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 | 揭晓时间/获奖者 |
医学或生理学奖 | 10月7日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 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 |
物理学奖 | 10月8日 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 |
化学奖 | 10月9日 美籍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亚利耶 |
文学奖 | 10月10日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 |
和平奖 | 10月11日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 |
经济学奖 | 10月14日 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 |
2013年10月7日,201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揭晓,获奖者为三人,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和兰迪.舒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细胞运输系统的膜融合。[1]
詹姆斯·E.罗斯曼
1947年出生(66岁),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纪念Fergus F. Wallace生物医学教授。曾获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露依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2002年)、费萨尔国王奖。
2013诺贝尔奖兰迪·W.谢克曼
1948年出生(65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生物学家,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与詹姆斯-罗思曼因对细胞膜传输的研究获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托马斯·C.苏德霍夫
1955年出生(58岁),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发现细胞运输系统的膜融合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膜融合的发现表明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传递,细胞可以用这一过程来阻止它们的活动并且避免混乱。这一突破性发现解释了为什么胰岛素释入血液时会有变化、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达,以及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
谢克曼惊呼“我的天啊” 跳“胜利之舞”
“真的假的?!”诺贝尔奖官方推特(Twitter)透露了托马斯·祖德霍夫得悉自己获奖时的第一反应;而兰迪·谢克曼则不断惊呼“我的天啊”,甚至还跳了一段“胜利之舞”。[2]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3年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3]
弗朗索瓦-恩格勒
1932年11月6日(80岁)出生比利时理论物理学者,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1964年,恩格勒和罗伯特·布绕特(已故)共同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
彼得-希格斯
1929年5月29日(84岁 )出生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其希格斯机制理论也是于1964年提出。
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
1964年,恩格勒和罗伯特·布绕特(已故)共同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机制理论。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但经考虑实验其它误差后,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 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特征有吻合之处。
恩格勒表示自己很高兴获得这一奖项。“起初我以为自己没有获得这个奖,因为我没有看到宣布的结果。”
希格斯获悉得奖消息后,他说自己高兴得有点不知所措,除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外,他特别感谢了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支持,同时他希望对基础科学的认可将帮助提升外界对理论研究价值的重视。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9日在瑞典揭晓,3名美籍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亚利耶(Arieh Warshel)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奖项。[4]
马丁-卡普拉斯
1930年3月15日出生生于奥地利,美国和奥地利双重国籍。主要研究是在核磁共振谱学、化学动态学、量子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提出了有关耦合常数和二面角之间关系的卡普拉斯方程。
迈克尔-莱维特
1947年5月9日出生生于南非,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
亚利耶-瓦谢尔
1940年11月20日出生生于以色列,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教。
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通过该模型,科学家实现了用电脑监控微小而瞬间的化学变化,从而能将催化等过程最优化。例如在模拟药物如何到达体内靶蛋白的实验中,电脑可直接对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原子执行量子理论计算,精确分析出药物发生作用的全过程。
在得知获奖后的现场电话连线中,瓦谢勒表示感觉很棒,他自己仍在使用这一组合模型来了解细胞内物质的传输。“我想这就像理解一项发明一样,通常人们在关注结果的时候会忽略过程中准确的计算步骤。在我确定了研究目的以后,事情就会变得很清晰,那就是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模仿化学实验内部生物变化的一个工具。我认为获奖一定会对我的研究有帮助的。”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瑞典学院公布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加拿大知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而此前的得奖热门人选村上春树再次无缘诺奖。[5]
爱丽丝-门罗
1931年7月10日出生。加拿大女作家。2009年布克国际奖获得者,三次获加拿大总督奖。主要作品有《快乐阴影的舞蹈》、《女孩和女人的生活》、《你认为你是谁?》等。
2013诺贝尔奖笔触简单朴素,但细腻又情感丰厚
爱丽丝·门罗的笔触简单朴素,但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人带来很真挚深沉的情感,简单的文字带来丰厚的情感,这恰好显示了文学最本质的能量。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
挪威诺奖委员会宣布,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原因是其为消除化学武器而做出的大量工作。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于1997年5月23日成立。1997年生效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简称《公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所有化学武器,并为此规定了严格的核查机制;促进化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消除化学武器而做出大量工作
至2012年12月,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进行了4700余次视察。至2012年12月,禁化武组织召开了17届缔约国大会和70届执理会,审议化武销毁、促进国家履约措施、防护与援助、国际合作、《公约》普遍性及其他履约相关问题。
2013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4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获奖。[6]
尤金-F-法码
1939年2月14日(73岁)出生。美著名经济学家,专长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理论,因提出“有效市场假说”闻名。现任教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1970年代,他写的两部著作在金融学领域形成自己独立学科进程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
拉尔斯-彼得-汉森
1952年(61岁 )出生。芝加哥大学经济和社会科学资深讲座教授。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目前,汉森正利用稳定控制理论和递归经济学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
罗伯特-J-希勒
1946年3月26日(67岁 )。美国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他是耶鲁大学亚瑟-奥肯经济学教授,也是耶鲁管理学院金融国际中心成员。他被视为是新兴凯恩斯学派成员之一,曾获1996年经济学萨缪森奖,2009年德意志银行奖。
成果都集中在资产价格的经验主义分析
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成果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集中在金融领域,集中在资产价格的经验主义分析。然而,这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获奖经济学家的理论竟然是完全对立的。
获奖难以置信
席勒在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接受电话访问,表现得很惊喜,称“从没想过会获奖,因太多人值得奖励”。他表示对金融着迷,原因是可改变人类的活动,他很高兴见到金融学提升人类社会的福祉,以及自己和同僚的工作得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