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营

目录导航

来历

圆明园营:清兵营制, 内务府上三旗的护军营,负责圆明园的警卫。

[1]雍正二年(1724)钦定,圆明园专设八旗护军守卫,选在京八旗官军,前往驻扎,设营总8人,分别统领各方护军。府三旗护军营(雍正十年始设营总一人)与八旗护军营合称为“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简称为‘圆明园护军营’)”,简选主公大臣统辖营务。皇帝驻园来往,自城至园沿途,派本园护军保卫。

圆明园护军营的组成,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护军抽调的,一部分是由八旗养育兵及闲散内挑补的。八旗护军额为5700多人(包括护军、马甲及养育兵),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或称“包衣营”)为300余人,八旗营及包衣营共为6000余人。

配置及职务

圆明园护军营的统领官,为掌印总统大臣1人(乾隆十六年定),总统大臣若干人(由王公大臣内兼充,无定员),下面八旗营设有营总8人,护军参领8人,副护军参领16人,署护军参领32人,护军校、署护军校各128人(以上各职人数,都是八旗合起来的人数,各旗人数同)。另有笔帖式31人,随八旗营总办理文移事务。

包衣营有营总1人,护军参领、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各3人,护军校8人,副护军校3人(参领以下各级人数是三旗合起来的人数,三旗人数同)。并有笔帖式4人,随本营营总办理文移事务。

圆明园护军营的章奏、文移事务,由八旗营与包衣营简选官员办理。计总管2人,参领2人,护军校4人,笔帖式8人。以上人员职衔之前都冠有“协旗事务”四字。

圆明园护军营在外三营中最大,保卫面积最广,北达马连洼、黑山扈,西至玉泉山静明园,南达长河边的东冉村、蓝靛厂,东至中关村、五道口一线。八旗驻防区域分配的极为合理。北部侧重设四旗驻防,西北部设两旗,东南两向因靠京城,仅各设一旗。

左翼四旗: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北,树村村庄西,今存遗址。正白旗营房在北京体育大学西侧,旧时营中宽街已通公共汽车。镶白旗主营房在圆明园东北隅,今圆明园东路北部西侧,镶白旗设有小营房,今为清华附中。正蓝旗营房在清华大学南侧,今成府路东段即为昔日正蓝旗营房南侧头条和虎皮墙。

右翼四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肖家河处,今362路公共汽车穿营而过。随着时代的延续,正黄旗又在清河南北两侧兴建了正黄旗河南新营、河北新营。正红旗在安河桥北,西临今京密引水渠,北靠龙背村。镶红旗旗营在青龙桥西边的下道府和功德寺之间,今有公共汽车从昔日营房十字街穿过。镶蓝旗营房在颐和园南的长河西畔,现遗址的地名称为“老营房”。名称是与后置的外火器营建置年代比较而言。镶蓝旗营房与外火器营的建置为蓝靛厂的繁荣、兴隆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