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春秋时,蔡国(在今上蔡县)的公主与晋国(在今山西省)君世子通婚。婚后,公主每年回蔡国省亲,一行人马离山西、越太行,渡黄河,登邙山,到此行程过半,其地处邙山大道,北近孟津渡,南临成周城,公主在此地辟行宫,为中途暂息之所,后逐渐形成村落,曰“省蔡庄”,以示公主回蔡国省亲曾在此驻留之意。
后村西形成一个村落,曰“西蔡庄”,村东形成一村落,曰“省庄”。 “省蔡庄”后改称东蔡庄。1958年前,原西寨门上尚有一长方形石刻匾额,上刻“省蔡庄”三个大字,东蔡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该村曾称“文薄镇”。其说与史无考,其村民众口一词, 遂如是记。
西蔡庄 村名成因与东蔡庄相同。因在“省蔡庄” (今东蔡庄)村西而得名,又因其村在云台山北,1934年曾一度称“云萌乡”。[1]
邙岭镇西蔡庄村位于全镇辖区偏西部,全村辖14个村民组,516户,3410口人,耕地面积4820亩,随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群众积极响应,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种植上由过去的传统粮食作物转变到特色蔬菜种植、小杂粮种植,全村每年种植红萝卜、大葱800余亩,同时大力响应林业政策,在坡沟地上种植退耕还林,及荒沟绿化700余亩,走在农业产业化改革的前列.
西蔡庄遗留有抗战时候的三门洞,还有解放后兴建的水利工程八角亭,以及该村的玄武庙,都是该村村民所自豪的。
玄武庙”
玄武庙也叫祖师庙,在西蔡庄云台山南端的山顶上。从北边缓坡上去,不需爬山,但庙因山势而建,需登数十级台阶。上得台阶,大门两侧的楹联首先映入眼帘:听三江水流声似歌,看五岳山色美如画。仰头向上看,见大门门楣上有云台祖师庙几个大字。看来此山被称作祖师庙山前应该叫云台山。云台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传说真武大帝在此二次羽化成仙后,斩怪蟒、收金童、玉女,后人为纪念此事,修建了祖师殿,此殿在清代重修,今保存完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又在祖师殿前修建了灵殿和玄殿。灵殿在东侧,供奉的是王灵官。由于奉祀王灵官的殿堂一般都在道观山门处,因此道教徒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王灵官,即玉枢火府天将,隆恩真君,其职当是道教护法监坛之神灵。西侧为玄殿,供奉的是龙虎如意玄坛赵公明。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贾青云,又名贾石头,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5年),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被害年仅29岁。他为人性格温雅,在自家临街草房里楷饭铺。因捕吏捉拿其兄长贾琯(在登封拉杆子)未获,便烧毁了饭铺,贾青云一怒约了几个穷朋友,架起“杆子”,而走兄长之道;为了弄到枪,刚好有一股军阀溃兵路过邙岭,他便和几个兄弟纠集了一些小伙子,把玉米杆用裤带捆起来当枪,趴伏在半坡的沟崖上,作射击状,自己掂着白毛巾裹玉米杆圪塔“手枪”,气宇轩昂地向溃兵走去。败兵见坡上爬满了端枪的人,一时风声鹤唳,在“缴枪不杀”的喊声中,乖乖把枪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