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饭(5) 在海南的民间食品中,椰子饭是一种极为独特的食品,是由海南优质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是海南传统农家小吃。
椰子饭,又名椰子船,在海南的文昌等地,食用此种以椰子肉为底的船形小食品,是当地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征,也是宴请贵宾和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椰子饭做法独特,风味别具一格,实为难得的天然食品。
早在《本草纲目》及食补的民间偏方中都有记载,其具有补肾壮阳、温中理气等功效。
古传的椰子饭,是放在烧石灰的窑中焖制而成,制作流程繁琐。
椰子 椰子,是椰子树的果实,是由外层为纤维的壳组成的,提供椰子皮纤维和内含可食厚肉质的大坚果。 椰肉色白如玉,芳香滑脆;椰汁清凉甘甜。椰肉、椰汁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果。椰子是药食两用的佳果,椰肉除作为水果食用外,还可以做菜或蜜饯,而椰子汁更是人们喜爱的上等饮料,风味独特,营养价值很高。此外,椰子油、椰子壳、椰树根皮等也有一定的药用功能。
椰子为古老的栽培作物,原产地说法不一,有说产在南美洲,有说在亚洲热带岛屿,但大多数认为起源于马来群岛。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热带滨海及内陆地区。
椰子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形成许多类型和变种。其中,高种椰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量种植的商品性椰子,植株高大粗状,树干围径90-120厘米,树高可达20多米,茎干基部膨大称"葫芦头"。
椰子饭 食材准备
主料:糯米1000克,椰子1只
辅料:白糖200克,淡鲜奶200克(沸水亦可)
制作步骤
1、糯米淘净,浸泡数小时后滤去水分晾干待用;
2、取刚结满白瓢的鲜嫩椰子,剥除外衣及硬壳,取出整只肉瓢,在顶端切开小口留盖,倒掉椰子水,将糯米填入椰盅内,同时加入白糖及鲜椰汁,灌入淡鲜奶或沸水,用椰盖封口缚紧,放进盛有清水的锅中加盖,旺火煮沸,然后用慢火煮约3—4小时,糯米熟透胀满后取出;
3、待煮熟的糯米椰盅自然冷却后,用刀顺直势解成若干块两头尖、中间宽的船形块件,装盘即成。
特点: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色泽白净,饭粒晶莹半透明,状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之称)。硬软相间,脆糕结合,慢品细嚼,椰香浓郁,清甜爽口。
食材准备
主料:椰子1只,糯米125g
辅料:冰糖适量,蜜枣30g,葡萄干30g,莲子15颗
制作步骤
1.准备原料
2.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夜,泡至糯米用手捻一下就碎了的程度就好
莲子、葡萄干、枸杞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
3.椰子外壳洗净,在椰子上面以三个凹陷处为点
4.用菜刀砍出一个三角形(这三个点处最好砍),然后倒出一半椰汁,留一半在椰子壳内
5.将泡好的原料沥干水分,依次将砸碎的冰糖、糯米、蜜枣、葡萄干、莲子、枸杞等放入椰壳内
6.最后将砍下的那块椰壳重新嵌
7.放入高压锅中,蒸70分钟关火,关火后焖30分钟
8.最后用斧子砸碎
9.趁热食用即可[1]
椰子饭(3)1.椰汁及椰肉含水量蛋白质、果糖、葡萄糖、蔗糖、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C、钾、钙、镁等。
2.椰肉的含油量高达35%,主要是棕榈酸、油酸、月桂酸、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等。
椰子饭椰子性平、味甘;入胃、脾、大肠经;果肉具有补虚强壮,益气祛风,消疳杀虫的功效,久食能令人面部润泽,益人气力及耐受饥饿,治小儿涤虫、姜片虫病;椰水具有滋补、清暑解渴的功效,主治暑热类渴,津液不足之口渴;椰子壳油治癣,疗杨梅疮。
1.生津止渴、益气祛风
椰汁在夏天有很好的解渴祛暑、生津利尿、主治热病,其果肉有益气、祛风、驱毒、润颜的功效。
2.美容护肤
椰肉的含油量约为35%,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癸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及多种甾醇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补充机体营养、美容、防治皮肤病的作用。
带有完整青色外皮,顶端的三棱稍坚实为佳。假如按下时有软蔫感觉,则果实太熟,味道次之。
新鲜椰汁呈乳白色,汁液浓稠,油脂丰富,香味四溢。变坏的椰汁,有强烈酸味,汁液中呈凝固状,不宜食用。
此外,如果只是为了能够喝新鲜的椰子水,那么在选择椰子的时候,还要把椰子放在耳边摇一摇,听听有没有椰子水的响声。如果听到椰子水的响声,则说明这只椰子已经老了或者是存放时间长了,选择这样的椰子来喝水,则品味不出天然椰子的清香了。最适合喝水的椰子是从树上摘下来摔在地上外皮不破,摇起来听不见水响声的,只是清脆的声音。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禁忌人群: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者、老人、小孩、病人慎食。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