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尼”。
〈动词〉
(1) 阻止;阻拦 [impede]
淫嚣不静,当路尼众。——《墨子》
(2) 又如:尼行(停止或阻止前进);尼阻(阻止,阻碍)。
(3) 另见ní
〈形容词〉
(1) (形声。从尸从匕,匕亦声。“尸”指“人不动”。“匕”意为“美食”。“尸”与“匕”联合起来表示“尸位素餐”、“尸享美食”。本义:专一的关系、黏着的关系。引申义:亲近、密不可分、粘粘糊糊。说明:古代的祭祖仪式上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扮演祖先的角色,这种人叫做“尸”,他整天坐在“祖先之位”上,只干一件事:吃。这种情形就叫做“尸位素餐”。这样,“尸”与“匕(美食)”就发生了专一的关系、黏着的关系。之所以用“黏着”来形容,那是因为“尸”整天抱着锅碗,不停地吃)
(2) 同本义。后作“昵” [very intimate]
尼,从后近之也。——东汉·许慎《说文》
尼,近也。——《小尔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远尼。——《尸子》
(3) 安定,平和 [peaceful]
尼,安也。——《尔雅》
尼,和也。——《广雅》
竟界尼康。——《隶释·祝睦后碑》
〈名词〉
(1) 比丘尼,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3]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2) 又如:僧尼(和尚和比丘尼);尼寺(比丘尼所住的寺院);尼房(比丘尼所居处);尼坛(比丘尼受戒的地方)
(3)尼山[Ni Hill,believed to b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4) 另见nǐ
(5)姓氏
尼采
Nícǎi
[Nietzsche,Friedrich] (1844—1900)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他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
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Nígéluó-A`odàlìyà rénzhǒng
[Negrillo-Australian race] 世界三大人种之一,皮肤黝黑,嘴唇厚,鼻子宽扁,头发鬈曲,分布区域包括非洲,澳洲及南亚热带地区
比丘尼
nígū
[Buddhist nun] 佛教修行的女子
尼龙
nílóng
[nylon]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尼罗河
Níluó Hé
[Nile River] 非洲“众河之父”,世界最长的河流。长约6670公里,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注入地中海
尼【寅集上】【尸部】康熙笔画:5画部外笔画:2画
《广韵》《集韵》《韵会》女夷切,音泥。《说文》从後近之也。从尸匕声。《徐锴曰》尼犹昵也。《广韵》又和也。
又先师孔子仲尼。《家语》颜氏祷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又女僧也。《释典》有比丘尼。
又《集韵》《类篇》尼质切《韵会》《正韵》女乙切,音匿。《尔雅·释诂注》尼者,近也。引尸子,悦尼而来远。《孔颖达曰》尼,近也。通作昵。
又《五音集韵》乃礼切,音伱。《尔雅·释诂》尼,定也。《注》止也。止亦定也。《孟子》止或尼之。今读泥去声,义同。尼犹曳止之也。别作柅。
说文解字
尼【卷八】【尸部】
从後近之。从尸匕声。女夷切
(尼)从後近之。尼训近。故古以为亲暱字。高宗肜日曰。典祀无丰于尼。释文。尼女乙反。尸子云。不避远尼。尼、近也。正义。释诂云。卽、尼也。孙炎云。卽犹今也。尼、近也。郭璞引尸子。悦尼而来远。自天宝闲衞包改经尼为昵。开宝闲陈谔又改释文尼为昵。而贾氏羣经音辨所载犹未误也。尼之本义从後近之。若尼山乃取於圩顶水涝所止。屔之假借字也。孟子。止或尼之。尼、止也。与致远恐泥同。泥泞之假借字也。从尸。匕声。女夷切。古音葢在十五部。
音韵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it8 [客语拼音字汇] ni2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ni2 [陆丰腔] ni3 [海陆丰腔] ni2 nit8 [宝安腔] li2
◎ 粤语:nei4
◎潮汕话:潮州音[n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