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快眼动睡眠

非快眼动睡眠

目录导航

特点

非快眼动睡眠状态的特点是脑电波呈睡眠表现,肌肉活动较清醒时减弱,不伴剧烈的眼球运动。NREM可分为四个阶段,即I、II、III、IV四期,其中I、II期称“浅睡眠”,III、IV期称为“深睡眠”(慢波睡眠)。

刚入睡时,脑电波中的波逐渐消失,出现一些不规则波形并混有小振幅波,此时即进入第一阶段睡眠,相当于平常的磕睡期或朦胧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此期称I期非快眼动睡眠。

进入第二阶段睡眠即II期非快眼动睡眠,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时地出现一种特殊的纺锤波,波幅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似纺锤,频率每秒12-14次。此期睡眠最长,占总睡眠时间的50%左右。

进人第三阶段即III期非快眼动睡眠,脑电波频率明显变慢,每秒4-7次,波幅增高,呈每秒0.5-3次的极慢波即γ波,此期占总睡眠时间的3%-8%。

睡眠最深的要数第四阶段即IV期非快眼动睡眠,此期占总睡眠时间的10%-15%。

第Ⅲ、IV阶段又合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或δ睡眠,因为睡眠程度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是十分有意义的睡眠阶段。

较为特殊的快眼动睡眠即REM睡眠期,虽然它仍属于睡眠阶段,但与非快动眼睡眠的差别不亚于睡眠与醒觉的差别。

关于睡眠

正常人一般先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开始,在入睡90分钟后进入快眼动睡眠期(REM),REM约持续30分钟,此后NREM期和REM期交替出现,每夜睡眠中反复出现4-5次,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左右。进入REM睡眠时眼球快速运动,全身肌肉张力极度降低,肌电活动明显减弱,不时伴有肢体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局部运动,而脑电呈第一阶段睡眠期的特点,如果此时叫醒病人,绝大多数的人会说自己正在做梦,梦多发生在此睡眠期中。

需要说明的是,睡眠过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会随著年龄的改变,睡眠结构及脑电波形均会发生变化。人不仅要有足够长的睡眠时间,而且各期睡眠所占的比例也要适当,即睡眠的结构要合理,反之,就会出现睡眠紊乱,引起各种疾病,危害健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