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历史照片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中两国建交初期,它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外交和领事机构之一,也是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美国外交机构。
设立和发展
上海第一个美国领事机构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早在1844年美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和平、友好、贸易条约》。在没有官方任命领事的情况下,一家波士顿贸易公司驻沪办事处的美国商人Henry Wolcott在其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顶上升起了星条旗,遂成为第一任美国驻上海代领事。
1854年,面对着美国在上海与日俱增的贸易和利益,美国政府任命Robert Murphy为首任官方美国驻上海领事。他的办公室坐落在苏州河北岸的黄浦路36号,那个地区很快就成为了美租界的中心区域。随着上海与西方的联系日趋紧密,美领馆也随之发展。
1861年,林肯总统任命George Seward为美国驻上海领事,两年后将其提升为总领事。Seward在任的15年间,美租界有所扩大,并与其他外国租界合并,形成了国际租界。到了20世纪初,超过1500名美国人定居上海。美国社区在上海成立公司、开设医院、学校和教育交流机构,进而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进步。1916年,为了满足员工人数的迅猛增长和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的需求,美领馆迁至黄浦路13-14号的新楼之中。价值35.5万美元的新楼是当时全球价格最高的美国使领馆建筑。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领馆拥有10名来自美国国务部的官员,一名来自商务部的贸易专员,一名来自农业部的专员,一个美国驻中国法庭、监狱、码头、邮局以及来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阅兵场。
从世界大战到冷战
在二战之前,上海曾经是世界第7大城市,也一度是亚洲的金融和商贸中心。然而,1932年日本袭击上海的闸北区,致使多年来上海和西方的贸易交往陷于混乱之中。1933年的事态发展使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80年来第一次离开了美租界,迁至苏州河南岸。最初坐落在江西路248-250号的Kalee酒店旧址,1936年又迁至江西路和福州路西南拐角的开发大楼之中。而1941年12月,日军攻入上海迫使美领馆在战争期间闭馆。
1945年9月5日,日军投降后不到1个月,美领馆即在外滩28号的格林邮船大楼旧址重新开馆,该大楼是战争期间德国领馆的所在地。战后的上海与战前迥然不同,外国租界均已被废除,而整个国家不久就陷入了内战。1949年5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上海。新的共产主义政府并不承认领馆官员的外交地位,1950年4月25日,总领事Walter McConaughy降下美国国旗,并关闭领馆。直到几十年后,美中两国才恢复正式外交关系,美领馆才重新开馆。
重生和复兴
1972年,随着《上海公报》的签署,上海成为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象征。1980年4月28日,几乎恰好在闭馆30年之后,美领馆于其现址:淮海中路1469号重新开馆,一位旧时领馆的中方员工将一面美国国旗交给当时的总领事Donald Anderson,这正是30年前上任总领事降下的那面国旗。目前这面国旗正悬挂在领馆接待室中,成为新旧领馆历史纽带的象征。
现领馆大楼始建于1921年,主楼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小洋楼。在美领馆迁入之前,该建筑几易其主。最初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英国贸易公司Jardine Matheson公司。在二战期间,一位日本商人携其家属入住,随后又成为瑞士总领事的家宅。在1946年,纺织业巨贾的后裔荣鸿元购置该处地产,但是不久后即离开上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建筑归妇联使用,在文革时期一度是“政治教育”中心,其后又成为政府迎宾馆,直到美领馆签订合约,成为小洋楼的新主人。领馆现址占地面积3英亩,包括若干外围建筑,一片橘林,园林假山和一个鲤鱼池。
1997年和2003-2005年,领馆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内外整修,以保存建筑美感,提升建筑效用。[2]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外观农业贸易处(AGRICULTURAL TRADE OFFICE)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是美国农业部(USDA)下属的一个贸易协助和贸易促进机构。除了提供美国产品出口协助和市场调研及开发服务之外,各个农业贸易处还与美国各个农产品协会合作,通过贸易展览、餐饮活动以及线上和线下推广等活动将优质的美国食品、饮料和农产品介绍给中国消费者。我们同进口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电商平台以及贸易促进机构密切合作。上海农贸处在华东和长三角地区介绍并推广美国的农产品。
美国教育咨询中心(EDUCATIONUSA)
美国教育咨询中心在全球17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400多个国际学生咨询中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国际学生通过美国教育咨询中心全球网络获得有关申请经过认证的美国大学和学院的正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美国教育咨询中心同时还为美国高校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学生。
美国教育咨询中心位于上海美领馆新闻文化处,通过信息资源中心免费为上海领区的学生们提供美国留学的资料书籍,包括学校目录、申请指南、考试辅导等。
商务处(FOREIGN COMMERCIAL SERVICE)
美国驻华使领馆商务处为向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美国公司提供服务。商务处处于一个全球性的服务网络之中,它的贸易专家们致力于帮助企业在全球实现商业发展。
美国驻华使领馆商务处有六个办事处,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和武汉。商务处的贸易专家们乐于帮助您发现使领馆辖区内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合作伙伴,并且向您提供各行各业的信息。
政治经济处(POLITICAL & ECONOMIC SECTION)
政治经济处就各种议题向美国政府汇报,为美领馆的工作提供最大支持。内容包括:双边贸易问题,如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各部门政策以及劳工等其他问题。政治经济处也为来访的美国政府代表团提供帮助,并与各种中国政府和组织保持联系。
新闻文化处(PUBLIC AFFAIRS SECTION)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处理有关总领事馆同新闻媒介的关系并负责美国政府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所有官方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此外,它还协助由私人赞助的美国在华东地区的交流活动。官方交流活动包括国际访问者项目、富布莱特交流项目、胡伯特.汉弗莱奖学金项目以及美国演讲者项目。新闻文化处还管理一个信息资源中心,通过预约向中国读者免费开放。[3]
签证、护照以及美国公民服务( VISAS, PASSPORTS & AMERICAN CITIZEN SERVICES)[3]
非移民签证处仅向已经进行签证预约的公众开放。注意:领馆可能会于公众假日关闭。
公众预约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周五
领取护照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10:30-12点,下午2:30-4:30。[3]
非移民签证处:南京西路1038号梅龙镇广场8楼。
美国公民服务处:南京西路1038号梅龙镇广场9楼。[3]
职务 | 姓名 |
---|---|
总领事 | 何乐进[4] |
职务 | 姓名 |
---|---|
总领事 | 何乐进[4] |
2015年2月12日21时43分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闽EBX537)沿乌鲁木齐南路自北向南行驶,突然右转撞击淮海中路1469号(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护栏后停车,致一名执勤武警受轻伤。附近巡逻民警立即赶到现场与执勤武警一起将肇事驾驶员控制。领事馆大门岗亭边的护栏明显扭曲变形,地面则有少许血迹。
经审查,肇事男子刘道杰,35岁,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人。据其交代:“自己在当地公司开的很大,总感到有人要追杀他,所以要制造事情引起重视,今天我开车从杭州到上海,看到此处有武警站岗,就开上去了”。询问过程中,刘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已初步排除其酒驾、毒驾可能,事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