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的经济分析》第一版中,第1章简要介绍了巴泽尔的产权经济分析的模型。第2章是对政府价格控制行为的分析,比一般的福利分析更为深刻。第3章是对租佃合同、工资合同、分成合同的产权分析。第4章是对企业组织规模的分析。第5章介绍了权力的形成与变动。第6章以巴泽尔自己的理论分析了奴隶制这种曾经的制度,他关注的是奴隶制度为什么会消失。第7章讲的是对产权的限制问题。第8章讲的是产权与非市场机制配置的关系。第9章介绍了产权理论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如反垄断、盗窃、发明、价格信息等。
《产权的经济分析》第一版出版以后,作者继续研究经济组织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内容。这些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第二版的第5和第6章内容中。同时,作者也将分割产权的内容从原来的关于企业的内容中单独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一章,即第4章。同时,在第5章老企业和新组织中,作者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在第6章,作者简要地分析了产权的形成以及国家的起源。
导论1 产权模型1.1 界定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1.2 商品所有权的分割1.3 影响所有权配置的因素1.4 个人权利和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1.5 产权模型的运作特点1.6 产权方法与瓦尔拉斯模型1.7 产权方法的特色2 公共领域:排队配给与价格控制2.1 排队配给2.2 价格控制分析2.3 汽油交易2.4 价格控制下的产权初探2.5 汽油的排队配给2.6 浪费的最小化2.7 小结3 合同选择:租佃合同3.1 分成合同及张五常对此的贡献3.2 土地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之间的三种合作方法3.3 要素变化性的影响3.4 固定租金合约3.5 限制损失的方法3.6 分成合同的优缺点3.7 独占所有权的成本3.8 一些推论3.9 小结 | 4 分割产权4.1 设备的所有权4.2 保险:转移所有权的方法4.3 减轻共同财产问题:缩小设备规模和利用固定工资合同4.4 小结5 老企业与新组织5.1 对传统企业模型的批评5.2 企业与市场:错误的两分法5.3 现有的企业理论5.4 科斯定理、变化性和责任5.5 变化性配置和剩余索取者5.6 企业承担变化性的能力和股权资本的作用5.7 小结6 权利的形成6.1 权利产生的情境6.2 共同财产与私有财产的两分法6.3 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6.4 新的权利的界定6.5 不完全界定的权利6.6 纠纷与权利的形成6.7 法院在权利界定中的作用6.8 共同财产6.9 北海成为所有者财产的转变6.10 加强权利的方法6.11 小结 | 7 奴隶制7.1 奴隶制合同7.2 奴隶劳动的供给7.3 监督成本7.4 奴隶的消费7.5 蓄奴与保护产权7.6 小结8 限制产权与权利价值最大化的调和8.1 所有权分割与对所有者的约束8.2 限制以及监督保护成本8.3 美国对其西部水资源所有者的限制8.4宅地法8.5 私人约束、收入最大化与纵向联合8.6 小结9 产权与非市场机制配置9.1 通过投票配置资源9.2 献血与卖血的比较9.3 由政府来配置资源9.4 小结10 产权理论的其他应用10.1 反垄断侵蚀10.2 产权与盗窃之间的关系10.3 发明创造方面的产权问题10.4 价格信息方面的产权10.5 野生动物相关的产权问题11 产权模型概要参考文献译后记 |
导论1 产权模型1.1 界定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1.2 商品所有权的分割1.3 影响所有权配置的因素1.4 个人权利和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1.5 产权模型的运作特点1.6 产权方法与瓦尔拉斯模型1.7 产权方法的特色2 公共领域:排队配给与价格控制2.1 排队配给2.2 价格控制分析2.3 汽油交易2.4 价格控制下的产权初探2.5 汽油的排队配给2.6 浪费的最小化2.7 小结3 合同选择:租佃合同3.1 分成合同及张五常对此的贡献3.2 土地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之间的三种合作方法3.3 要素变化性的影响3.4 固定租金合约3.5 限制损失的方法3.6 分成合同的优缺点3.7 独占所有权的成本3.8 一些推论3.9 小结 | 4 分割产权4.1 设备的所有权4.2 保险:转移所有权的方法4.3 减轻共同财产问题:缩小设备规模和利用固定工资合同4.4 小结5 老企业与新组织5.1 对传统企业模型的批评5.2 企业与市场:错误的两分法5.3 现有的企业理论5.4 科斯定理、变化性和责任5.5 变化性配置和剩余索取者5.6 企业承担变化性的能力和股权资本的作用5.7 小结6 权利的形成6.1 权利产生的情境6.2 共同财产与私有财产的两分法6.3 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6.4 新的权利的界定6.5 不完全界定的权利6.6 纠纷与权利的形成6.7 法院在权利界定中的作用6.8 共同财产6.9 北海成为所有者财产的转变6.10 加强权利的方法6.11 小结 | 7 奴隶制7.1 奴隶制合同7.2 奴隶劳动的供给7.3 监督成本7.4 奴隶的消费7.5 蓄奴与保护产权7.6 小结8 限制产权与权利价值最大化的调和8.1 所有权分割与对所有者的约束8.2 限制以及监督保护成本8.3 美国对其西部水资源所有者的限制8.4宅地法8.5 私人约束、收入最大化与纵向联合8.6 小结9 产权与非市场机制配置9.1 通过投票配置资源9.2 献血与卖血的比较9.3 由政府来配置资源9.4 小结10 产权理论的其他应用10.1 反垄断侵蚀10.2 产权与盗窃之间的关系10.3 发明创造方面的产权问题10.4 价格信息方面的产权10.5 野生动物相关的产权问题11 产权模型概要参考文献译后记 |
《产权的经济分析》的内容取自作者教学的基本观点,即那种交易费用为零的理论是有问题的。作者在书籍前言提到,本科生对此问题不置可否,研究生则经常与之争辩。但这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对该书的写作颇有裨益。依此道理,作者编著此书就教于一般读者和经济学专家。
《产权的经济分析》第一版出版以后,作者一直教授产权的课程,在此过程中,作者发现了第一版中的一些错误,诸多表述模糊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详细阐述之处。在第二版中,作者试图更正这些错误,更明晰的阐述,以及在所需之处详细解释。作者也新增了一些图表,其中部分来自于作者关于产权的研究。
1、产权界定的两个基本性质
巴泽尔认为,产权界定过程存在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产权界定具有相对性;二是产权界定具有渐进性。
产权界定具有相对性是指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具有相对性。产权理论的常识是,产权界定清晰是交易的前提,产权界定清楚了,就让市场去运作。可是巴泽尔认为,产权常常不可能完整地被界定,这是因为完全界定产权的成本太高。
产权界定具有渐进性,是说产权界定过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财产的交换价值是它能产生的总收入和测度、控制它的交易的成本的函数。如果交易的成本太高,人们就不会愿意花费成本去界定这些资源的权利,这些资源的权利就会滞留在公共领域,有待日后再做处理。随着资源新价值被发现,花费代价去界定产权变得有利可图,人们就会对权利做进一步的调整。因此,权利的边界,即均衡权力取决于获得权利的成本——收益分析。也就是说,“当人们相信这种行为的收益将超过成本时,他们就会运用权利;相反地,当人们认为拥有产权的收益并不足弥补成本时,他们就不会去运用权利”。例如,一个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有的一块土地租出,地里有几棵树,树的价值较小,不足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因而对它忽略不计。在合同执行期间,他又发现该树木具有较高价值的用途,这时由于树的产权未明确,就有可能产生有关产权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产权进一步界定的过程。
巴泽尔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再次观察到产权的渐变过程后,更加强调产权价值的新发现,特别是相对于产权界定成本的新价值是产权演变和更加彻底界定的主要诱因。
2、产权界定的四个问题
(1)关于界定产权的力量。巴泽尔通过分析说明,人们对资产的权利,“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以保护、他人企图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而且在界定产权的过程中,个人比政府具有比较优势,个人实际上承担了大部分活动。巴泽尔认为,在产权界定中,法院、法律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大量的产权界定工作不是由法院直接完成的。而私人之间订立的合约起着实际的作用。法院常常只是以普通法为依据,对谨慎拟定的私人合约起着保证、支持作用。如果执行合同时遇到纠纷,提出诉讼,法院才会出面裁决。在订立新合同时,订约人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将自己的意愿纳入合同。只要合同不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法院就会尊重和支持这些新的约定。因此可以说,在界定产权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较为重要。界定产权的力量与其说来自法律,不如说来自与企图争夺产权的他人作斗争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受到来自产权预期收益的充分激励。
(2)关于产权界定的方式。巴泽尔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产权界定的方式有许多种。他对汽油价格控制时期,汽油产权界定方式的理解独到而深刻。他认为教科书中关于汽油最高价格控制的影响是短缺的,认识是肤浅的。短缺不是成比例地或平均地让所有顾客承担的。在汽油销售过程中,由于人们争取财富最大化的努力,所以仍然可以使汽油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简单地用短缺来描述汽油价格控制的效果是毫无意义的。人们争取财富最大化,意味着个人会持续地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活动,直到边际净收益为零。在汽油最高价格受限制的情况下,汽油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价格的分配功能受到限制。原先,均衡价格可以把不愿意出此价格的人排除在外,汽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愿意出价者得到”的方式来界定。汽油的价格被限制在低于市场出清价格之下,过多的人愿意购买,汽油的产权便无法根据价格来界定。巴泽尔把这种状态描述为“汽油部分地被置于公共领域中”。意思是说,部分汽油被一个人数多于愿意支付均衡价格人数的群体所共同拥有。这时,排队就是用来确定对未被拥有的部分权利的方法。出售汽油的人按管制价格出售,买者通过排队,额外付出了从管制价格到均衡价格的差额,因此也就通过货币和排队时间的结合,获得了汽油的产权。
对于在汽油价格被管制时,加油站被迫以低价出售汽油,其收益是否受到侵占的问题上,巴泽尔贯彻他关于产权边界不断调整的观点,并按照经济人的假设,说明在价格管制时,加油站的名义收益下降,部分收益(部分汽油价值)落入公共领域。但是他们会采取降低汽油质量、减少服务时间或搭配销售润滑油等方式来弥补汽油降价的损失,增进或恢复自己的权利。只要没有违反有关条例,加油站就会这样做。
巴泽尔汽油案例的分析说明,产权界定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由正式制度安排,即政府和法律的规定来界定产权,也可以由非正式制度安排,即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来界定产权。当一部分财产的权利落入公共领域时,利用这些产权能够获利的个人便会设法攫取这些价值,从而实际占有相应的财产。人们攫取这些价值的方式的多样化就构成界定产权方式的多样化。
(3)关于产权界定的困难。巴泽尔认为,界定产权的困难在于界定产权过程中需要花费成本。巴泽尔把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看作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制约着产权被界定的程度,交易成本越高,产权越不容易界定清楚。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有关产品的信息可以不付代价地获得,对资产有兴趣的个人对资产价值、各种特性都有充分认识,交易成本也就较低,资产的权力就容易界定。如果信息是充分的,对他人可能的侵犯行为容易识别和防范,产权就容易得到保护和完整地转让。但是实际上,由于交易成本存在,所以产权从来就没有被完整地界定过,特别是对于交易成本很高的资产来说,它的权力是不完全的。
(4)关于产权界定的原则。巴泽尔认为,“所有权最优配置的总原则是:对资产平均收入影响倾向更大的一方,得到剩余的份额也应该更大”。贯彻这一原则,能够使资产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因为剩余索取权作为其行为的担保,能够起到促进当事人积极增进资产价值的作用。谁对未来收入流影响最大,给他的激励也应该最大。巴泽尔的这一论断是对实践的总结,与经验事实是吻合的。在传统企业中,资本所有者对企业收入流的作用大于劳动者,因此资本所有者拥有绝大比例的剩余索取权。而在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中,拥有专门技术的人对企业收入流有更大的影响,因此这些技术人员拥有的剩余索取权也就比过去高。
3、企业的性质问题
按照巴泽尔的理解,企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共同财产问题;二是延留义务问题。
共同财产问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许多人共同使用一些设备,使得设备的产权常常是被分割的。正如他在分析复印机的产权问题时所指出的那样,复印机的购买者通过营运复印机获得剩余,他是复印机的所有者,但是他并不拥有复印机的全部属性。复印机的制造商因为对复印机质量有影响,所以他可能拥有对复印机的部分权力。这是因为他在复印机制作上有可能通过降低质量和成本,攫取复印机中的部分价值。另外,免费使用复印机的雇员也可以成为部分所有者。在其他企业里也是一样,机器设备属于投资者,但是由工人使用。工人使用机器的方式(是否过度使用或不维修)影响机器设备的价值。如果不以雇用工人的方式(企业方式)来运作,过度使用机器而攫取机器价值的情况就会发生。因此,利用组织来对共同财产问题进行控制是必要的,这就导致企业的存在。
延留义务问题是指在一些高价值的交易中,在销售完成之后,卖方要提供某种担保,其责任仍然继续。如果没有卖主的信誉和担保,买者会对货物进行充分检查直到自己确信商品值得购买才会动手。而检查的成本很高,以至于会阻止其购买。提供担保的实质就是把本该在交易时界定的权利推迟到交易之后实现。这就避免了交易时完全界定产权的困难,使交易得以实现。延留义务虽然并不唯地依赖组织,但组织的确是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机制。将那些有延留义务的交易活动置于企业内部,保障问题便可顺利解决。或者说,企业内部是适合于进行有延留义务的交易的。企业对享有延留义务服务的一方是组织保障,对负有延留义务的一方是一种约束。
《产权的经济分析》以成本——收益这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产权的形成及变迁,推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