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在一座奥运协办城市中,奥运场馆一上马,就遇到多重障碍:球迷协会会长普拉尼率众反对爆破拆迁老体育场,奥运冠军崔国旦作秀“堕落”,旷乃兴与市长的观念交锋,副市长广富被“双规”等等。总之,外界看上去当是万众一心、所向披靡的工程建设,内部里不乏险滩暗礁,有时甚至剑拔弩张[1]

创作背景

《八月狂想曲》为徐坤在历时四年,采访奥运官员与奥运工程建设者们备战奥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3]。2004年北京作协开始筹备歌颂奥运的写作,徐坤接受任务后,深入探访“鸟巢”、“水立方”工程,采访管理层、建筑设计师、工程监理人员,逐渐找到了感觉。她惊叹于年轻的设计团队的活力和探索精神,产生了创作灵感——“’新北京,新奥运‘,是为了标明一个“新”字。

百多年前,梁启超、李大钊等仁人志士提出’少年中国‘的理念,就是充分肯定少年富于进取的前瞻意义。承办奥运,不光是中国人的百年圆梦,也是从“少年中国”到青春中国之宏伟理想的实现。”正是基于这一点上,徐坤真实记录下北京筹办奥运七年间的艰辛历程,为新一代管理者建设者立传,为青春中国唱颂歌[4]

作品鉴赏

《八月狂想曲》是第一部以奥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热情歌颂奥运、弘扬奥运精神、讴歌伟大的时代。全书共五十余万字,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以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奥运工程建设者的丰满形象,准确而真实地反映了奥运建设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作品以表现青春中国的活力和尊严为主题,显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独特深邃的见解。《八月狂想曲》以小说的形式使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形象在公众心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小说主人公之一的黎曙光实际上是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群像的整体概括,不论是“鸟巢”中方设计师的温文尔雅,还是书中主人公黎曙光的雄心壮志,都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鲜活例子[5]

作品影响

日期 颁奖机构 所获奖项 结果
2009年9月21日 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6] --- 获奖
2011年1月26日 第四届老舍文学奖[2] 优秀长篇小说 获奖

作品评价

日期 颁奖机构 所获奖项 结果
2009年9月21日 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6] --- 获奖
2011年1月26日 第四届老舍文学奖[2] 优秀长篇小说 获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