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槟榔

食槟榔

目录导航

作品简介

诗词名:食槟榔

作者:朱熹

朝代:宋朝

体裁:五言律句

作品原文

食槟榔①

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

药囊知有用②,茗碗讵能同③。

捐疾收殊效④,修真录异功⑤。

三彭⑥如不避,糜烂七非中⑦。

作品说明

诗人南游食槟榔,说明它的功能。初食面颊发红,不同于饮茶,知道它可入药,据中医书记载,可治通真气经脉等诸疾病有特殊的功效,然其方传授若非其人,则毁伤矣!

作品注释

① 槟榔,为海南特产之一。据《正德琼台志》卷九载:槟榔“出文、万、琼、会、崖、乐六处,树如椰而小,含胎吐花,香远而清,夏结青子,次春红熟,状如柿子,取其实合浮留叶及灰食之,辟腥消食除瘴。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容婚姻为定礼,其苔售诸京为香料,劣于交阯。”;又卷七风俗云:“以槟榔为命”“人无贫富皆酷嗜之。以消瘴。能忍饥而不能顷刻去此。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至婚礼媒妁通问之初,挈其槟榔。富者盛以银盒至女家,非许亲不开盒,但于盒中手拈一枚即为定礼。”

② “药囊”句,意说知道它可入药。

③ “茗碗”句,它不同于饮一碗茶。茗,茶的通称。讵,岂。李白《行路难》:“华亭鹤唳讵可闻”。

④ “捐疾”句,除去疾病有特效。捐,除去。

⑤ “修真”句,槟榔对治通真气经脉有特效。修,治也。真,真气,中医学名词,世称元气。真气散布于全身经脉之中,成为经气。录,记载。

⑥ 三彭,即三尸也。彭者,三尸之姓。道教谓在人体内有作崇的神,称为“三尸”或“三尸神”。段成式《酉阳杂俎》:“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

⑦ “糜烂”句,糜烂,毁伤;摧残。七北,禅语。《黄庭经》:“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注:“传非其人,殃及先世。”这句大意说,槟榔治病,其方传授若非其人,则毁伤人性命。

作者简介

[1]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