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7074 |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鲈形目 |
中文科名: | 鮨科 |
拉丁科名: | Serranidae |
中文亚科: | 石斑鱼亚科 |
拉丁亚科: | Epinephelinae |
中文属名: | 石斑鱼属 |
拉丁属名: | Epinephelus |
拉丁种名: | amblycephalus |
定名人: | (Bleeker) |
年代: | 1857 |
中文名: | 镶点石斑鱼 |
ogenus: | Seeranus |
原始文献: | Act. Soc. Sci. Indo-Neerl., II, No. 7, p. 32. |
模式产地: | Amboina |
国内分布: | 南海及东海南部,台湾 |
国外分布: | 印度尼西亚 |
资料来源: | 东海鱼类志:220-221. 台湾鱼类志:288. |
中文名:镶点石斑鱼
有毒鱼类: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经济性: 是
食用鱼类: 是
模式种产地: Amboina
观赏鱼类: 否
俗名 黑点格仔、石斑、过鱼、中沟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湾: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澎湖、兰屿
最大体长: 50 cm
栖息环境: 礁区,近海
编号: | 7074 |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鲈形目 |
中文科名: | 鮨科 |
拉丁科名: | Serranidae |
中文亚科: | 石斑鱼亚科 |
拉丁亚科: | Epinephelinae |
中文属名: | 石斑鱼属 |
拉丁属名: | Epinephelus |
拉丁种名: | amblycephalus |
定名人: | (Bleeker) |
年代: | 1857 |
中文名: | 镶点石斑鱼 |
ogenus: | Seeranus |
原始文献: | Act. Soc. Sci. Indo-Neerl., II, No. 7, p. 32. |
模式产地: | Amboina |
国内分布: | 南海及东海南部,台湾 |
国外分布: | 印度尼西亚 |
资料来源: | 东海鱼类志:220-221. 台湾鱼类志: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