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称“布罗肯希尔”。赞比亚城市,中央省首府。在中部高原上,南距卢萨卡112公里。人口14.4万(1980)。
重要采矿业中心。铅、锌矿自1902年起开采,还产少量钒、铬、银、锰等。设有初炼和精炼厂以及电池、硫酸、麻袋等厂。
重要铁路枢纽,有铁路工场。有航空站。
城西发现史前人类头盖骨。为旅游地。
以无花果树为主体的大树国家纪念碑为卡布韦的代表之一
当地地名Kabwe或Kabwe-KaMukuba意为“矿”或“冶炼”,名称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探矿者发现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的一座相似的煤矿之后,城市建立于1902年。在1930年代赞比亚铜带省的大型铜矿区发现之前,卡布韦一直是赞比亚最大的矿藏地。除了铅和锌矿之外,当地还有少量的银、锰和例如镉、钒、钛的重金属。1921年,被称为布罗肯山人的人类化石头骨在矿藏中发现,科学家将其分类为海德堡人或罗德西亚人。
1966年国家独立后不久,布罗肯山更名为卡布韦。
卡布韦的矿藏占地2.5km²,位于城市中心西南约1km处,现虽已关闭,但仍可从老尾矿中取出金属。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称,由于重金属(主要是锌和铅)的尾渣进入河水中,卡布韦是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10个地方之一。
卡布韦的铁路于1906年建成,为赞比亚北部重要的铁路基地。当地铁路雇佣的员工数量仅次于采矿业,并建有机车维修的设施。铁路工人工会在全国的政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殖民统治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时期,罗得西亚铁路工人工会领袖的罗伊·韦伦斯基(后担任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总理)与狄克逊·孔科拉领导的北罗得西亚铁路工会展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