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龙

泼尼松龙

目录导航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泼尼松龙

中文别名:11Beta,17Alpha,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孕甾-1,4-二烯-11β,17α,21-三醇-3,20-二酮;1,4-Pregnadiene-11β,17α,21-triol-3,20-dione;去氢氢化可的松;

英文名称:prednisolone

英文别名:STEROLONE;ulacort;Pregna-1,4-diene-3,20-dione, 11,17,21-trihydroxy-, (11β)-;steran;dicortol;

CAS号:50-24-8

分子式:C21H28O5

分子量:360.44400

结构式:

精确质量:360.19400

PSA:94.83000

LogP:1.55760

MDL号:MFCD00003649

EINECS号:200-021-7

RTECS号:TU4152000

BRN号:1354103

PubChem号:24898725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结晶固体

密度:1.31 g/cm

熔点:240°C (dec.)(lit.)

沸点:570.6ºC at 760 mmHg

闪点:313ºC

折射率:100 ° (C=1, Dioxane)

储存条件:-20ºC Freezer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95.48

2、 摩尔体积(cm/mol):274.7

3、 等张比容(90.2K):766.8

4、 表面张力(dyne/cm):60.7

5、 极化率(10-24cm3):37.85[1]

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简述:灰黄霉素是自灰黄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的培养发酵液中提取制得的抗生素。

用途

本品对各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包括皮表癣菌属、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对花斑癣菌、白色含珠菌和细无效。本品起抑菌作用,对生长旺盛的真菌有效。本品用于敏感真菌引起的头癣、甲癣、迭瓦癣、物足癣和体癣。

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按干燥品计算,含C21H28O5应为97.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

本品在甲醇或乙醇中溶解,在丙酮或二氧六环中略溶,在三氯甲烷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二氧六环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96°至+103°。

吸收系数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43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为400~430。

鉴别

(1)取本品10mg,加甲醇1ml溶解后,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加热,即生成橙红色沉淀。

(2)取本品约2mg,加硫酸2ml,渐显深红色,无荧光;加水10ml,红色褪去,生成灰色絮状沉淀。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84图)一致。

检查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三氯甲烷-甲醇(9:1)溶解并稀释制成每Im1中约含3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甲醇(9: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77:12:6:0.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105℃干燥10分钟,放冷,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泼尼松龙峰计算不低于1000,泼尼松龙峰和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3.5。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炔诺酮,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5mg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泼尼松龙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化合物相关药品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泼尼松龙片

【英文名称】 Prednisolone Tablets

【汉语拼音】 Po Ni Song Long Pian[2]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 治疗肿瘤的药物 >> 抗肿瘤药物 >> 激素类抗肿瘤药物

化药及生物制品 >>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免疫抑制剂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化药及生物制品 >>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 糖皮质激素[2]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2]

适应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胶原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神经性皮炎、湿疹等。[2]

规格:

5mg[2]

用法用量

用于治疗过敏性、炎症性疾病,成人开始每日量按病情轻重缓急15~40mg,需要时可用到60mg,或每日0.5~1mg/kg,发热患者分三次服用,体温正常者每日晨起一次顿服。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维持量5~10mg,视病情而定。[2]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

1.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2.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精神症状由易发生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

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各种疱疹病毒为主。

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2]

禁忌:

1.对本品及其他甾体激素过敏者禁用。

2.下列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特殊情况应权衡利弊使用,但应注意病情恶化可能:严重的精神病(过去或现在)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手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霉菌感染、较重的骨质疏松症等。[2]

注意事项:

1.诱发感染:在激素作用下,原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症状,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药。

2.对诊断的干扰:

(1)糖皮质激素可使血糖、血胆固醇和血脂肪酸、血钠水平升高、使血钙、血钾下降。

(2)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为淋巴细胞、真核细胞及嗜酸、嗜碱细胞数下降,多核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加,后者也可下降。

(3)长期大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肤试验结果呈假阴性,如结核菌素试验、组织胞浆菌素试验和过敏反应皮试等。

(4)还可使甲状腺I摄取率下降,减弱促甲状腺激素(TSH)对TSH释放素(TRH)刺激的反应,使TRH兴奋实验结果呈假阳性。干扰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LHRH)兴奋试验的结果。

(5)使同位素脑和骨显像减弱或稀疏。

3.下列情况应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全身性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减(此时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4.随访检查: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以下项目:

(1)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

(2)小儿应定期检测生长和发育情况。

(3)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发生。

(4)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

(5)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尤以老年人为然。[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用药: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孕期给药可增加胚胎腭裂,胎盘功能不全、自发性流产和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人类使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

2.哺乳期用药: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权衡利弊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2]

儿童用药:

小儿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须十分慎重。[2]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及糖尿病。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加重骨质疏松。[2]

药物相互作用:

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其致溃疡作用。

2.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3.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低钾血症,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

4.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

5.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

6.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其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7.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

8.甲状腺激素可使其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其合用,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

9.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0.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

11.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效应。

12.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其代谢清除。

13.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14.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

15.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

16.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

17.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2]

药物过量:

可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2]

药理毒理:

肾上腺皮质皮质激素类药物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3.抗毒、抗休克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减轻细胞损伤,发挥保护机体的作用。[2]

药代动力学:

本品极易由消化道吸收,其本身以活性形式存在,无须经肝脏转化即发挥其生物效应。口服后约1~2小时血浆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2~3小时。在血中本品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但结合率低于氢化可的松),游离型和结合型代谢物自尿中排出,部分以原形排出,小部分可经乳汁排出。[2]

专家点评

采用局部注射本品及局部麻醉剂的方法,治疗急性骶髂劳损,经治病例均取得迅速缓解或治愈的效果。往往一次治愈,辅以休息1周,残余症状较重者1周后可再注射1次。国内报道,对1000例患者进行局部痛点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其病情减轻好转、治愈总数占95.7%。局部痛点注射法单纯用泼尼松龙,药物浓度相对较大,溶液量少,便于注射手、足、四肢等组织致密部位,并且药物扩散缓慢,局部抗炎作用较大,痛点处也可产生较强的类似中医针刺的良性刺激以调节机体,疗效比加用普鲁卡因稀释过的泼尼松龙等封闭方法好。在1000例中,除有11例患者局部注射后有微红、压痛感,行局部热敷和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外,无1例发生化脓感染。[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