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我国对磁轴承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后因各种原因进展不快,近十年才引起科研单位的足够重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赵鸿宾教授从1988年致力于此项研究,赵教授介绍说,磁轴承属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控制理论、电子电力、
电磁学、转子动力学及 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的结晶,进行这项研究,有很强的学科意义。同时,磁轴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将逐渐带领机电行业走向一个没有摩擦、没有损耗、没有限速的崭新境界。

质量评估
衡量磁轴承质量的关键是看它的转速、回旋精度和支承刚度。赵鸿宾教授所在机电与控制实验室1994年研制的卧式五自由度磁轴承系统,转速高达每分钟53200转;1997年成功进行了内圆磨削实验;今年实现了数控高速磁转速每分钟近5万转轴承,回转精度1μm,这些成绩均属国内首创。
差距
与国外磁轴承相比,我们在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国外磁轴承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出于技术上保密的原因,国外磁轴承公司不对中国进行小批量磁轴承的出售。磁轴承能否产业化,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关系着 民族工业的前途,其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原理
利用
电场力、
磁场力使轴悬浮的 滑动轴承。用电场力悬浮的为静电轴承,用磁场力悬浮的为 磁力轴承(见图),用电场力和磁场力共同悬浮的为组合式轴承。后一种轴承既有电极又有磁极,在电路连接上使电容和电感相互对应调谐,其 刚度比前两者要高得多,而最大力所对应的位移却很小。
电磁轴承因轴与轴承无直接接触,不需润滑,能在真空中和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摩擦阻力小,不受速度限制(有的转速高达2300万转/分,
线速度高达3倍音速),使用寿命长,结构可多样化。静电轴承需要很大的 电场强度,应用受到限制,只能在少数仪表中使用。磁力轴承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已用于超高速列车、超高速
离心机、水轮
发电机、
空间飞行器的
角动量
飞轮、 流量计、
密度计、 功率表、
真空泵、精密
稳流器和
陀螺仪等。随着 磁性材料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轴承的应用正日益扩大。 电场力与电场强度、 电位移和电极面积成正比,磁场力与 磁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和磁极面积成正比。适当选择电场或磁场参数和几何尺寸,可得到一定的 轴承承载能力和刚度。静电吸力或磁引力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根据安尔休定理,这种
静力学系统是静不定的,所以除采用抗 磁体或
超导体的轴承外,在
静电场或静磁场下工作的轴承是不稳定的。为使电磁轴承能稳定工作,必须采用伺服装置或调整电路参数等方法进行控制。实际使用的电磁轴承一般由径向轴承、 推力轴承、 伺服控制回路、
阻尼器、
速度传感器或 位置
传感器等组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