孩子上课,使孩子在家中接受相应的教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