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白鹮

黑头白鹮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中文名:黑头白鹮

  拉丁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英文名:Black-headed Ibis;White Ibis;Oriental Ibis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鹳形目->->->鹮科->->-> 

分布范围

  中国繁殖于齐齐哈尔、迎春、白城、盘锦、营口等处;迁徙经过辽河三角洲、秦皇岛、天津、青岛、沙卫山岛、海南省等;福建、广东为冬候鸟;台湾为罕见的旅鸟或冬候鸟,见于北部的杨梅、中部的彰化、南部的恒春等地。

  国外见于非洲、亚洲西部和太平洋西南部等地。  

保护级别

  已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动物简介

  黑头白鹮,别名:白鹮,全长约75cm。体型中等大小,体羽全白。头与颈部裸出,裸出部皮肤黑色。翼覆羽有一条棕红色带斑。腰与尾上覆羽具淡灰色丝状饰羽。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此鸟如同鹭类一样,栖息于树上,并在沼泽湿地、苇塘、河口、湖泊边缘或海边等浅水水域活动。常与白鹭类混群,为群聚性,成群活动,但目前数量已稀少,变为零星出现。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小鱼和两栖类等为食。

  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过去有20对,近几年数量明显减少。在台湾,多为零星出现。为稀少之冬候鸟或旅鸟。在台北关渡、桃园杨梅、台中大肚溪口、彰化汉宝、台南竹沪、屏东皆有发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