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鹳

黑颈鹳

目录导航

简介

  

中文名: 黑颈鹳(拼音:hēi jǐng guàn)
英文名 Black-necked,Stork
学名 Ephippiorhynchus,asiatic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Ephippiorhynchus 种: 黑颈鹳 E.asiaticus
黑颈鹳图册黑颈鹳图册(4) 黑颈鹳图册黑颈鹳图册(5)

特征

黑颈鹳图册黑颈鹳图册(4) 黑颈鹳图册黑颈鹳图册(5)

分布范围

其只有一个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印度、老挝等沿海),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澳大利亚越冬。黑颈鹳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巢大型,可使用数年。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蛋,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形态特征白鹳为大型鸟类。从喙尖至尾尖长约100~115 cm,翼展约195~215 cm,体重2.3~4.4 kg。与其他鹳鸟类似,其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处具黑羽。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为黑色。胸部长,具多毛的环状领,用以求偶。虹膜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围的皮肤为黑色。成鸟的喙和腿为鲜红色。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白鹳的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

生长繁殖

黑颈鹳分布范围从南亚、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黑颈鹳分布图黑颈鹳分布图

词条图册

黑颈鹳一夫一妻制,大多会终生相伴。巢大型,可使用数年。雌鸟通常每年产2-4枚白色的蛋,由父母双方共同孵化,孵化期33-34天。

黑颈鹳雄性头部特写黑颈鹳雄性头部特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