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福字图册(2)逢新春佳节, 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 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 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 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 门神 桃符, 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 门神,挂钟旭,钉 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 福"字现今的解释是" 幸福",而在过去则指" 福气"、" 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现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 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 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 恭王府花园里看到 康熙写的福字。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 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财、雪、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汉族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 寿星、 寿桃、 鲤鱼跳龙门、 五谷丰登、 龙凤呈祥等。过去汉族民间有"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今市场、商店 中均中出售。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 清代 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 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贴福字
为此,恭亲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 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 家丁。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汉族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 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 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还有一个传说,把发明权推给了周朝的 姜子牙,即 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我国古代历来有“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 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 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 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谁知又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汉族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快过年了,现今的一些商业单位都会在这个时候送福上门,也算是一种 广告行为吧。福字每家都要贴,但是贴“福字”在青岛地区非常讲究,如果万一贴得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
“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根据“福字”的大小,该贴在什么地方一定要记住。“倒福”斗方,要 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但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座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门福必须是正福,曾经看到过把倒福贴在大门外,青岛话叫做“昏逡”,谁家的福到了门口不让进门,门外贴“倒福”会让一家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所以门福必须要正福。另外还有抬头福,旺财福等都要各归其类。
贴福字的讲究是老祖先们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该贴到什么位置都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出来,绝对不是哪个人随便一说。 比如穷人家贴“穷福”,过去那些欠债的穷人往往过了小年或三十早晨就慌里慌张地把“福字”贴上,就是把所有的讨债人都挡在门外,因为一旦贴上了门福就相当于过年了,所以讨债的就不能再上门逼债,此叫做“穷福”。
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