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详细解释。 1. 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唐 李咸用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明
陈继儒 《
安得长者言》:“ 吴 俗坐定,辄问新闻。此游闲小人,入门之渐,而是非媒孽交搆之端也。”《红楼梦》第一回:“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袁静 《伏虎记》第四十回:“连长连长,大新闻哪,你这个大活人成了烈士了!” 2. 新知识。 宋 苏轼 《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3. 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叛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
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4. 指报纸。亦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吾并将此文译为 英 、 佛 、 露 、 独 各文,送各国新闻登之。” 老舍 《茶馆》第二幕:“ 长辛店 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 长辛店 大战的新闻!”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都想过,画报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我的, 胡四 的,我们俩的,报纸每天登着我们蜜月的新闻。” 5.新版《
辞海》的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说:“新闻就是对新近或者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据
程栋新著《第二代新闻学》,新闻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定义: (一)新闻的性质定义。分两层: 本体论含义:新闻是先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认识论含义:新闻是主体感知到的、或用符号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认识论新闻包括: 感知新闻:进入主体感知系统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媒介新闻:用符号进入媒介系统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二)从文体意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言之,新闻就是消息。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
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可概括为:1.迅速及时 2.内容真实 3.语言简明 结构鲜明(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
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
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
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
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
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
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
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
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
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及时 语言:简洁准确 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 新鲜 简明 精深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的、最为核心的规律。
从原始到现代人,经历了数百万年,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新闻运载工具)日趋丰富、复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迅速性特点没有改变,改变的仅是人们对新闻真实、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而已。 1、“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当时的报纸被称为邸报。 2、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 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一部分事实的报道。 一个词可以概括新闻的特点,这个字就是News。为什么英文把新闻称作News?有两种解释:一说这是由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的;一说是由新(New)这个词的意思引申出来的。综合这两种说法,News就是新的、东南西北发生的事情,这就是新闻。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新闻公报:政党或国家机关直接或委托通讯社就某一重大事件发表的新闻性公告和声明。
新华社:全称
新华通讯社(Xinhua Pre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
引题、正题、副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花垣县龙潭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延伸到假期 暑假即将来临,为让留守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富有意义的假期,花垣县龙潭小学近日着力对学生开展“快乐暑假安全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知识和关爱延伸到假期。 为便于学生牢记,该校编写了《安全知识三字歌》,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谈话等形式,给学生讲解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游泳安全、传染病预防等知识。通过近一星期的教育,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花垣:苗歌光碟俏销农村集市 6月17日,在花垣县民乐镇集市上,一个卖苗歌光碟的摊子被围得水泄不通,苗族同胞争相购买苗歌光碟,100多张光盘不到一小时就销售一空。 苗歌是苗族同胞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人民用苗歌这种独特的方式,歌颂和向往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过去,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老人们教授苗歌通过口传心记,使苗歌的传播途径受到局限,不利于发扬光大。加上现在年轻人在农闲时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的中、老年人颇感孤独,而唱苗歌、听苗歌成了这一人群的精神享受。一些商家看准这一行情,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商家通过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将每句苗歌配上一行现代
苗文和一行汉语作为翻译,在农村集市销售。 歌碟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感谢党恩、唱古颂今、勤劳致富、相思相逢等赞歌、情歌,饱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受广大中、老年苗族同胞的欢迎。排吾乡农民麻老花告诉笔者,他每月赶转转场可卖出苗歌光碟500多张,收入近3000多元。
新闻的六要素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简单来说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由于
web2.0时代的全面到来,更多的网友成为了事件的报道者,更快的被微博所传播,带来新时代的一次互联网新闻的震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
文化,报纸,报道,媒体。网络
“新闻”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
1.news 2.something unheard of before
我来完善 “新闻”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