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长脚鹬

黑颈长脚鹬

目录导航

黑翅水鸟

[1] 黑翅长脚鹬在鸟类中属于鸻(héng)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俗名叫红腿娘子。是名列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黑翅长脚鹬,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及中南部地区、印度洋、加拉帕戈斯群岛和中南半岛。我国分布繁殖于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食物:黑翅长脚鹬以昆虫、蝌蚪等为食。 繁殖与保护:常集群筑巢于水边土堆或稻田的田埂上,与燕鸻、凤头麦鸡、泽鹬等灰群营巢。巢材采用小石子、泥土、芦苇、枯草等。[2]

黑翅长脚鹬[yù],鸟类,羽毛为茶黑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就是它。[3]

黑颈长脚鹬

[3]

长脚鹬是一种与反嘴鹬(avocet)相关,行动优雅的水鸟。长脚鹬发现于世界各地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沼泽地、池塘、咸水湖、半咸水湖和淡水湖泊等地。长脚鹬主要以小的水生动物为食,用泥土和树枝筑巢。雌性长脚鹬一般生三至五个陶土色的蛋,蛋上有黑色的小斑点。[4]

特征

这种鸟身长大概38厘米,有长而薄的黑色喙和细长的红色的腿,背部羽毛黑色,腹部羽毛呈现白色。[4]

飞行中的黑颈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5]在鸟类中属于鸻(héng)形目,长脚鹬属(Himantopus),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黑翅长脚鹬以主要昆虫、蝌蚪等小型动物为食。[4]黑颈长脚鹬体形特征

黑翅长脚鹬[2]是海岸银湖湾湿地众多候鸟中的“美女”,身材修长,站立时可谓亭亭玉立,黑黑的翅膀, 尾、背以及肚子上的羽毛是白色的,长长的红脚以及尖尖地黑嘴。[3]

黑颈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体态修长,体长约35厘米,通体黑白分明,一双红腿很容易辨认。黑翅长脚鹬的喙黑色细长,雄鸟的繁殖羽和颈后为黑色,背部和翅为黑色,与颈后的黑色不相连,其他部位为白色。黑翅长脚鹬的腿和跗趾修长,为红色,亚成体鸟的腿颜色略浅,显橘红色;飞行时长腿拖于尾后,是重要的辨识特征。虹膜粉红色。[6]叫声似高音管笛声及燕鸥样的 kik-kik-kik声,非常悦耳、动听。[6]

雄性鸟

雄性背部有带有光泽的黑色,背部和翅为黑色,与颈后的黑色不相连,其他部位为白色,体型大。[4]

欧亚大陆普通的矶鹬;雄鸟的颈毛在繁殖期可直立。[7]

雌性鸟

[4] 雌性头和颈后没有黑色,眼后有灰色斑,背面是褐色,头部略带灰色,肚子呈白色。亚成体的鸟色块分布接近成鸟,但颜色较浅,为灰褐色,体型比雄性鸟较小。[4]

生长地理位置

黑颈长脚鹬[5](black-necked stilt)主要生长在美国南部和南美洲北部地域。[4]

黑颈长脚鹬

生活环境

黑颈长脚鹬经常结群活动,喜欢沿海浅水和淡水沼泽地。[6]常集群筑巢于水边土堆或稻田的田埂上,黑翅长脚鹬[3]

燕鸻 凤头麦鸡 泽鹬 泥土 芦苇 枯草[4] 池塘[3]黑翅长脚鹬

分布地域

北美地区

分布于 [8]北美地区、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诸岛屿、亚州中部。黑颈长脚鹬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 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密克

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多巴哥

中美洲

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4]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4]

南美洲

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4]

太平洋诸岛屿

(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海南、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4]亚州中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陕西省境内在春、秋迁徙季节见于陕北毛乌素淡水湖泊区、黄河中游湿地、渭河流域及秦岭南坡的汉水流域。[4]

黑颈长脚鹬

分类争议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4]

黑颈长脚鹬的分类

黑颈长脚鹬的分类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可以分为黑颈长脚鹬图册五个种,也有人认为这些种有的是亚种。[4]

北美的黑翅长脚鹬在眼后有一块白斑。[9]

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认为是一个种Himantopus mexicanus,指名亚种为罕见季候鸟。

本物种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4]

生活环境概图

长脚鹬属(学名Himantopus)是反嘴鹬科的一属,为涉禽,一般包括以下三种:[6]

黑翅长脚鹬
种名 学名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himantopus
黑颈长脚鹬 Himantopus,mexicanus
黑长脚鹬 Himantopus,novaezelandiae

繁殖习性

种名 学名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himantopus
黑颈长脚鹬 Himantopus,mexicanus
黑长脚鹬 Himantopus,novaezelandiae

繁殖环境

黑颈长脚鹬群居照

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一般为5—7月,每窝产卵3至4枚。颜色为黄绿色或橄榄褐色,具有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梨形或卵圆形,大小为41~47×293~3毫米,重20克左右,孵化期16一18天,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间如遇干扰,巢区所有亲鸟均群起飞到干扰者头顶上空盘旋、鸣叫,时飞时落,引诱干扰者离开。在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繁殖,冬季除澳大利亚及附近地区以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一般繁殖于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越冬于广东、台湾及香港,其余地区均曾有过境记录。黑翅长脚鹬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来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一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往南迁移,常成群迁徙。[4]

动物保护

黑颈长脚鹬常集群筑巢于水边土堆或稻田的田埂上,常成群在一起营巢,于开阔的湖边、沼泽、草地或湖中露出水面的浅滩及沼泽地上黑颈长脚鹬。有时也与其它水禽混群营巢。巢呈碟状,主要以 芦苇、茎、叶和杂草构成;巢外径21一23厘米,内径10—12厘米,高4—5厘米,深2—3厘米。[10]

谋略的启发

虽未被列入保护行列,但也应大加保护(包括所有鸟类),防止偷猎者和不法商贩肆意捕杀。[6]黑颈长脚鹬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