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

历史记载

  《啸亭杂录》载:“诚 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棍贝子府棍贝子府(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1730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据乾隆《京城全图》,此府东起水车胡同,西邻光泽胡同,北抵积水潭南岸。占地面积大,规制严整,府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东西配楼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五间。主体部分在西路,东部以花园为主,规模很大,园中有亭台楼阁,古树参天,山石点缀,土山环绕。园内有一湖,湖中有一土石相间小岛,湖水引自积水潭。按清代制度,积水潭水为御用,非经特许,不得擅引。弘暻无特殊建树,亦享受了特殊恩准。据《北京历史地图集·明北京城》记载,此园位于明代镜园旧址。弘暻之后府主分别是永珊(弘暻第三子)、绵策(永珊第三子)、奕果(绵策嗣子)。奕果于嘉庆三年(1798)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改迁别所,此府改赐庄静固伦公主为府。

相关人物

  庄静固伦公主,嘉庆皇帝第四女。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土默特世袭贝子玛尼巴达喇。玛尼巴达(博尔济吉特氏),嘉庆七年(1802年)袭其父之贝子爵,道光十一年(1831年)晋贝勒,次年卒。子德勒克色楞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年)卒。子索特那木色登袭贝子,光绪六年(1880年)卒,子棍布札布袭贝子,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

发展现状

  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

  1956年,积水潭医院在王府旧址上建成,王府花园被完整保留遂成为医院的后花园。

  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为庆祝建院五十周年及保护古都风貌,积水潭医院对花园进行了保护性整修,加装自动水系循环及净化装置。

交通提示

  公交车:22路、38路、47路、409路、626路、726路、826路、709路、810路新街口站下车, 积水潭医院院内。

相关史记

           王府多附带花园,《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以太平湖之旧醇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龙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其园甚钜丽,奥如旷如,各极其妙。” 直到清朝末年,郑王府花园——惠园还闻名遐迩,为清代北京最著名的王府花园之一。《京师坊巷志稿》载:“惠园在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传是李笠翁手笔。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 现尚存留的有恭王府之萃锦园,醇王府之渌水园(今宋庆龄故居)。恭亲王还在府外另建了一所小花园,即鉴园。

         棍贝子府花园的规模、气势和景色,在京城所有王府花园中无与伦比,该府还获特恩引玉河水进府,因此花园中的湖水源于积水潭。现棍贝子府原有建筑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两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棍贝子府花园现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王府中一般都有自己的戏台,如恭王府东路院北的主体建筑就是一座大戏楼,戏台有台柱、台顶和上下场门,著名演员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楼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现存王府保存有大戏台的虽然不多,但皇帝赐园中的戏台多有明确记载,这也是王府文化的一大特色。

    若从封袭情况看,清代王府可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世袭罔替即封王子孙每次可有一人按原爵袭封。纵观清代封王,世袭罔替之封王又有两种情况,即清初以佐命殊勋受封之八大铁帽子王和后来“以天潢近支得封”的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八大铁帽子王即郑亲王、礼亲王、庄亲王、豫亲王、肃亲王、睿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为醇亲王、怡亲王、恭亲王和庆亲王。在十二家世袭罔替亲王的王府中,有八家在西城区,有三家在东城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府分布的东富西贵说。

    世袭递降指封王子孙袭爵需世降一等,也因为此,清代王府存在一府数主的情况。如恩封世袭罔替的醇亲王府有南、北二府,南府的前身是荣亲王府,北府曾是成亲王府。恭亲王府原是庆亲王老府。巽亲王府是礼亲王府的一部分,康熙五十二年(1713)废,乾隆朝改建为定亲王府,今九三学社内的古建筑当为府中遗迹。诚亲王府后被赐给了慎郡王。果亲王府后被赐给瑞亲王,其袭爵之贝子只得迁至卓公府。怡亲王府有三座,帅府园的第一座怡亲王府在始封王允祥死后被雍正帝改成贤良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的第二座怡亲王府的府主在1861年宫廷政变中被慈禧处死,府邸被收回改赐予孚郡王。东单北极阁三条的第三座怡亲王府原为宁良郡王弘皎的府邸,因为同治三年(1864)所复之怡亲王爵由宁良郡王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故宁郡王府成了新怡亲王府。恒亲王府继袭至奕奎时,已是镇国公爵,而此时的仁宗第三子绵恺已晋爵为惇亲王,正需分府,于是恒亲王府被改赐为惇亲王府。亲王府于同治八年(1869)被赐给荣安固伦公主,同治十三年(1874)荣安公主病卒后,王府又被转赐给恭忠亲王奕之女荣寿公主,被称作大公主府。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开设了中医院,1985年,北京市中医院建楼时,大公主府被按原府建筑格局迁建至密云白河郊野,现为密云县博物馆。棍贝子府在清代京城诸多王公府第中称谓最多,有诚亲王府、固山贝子弘璟府、庄静固伦公主府、四公主府、土默特郡王府等。

    [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