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

目录导航

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RNA病毒。病毒在空肠、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含量最高。病毒不耐热,65℃加热10分钟死亡。相反,4℃以下病毒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性。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即被灭活。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用0. 5%石炭酸在37℃处理3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首先呕吐,接着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图1-62)或白色,里面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泡沫,恶臭。由于脱水严重(图1-63),病猪口渴,体重迅速下降,日龄越小,病程越短,传播越迅速,发病越严重,死亡也越快。以7~14日龄仔死亡率较高。病愈猪仔发育不良。中猪及成年猪通常有数日食欲减少,粪便水样、喷射状,排泄物为灰色或褐色,体重减轻等表现。个别有呕吐,腹泻停止后能逐渐康复。病程约1周左右。成年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腹泻停止后逐渐康复。成年猪一般死亡较少。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肠管扩张,内容物充满,呈黄色泡沫状,肠菲薄、透明,肠壁出血(图1-64),肠黏膜出血(图-65),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并有黏液覆盖,胃内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靠近幽门区可见坏死区,较大猪可见溃疡灶。尸体脱水消瘦。

诊断

根据发病的季节、年龄及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本病应与猪的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病和猪痢疾、仔猪副伤寒、仔猪低血糖等相区别。

预防

①疫苗预防接种。怀孕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左右,用弱毒疫苗经后海穴接种,使母猪产生一定免疫力,从而使出生后的哺乳仔猪能获得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保护。

②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在晚秋至早春之间的寒冷季节,圈舍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合理的光照和适宜的密度。喂以全价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③坚持定期消毒,彻底清除粪尿、垫草,用2%~3%氢氧化钠对猪舍、活动场地、用具、车辆等进行全面消毒。

④加强护理工作,隔离病猪,暂停喂乳、喂料,并采取对症治疗。

治疗

(1)补水和补盐为防止脱水,给大量的口服补液盐或自配(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i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充分溶解,即可饮用。

(2)口服全血、血清 给新生仔猪口服康复猪的全血或血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黄连素、氟哌酸类。以口服效果好。

(4)收敛、止泻 磺胺咪0.5~4克,碳酸氢钠1~4克,次硝酸铋1~5克,口服。穿心莲5 - 15毫升,交巢穴注射。

(5)霉卫宝每吨饲料添加5~8千克,可吸附肠道中的毒素与多余的水分,修复腹泻仔猪肠绒毛,改善仔猪的肠道内环境。

(6)中药口服治疗黄连8克,黄芩10克,黄柏10,白头翁15克,枳壳8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连翘10克,木香8克,甘草5克,为30千克猪一天的剂量。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天。

(7)使用干扰素进行预防治疗。

血清治疗

平时注意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只,以免传入本病。当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即隔离病猪,以消毒药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

针对新生仔猪.断奶前后小猪出现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表现症状是拉灰绿色水样粪便,使用肠毒金针+刀豆素混合注射2-3天,病情逐渐恢复。对发病几天已经出现脱水低温的猪群同时配合附子里中丸口服(用温开水化开 口服)效果非常显著。

1.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预防方案:多抗免肽给 新生仔猪超免(吃奶前口服1-2毫升)仔猪三针保健。

2.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治疗方案:发病前中期使用肠毒金针注射2针逐渐恢复病情,发病中后期使用肠毒金针配合刀豆素注射3针。针对发病后期已经出现脱水低温的猪群同时配合附子里中丸口服(用温开水化开 口服)效果非常显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