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狐

食蟹狐

目录导航

简介

  食蟹狐 crab-eating fox    食蟹狐   亦称食蟹狗(crab-eating dog)或稀树草原狐(savanna fox)。   犬科(Canidae)南美动物,学名为Cerdocyon thous。栖息在森林或多草地区,体长60∼70公分(24∼28吋),尾长30公分,毛灰至褐色,常带黄色色调。通常独居,或成对,白天栖息在 地穴里,晚上出来寻食小动物、果实、昆虫、龟蛋和鸟类。容易驯服,印第安人有时饲为 玩物。

基本介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亚科: 犬亚科 Caninae   属: 食蟹狐属 Cerdocyon C. E. H. Smith, 1839   种: 食蟹狐 C. thous

分布及栖息地

   食蟹狐分布自 哥伦比亚及 委内瑞拉南部至 巴拉圭、 乌拉圭及 阿根廷北部。它们 栖息在 大草原及人造林,如 亚热带 森林及 热带大草原。它们也会在河岸森林等地方生活。在 雨季,它们会走到山上,待 旱季时就会回到低地。除了 雨林、高山及辽阔开放的草原外,它们的栖息地覆盖多种环境。在一些地区,它们受威胁到灭绝的地步。

分类及演化

  食蟹狐、C. avius及其他 食蟹狐属物种在南美洲大陆进行了演化辐射。所有食蟹狐的亲属都已灭绝,只余下它们一员。有指它们的最近亲是 小耳犬,但却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小耳犬属及 薮犬属以往是食蟹狐属下的亚属,而食蟹狐属最新近被分类在南美 胡狼属内。

外观

  食蟹狐的毛短而且厚,毛色由灰褐色、黄色至深灰色。它们的后脚及背部有黑色斑纹。其吻、 耳朵及脚掌呈较为红色。尾巴、脚及耳尖都是黑色的。身体较窄,脚短而强壮。尾巴的毛很密,在兴奋时会竖立。耳朵阔而且圆。它们共有42颗 牙齿,是 杂食性的,吃肉至菜蔬。

繁殖

  食蟹狐是 一夫一妻制的,通常是一对生活,或是在 繁殖季节以小群生活。它们每一只约占4平方公里,或是0.6-0.9平方公里。在旱季,它们会占有领地,但在雨季充满食物时,它们很少会理会领地。它们会将巢穴筑在草丛中,且有多个入口。它们不单会挖隧道,也会侵占其他 动物的巢穴。它们会视乎不同猎物而采用不同狩猎方法。   食蟹狐不会在特定的时间繁殖,但每年会有两次。繁殖很多时会在11月或12月及7月开始。 妊娠期为56日,到了1月或2月就会产子。每胎约有3-6只幼狐。幼狐没有牙齿及看不见。约14天就会打开 眼睛,到了30天后就可以吃 固体食物。约90日后就会断奶。幼狐初出生时毛色是深灰色, 腹部较浅色。成年雄狐及雌狐都会照顾幼狐。约20-35日后,幼狐的毛色会变得像成年一样。9个月大就到达了性成熟,且会开始以 尿液来划分领地。

食性

  食蟹狐是 机会主义者,且是杂食性的。它们吃 龟、 果实、 蛋、 甲壳类、昆虫、 蜥蜴、 蟹及腐尸。不同季节及 地理也会影响它们食物的组合。在雨季,它们会吃较多蟹及甲壳类;在旱季,它们则会多吃昆虫。它们对控制 啮齿目及有害昆虫甚有帮助。

威胁

  食蟹狐的肉质并不可口,且没有证据显示它们会袭击 家畜,但经常被猎杀。它们很易被驯养,当地人也有饲养。不过这并没有减少对它们的威胁。它们因栖息地的消失及野狗的威胁而濒危。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食蟹狐列为附录二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无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