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子镇蒙古语意为 (忠实) 位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东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东经118°21′,北纬43°05′,西与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辽宁省北票市接壤、北与旗政府大沁他拉镇交界。全镇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207.49平方公里。
土城子镇为历史古镇,此原为燕国都城. 大安6年(1090)在此设置属饶州道. 。因当时防匪,筑有巨大的土城墙,所以取名土城子,并沿用至今。
土城子镇下辖12个村53个村民组,现有住户3588户,14690人,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族,还有部分蒙族。总耕地面积7.46万亩,水浇地面积33776亩。全镇有林面积6.8万亩,全部为人工造林。2013年6月,全镇家畜总头数5.12万头(只)。
镇政府设在土城子村,镇区坐落于苇塘河西岸,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镇区内现住人口1655人。国道306线从该镇过境2.8公里,每天过往的车辆数千辆次,交通十分方便。镇区内有商店、旅店、饭店、信用社、税务所、粮店、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工商所、派出所、文化站、电影院、中学、小学、医院、广播站、等单位,并开通了程控电话。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土城子镇位于奈曼旗中南部,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60公里处,东与新镇、白音昌接壤,北与黄花塔拉相连,西与义隆永、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青龙山相接,交通便利,大和线、大阜线横贯其中,距赤通高速公路仅15公里。总土地面积5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80公顷。所辖20个行政嘎查(村),8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97户,总人口23431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6人,劳动力10637人。
解放初建土城子区,1948年改建为四区,1956年建土城子乡,1958年以驻地村命名建土城子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土城子镇。
土城子镇气温条件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301毫米。
谷物丰收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农、工、商共同发展。解放前,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产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镇小伙村、五分地村,地处高寒漫甸和丘陵山区,可种植小麦、莜麦、荞麦、土豆、谷子、胡麻等农作物,其他村可种植玉米、高粱、甜菜、烟叶、葵花等农作物。过去该镇基本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是全旗有名的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使全镇所有的平川地和部分漫甸地都能得到灌溉,一举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2003年,全镇有机电井157眼,有效灌溉面积32146亩,粮食产量5334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73万元。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该镇非常贫困,农民无法解决燃料问题,只好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来换取生命的延续,再加之过度放牧,这就造成了土城子地区秃山光岭、风沙肆虐、白日点灯做饭、一年翻地数次的悲惨局面。针对于此,该镇在近十年来,启动了大规模的封山造林工程,并且自2001年11月1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封山禁牧,这为保证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恢复该镇的山川秀美,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土城子镇位于奈曼旗中南部,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35公里处,东与新镇、白音昌接壤,北与黄花塔拉相连,西与义隆永、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青龙山相接,交通便利,大和线、大阜线横贯其中,距赤通高速公路仅15公里。总土地面积5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80公顷。所辖20个行政嘎查(村),8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97户,总人口23431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6人,劳动力10637人。
教书育人全镇共有学校28所,其中中学两所,小学26所(其中完全小学4所、集中办学1所),中学教学班25个,在校生1258人,其中住宿生950人。小学教学班105个,在校生1687,学前班27个,共有学生265人。共有教师286名,其中代课教师21名(原土城子镇19名)全镇3年级以上教学班全部开设英语课。
全镇现有卫生院两个,原土城子镇卫生院占地6180平米,建筑面积3600平米,开设科目13个,现有医疗技术人员15名。沙日浩来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7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平米,现有职工45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43人,设有普外科、妇产科等17个临床科室,住院部床位20张。
全镇现有电视差转台两个(原土城子和沙日浩来各一个),工作人员5名,原土城子镇电视差转台只能转播奈曼旗电视台节目,且覆盖面积较小;文化站两名工作人员留在原土城子电视台值班,以方便群众收看电视节目。原沙日浩来电视台收发设备较全,切开办有线电视节目15套,工作人员有3名。
村庄概貌哈日干图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575户,2320人,总土地面积7.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190亩,林地面积36800亩,该村牛存栏90头,羊存栏6286只,猪存栏3665口。
高和村,共辖4个村民小组,181户,781人,总土地面积3.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645亩,林地面积12000亩,该村牛存栏54头,羊存栏2441只,猪存栏2376口。
成山村,共辖3个村民小组,228户,874人,总土地面积2.9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095亩,林地面积14000亩,该村牛存栏29头,羊存栏3232只,猪存栏2144口。
塘坊村,共辖4个村民小组,334户,1325人,总土地面积4.1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735亩,林地面积16000亩,该村牛存栏8头,羊存栏4247只,猪存栏2527口。
后头沟村,共辖2个村民小组,142户,630人,总土地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300亩,林地面积4000亩,该村牛存栏12头,羊存栏1613只,猪存栏2081口。
土城子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406户(其中农业户304户),1667人(其中农业人口1257人),总土地面积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75亩,林地面积9000亩,该村牛存栏2头,羊存栏3654只,猪存栏2786口。
束龙沟村,共辖3个村民小组,306户,867人,总土地面积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75亩,林地面积10000亩,该村牛存栏12头,羊存栏3654只,猪存栏2786口。
七家子村,共辖4个村民小组,360户,1450人,总土地面积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75亩,林地面积12000亩,该村羊存栏5569只,猪存栏899口。
政府驻地 | 嘎查村地名情况 | ||
嘎查村名称 | 名称的来历或含义 | 驻地自然村名称 | |
政府驻土城子。 | 土城子村 | 因此地有一座燕国古城而得名。 | 西土城子 |
高和村 | 原名窦家梁,1958年为纪念烈士高和,用烈士名字命名。 | 高和 | |
成山村 | 原名柳条沟,1961年该大队党支部书记阎成山为修大队水库而光荣牺牲,为纪念阎成山同志,以人名命名村名。 | 前柳条沟 | |
糖房村 | 清末年一刘姓人家在此地建糖房以熬糖为生,后得名糖房。 | 糖房 | |
后头沟村 | 清末有一姓胡的老翁定居此地沟坡上,起名胡头沟,后来演变为后头沟。 | 后头沟 | |
哈日干图村 | 蒙古语,译为锦鸡尔(老虎刺)。 | 哈日干图 | |
七家子村 | 清朝末期,有七户人家最早在这里定居,形成村落后,起名七家子。 | 平房 | |
东沙日浩来嘎查 | 沙日浩来系蒙古语,译为黄色峡川。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东沙日浩来 | |
西沙日浩来嘎查 | 沙日浩来系蒙古语,译为黄色峡川。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沙日浩来 | |
宝贝河嘎查 | 宝贝河的蒙语原音是宝钦尔高勒。译为流得轻快而平稳的河。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宝贝河 | |
友爱村 | 1958年由达日沁、哈日干图、新丘三个自然村合并成村,取名友爱,意为搞好团结。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达日沁 |
政府驻地 | 嘎查村地名情况 | ||
嘎查村名称 | 名称的来历或含义 | 驻地自然村名称 | |
金星村 | 1958年建金星生产大队时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下尼勒其根 | |
孟和杭沙尔村 | 蒙古语,译为银嘴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台子 | |
黑鱼泡子村 | 明清年代,此地名叫哈日乌素,哈日乌素系蒙古语,译为墨水,后来演变为现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黑鱼泡子 | |
巴嘎淖尔村 | 蒙古语,译为小泡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半拉庙 | |
三家子村 | 1907年,有李、杜、刘三家最早迁到此地居住,后来形成村落,起名三家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上三家子 | |
伊马钦村 | 蒙古语,译为牧羊人。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下伊马钦 | |
水泉村 | 由村西有一眼常年流水的泉眼得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水泉 | |
白音他拉嘎查 | 蒙古语,译为富饶的甸子。系2003年合并嘎查村后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巴彦塔拉 | |
呼和嘎查 | 蒙古语,译为青色。系2003年合并嘎查村后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腰昙恩高勒 |
政府驻地 | 嘎查村地名情况 | ||
嘎查村名称 | 名称的来历或含义 | 驻地自然村名称 | |
政府驻土城子。 | 土城子村 | 因此地有一座燕国古城而得名。 | 西土城子 |
高和村 | 原名窦家梁,1958年为纪念烈士高和,用烈士名字命名。 | 高和 | |
成山村 | 原名柳条沟,1961年该大队党支部书记阎成山为修大队水库而光荣牺牲,为纪念阎成山同志,以人名命名村名。 | 前柳条沟 | |
糖房村 | 清末年一刘姓人家在此地建糖房以熬糖为生,后得名糖房。 | 糖房 | |
后头沟村 | 清末有一姓胡的老翁定居此地沟坡上,起名胡头沟,后来演变为后头沟。 | 后头沟 | |
哈日干图村 | 蒙古语,译为锦鸡尔(老虎刺)。 | 哈日干图 | |
七家子村 | 清朝末期,有七户人家最早在这里定居,形成村落后,起名七家子。 | 平房 | |
东沙日浩来嘎查 | 沙日浩来系蒙古语,译为黄色峡川。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东沙日浩来 | |
西沙日浩来嘎查 | 沙日浩来系蒙古语,译为黄色峡川。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沙日浩来 | |
宝贝河嘎查 | 宝贝河的蒙语原音是宝钦尔高勒。译为流得轻快而平稳的河。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宝贝河 | |
友爱村 | 1958年由达日沁、哈日干图、新丘三个自然村合并成村,取名友爱,意为搞好团结。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达日沁 |
政府驻地 | 嘎查村地名情况 | ||
嘎查村名称 | 名称的来历或含义 | 驻地自然村名称 | |
金星村 | 1958年建金星生产大队时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下尼勒其根 | |
孟和杭沙尔村 | 蒙古语,译为银嘴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台子 | |
黑鱼泡子村 | 明清年代,此地名叫哈日乌素,哈日乌素系蒙古语,译为墨水,后来演变为现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黑鱼泡子 | |
巴嘎淖尔村 | 蒙古语,译为小泡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西半拉庙 | |
三家子村 | 1907年,有李、杜、刘三家最早迁到此地居住,后来形成村落,起名三家子。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上三家子 | |
伊马钦村 | 蒙古语,译为牧羊人。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下伊马钦 | |
水泉村 | 由村西有一眼常年流水的泉眼得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水泉 | |
白音他拉嘎查 | 蒙古语,译为富饶的甸子。系2003年合并嘎查村后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巴彦塔拉 | |
呼和嘎查 | 蒙古语,译为青色。系2003年合并嘎查村后命名。2006年5月由原沙日浩来镇划归土城子镇管辖。 | 腰昙恩高勒 |
马铃薯土城子镇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建立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玉米制种基地,建立以高寒漫甸地区为主的特色马铃薯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市场开展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品牌;以总投资1350万元、1.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为契机,将土地整理、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该项目实施后,为下一步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养殖小区一处,有18户养殖户入驻该小区,在养殖户自筹2万元,镇政府提供贴息贷款1万元,捆绑项目资金1万元的基础上,每户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户存栏120头,预计年出栏育肥牛3茬,约1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