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孢菌纲

冬孢菌纲

目录导航

概述

锈菌引起锈病,黑粉菌引起黑粉病,常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灾害(见 锈病菌类、 黑粉病菌类)。

特征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on) 真菌一般称作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群。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持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 (basidiospore)。担孢子着生在担子(basidiun)上,每个担子上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

担子的形态和形成的过程,在各种担子菌是不同的,以上所述是典型无隔担子的情况。有些担子有纵隔或横隔,将担子分成2个或4个细胞。冬孢菌纲真菌的核配和减数分裂不在担子发育的同一部位进行,一般将担子进行核配的部位称作原担子(又称下担子),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作异担子(又称上担子或先菌丝promycelium)。例如,锈菌的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称作冬孢子(teliospore)的双核厚壁休眼孢子,其中的两个细胞核在萌发时进行核配,减数分裂是在萌发后形成的先菌丝中进行的。先菌丝横隔成4个细胞,在每个细胞的小梗上形成一个担孢子。因此,锈菌的冬孢子实质上是厚壁的原担子,先菌丝是 异担子。黑粉菌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担子上无小梗,担孢子直接生于担子上。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gynocarpic)、半被果型(hemi-angiocarpis)和被果型(angiocarpic)三种。

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已知有16000多种。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菌。

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大都是腐生菌,极少数是寄生菌。

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一般认为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真菌是低等的担子菌,不形成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担子),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无菌丝分化为有隔或无隔的担子,不形成子实层。菌丝体发达,有初生菌丝体,但主要是双核的次生菌丝体。有的双核菌丝体可以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双核孢子,有的以担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冬孢菌纲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维管束植物的寄生菌,引起系统性或局部性病害,兼性寄生或专性寄生,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分类

已知冬孢菌纲真菌有200多个属,8000多种。冬孢菌纲分锈菌目(Uredinales)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一) 锈菌目(Uredinales) 锈菌目真菌一般称作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局部侵染,在病斑表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为锈病(rust),常引起农作物的严重损失。已知160多属,约7000种。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黑粉菌目 真菌一般称作黑粉菌,特征是形成成堆黑色粉状的冬孢子(习惯称作厚垣孢子)。

已知50多属,950余种。主要为害种子植物,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为害较多。 黑粉菌多半引起全株性侵染,也有局部性侵染的。在寄主的花期、菌期和生长期均可侵入。为害寄主植物时,通常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色粉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黑粉病 (smut)。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