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

目录导航

概况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拉萨460公里,西距甘托克约24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越过山口可达中国西藏的亚东。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乃堆拉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过。山口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亚东52公里,距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1]

乃堆拉山口乃堆拉山口曾是中印之间最大的商埠:据历史学家介绍,来自中国内地的商贾自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向中亚、西亚和南亚通商。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大量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史料记载,这也是当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途经之路。

历史沿革

历史上,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亚东便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商埠。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

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两国边贸也逐渐迎来了春天。1984年,中印签署了贸易协定。1991年,两国同意通过里普拉克山口开展边境贸易。2006年6月18日,中印两国官员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举行会谈,会后签署的会谈纪要公布了重启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的时间为7月5日。[2]

根据会谈纪要,此次重新开放的乃堆拉山口还属临时边贸市场,即位于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仁青岗临时边贸市场,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

中印建交

乃堆拉山口见证中印关系世纪风雨

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离西藏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历史上,亚东曾是中印之间重要的通商要道,1894年清政府屈从帝国主义的压力被迫开放亚东,设关通商。

1947年,印度继承英国在亚东的特权,把下司马镇仍作为租界在西藏获得许多特权,印商货物只要经亚东商务代表处登记即可进入市场,西藏地方政府被剥夺管理权。

1954年,中印两国签署通商、交通协定,取消了印度在下司马镇的非法特权。1957年最繁荣时期,经乃堆拉山口进出货物量达到1.1亿银元。

1962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随后乃堆拉山口陷入了44年的沉寂,曾经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3]

2003年6月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首次提议中印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作为贸易过境口岸。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后,中印边民贸易日趋活跃,开放乃堆拉山口的步伐加快。由于恶劣的环境导致相关配套工程进展缓慢,乃堆拉山口的开放日期从原定的2005年10月推迟到今年7月。[4]

开放细节:29种商品每年4个月

根据中印双方达成的协议,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每年只能开放4个月,从每年的6月1日开始至当年9月30日结束。这四个月是乃堆拉山口可以顺利通行的时间。此次重新开放的乃堆拉山口还属临时边贸市场,即位于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岗临时边贸市场,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

在乃堆拉山口的市场上,中国和印度方面都明确列出了双方可以交易的商品名单。在这份名单上印度可以出售29种商品,其中包括纺织品、毛毯、农具、酒、香烟、茶叶、大麦、大米、植物油和当地草药等。中国则可以出售15种商品,其中包括:马、山羊、绵羊、牦牛尾、山羊皮、羊毛和生丝等。

带动西藏进出口贸易

据了解,在亚东口岸正式恢复开放之前,中印边民互市贸易已相当活跃。根据亚东县政府统计,每年到亚东经商的边民达5000多人次,民间互市贸易额达360多万元。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郝鹏说:“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改变边境地区经济封闭状态、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带动交通、建筑、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郝鹏说,亚东边贸市场的开放,将大大促进中印贸易发展。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农畜产品可通过这个便捷的陆路通道,中国的羊绒、家电、中药材也有望通过这个口岸进入印度市场。“去年西藏进出口总额才两亿美元,中印亚东边贸开通后,即使中印贸易额的10%通过这个山口,西藏的外贸额也会增加十几亿美元,这对西藏的带动太大了。”他说。

印度商人也热切期待着乃堆拉山口边贸的开通。一家牛奶公司的经理表示,现在把奶制品运到中国,走海路至少要两周,大量资金不得不投入到保鲜包装上,如果走乃堆拉山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他说:“今后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奶酪和冰激凌运到中国,我感觉中国就像在隔壁一样。”[2]

贸易通道

乃堆拉山口,潜力不可低估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过。山口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亚东52公里,距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

目前中印贸易90%以上通过海运,而西藏的外贸绝大部分从天津港吞吐,两地相距数千公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萨经亚东至加尔各答等印度洋港口的距离就可缩短至约1200公里,这对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相当有利。虽然此前中印在边境上也开放了两个贸易通道:一个是里普列克山口,道路为骡马道,车辆尚不能通过;另一个是什普奇山口,由于气候、交通等客观条件恶劣,此通道每年仅有几十万美元的交易额。

作为第三条贸易通道,有关人士预计,在乃堆拉开放初期,就能够使锡金邦转口的贸易价值至少达到每年2亿美元左右,而一旦青藏铁路于2007年顺利建成,从中国内地通过乃堆拉转往南亚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将剧增。届时不仅中印边境贸易的潜力不可低估,那种中国西南与南亚连成一体的局面也很有可能出现。

印度人终于感到中国在隔壁

印度中央政府、锡金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方政府对这一边贸市场的前景表示乐观。据印度《先锋报》报道,锡金邦首席部长尚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旦重开边界贸易,这个地区的经济将变得更好,与此同时,我们期望旅游业也借机发展起来。”他相信这条贸易通道蕴藏着巨大商机,因此积极要求中央政府投资维修公路,建造仓库,设立海关和移民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乃堆拉山口早日恢复开通做准备;他甚至还希望能够开通自甘托克到拉萨的长途公共汽车。

在失业人口较多的锡金邦,重开边界贸易引起了当地人很大的兴趣。边境地区的摊点小贩说,乃堆拉山口重开初期进行的贸易活动将与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类似,来自中国的丝绸产品、牦牛制品和羊毛将通过山口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进入印度市场。

一些印度专家甚至更为乐观地估计,乃堆拉山口开放后很可能会成为中印之间的一条贸易生命线,并且由此催生出一个新的亚洲贸易集团。印度最大的奶制品联合企业阿穆尔公司,原先生产的奶制品运到中国,走海路至少要2周,为了保证牛奶的新鲜,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包装上,以后这些成本可以节约了。该公司的一位经理对记者说:“今后更多的奶酪和冰激凌可以有规律地运到中国,我感觉中国就像在隔壁一样。”铁矿石供应商辛格对此也有同感,以往为了装满一船4万吨铁矿石,这个公司需要先欠原料商250万美元,直到这些矿石运到之后才能偿还,现在辛格高兴地表示,今后用公路运输,可以采取款到发货的形式,一车一车运输。[2]

曾是中印之间最大的商埠

据历史学家介绍,来自中国内地的商贾自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向中亚、西亚和南亚通商。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大量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史料记载,这也是当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途经之路。

据中国驻印度使馆商务处经济商务参赞刘如宁介绍,这条线路上的西藏亚东曾是中印两国之间最大的商埠,20世纪初,这里的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中印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据前几年去过这里的印度人介绍,印度这边的道路上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比吉普车大一点的东西便不准通过。人员往来也受到严格限制。放眼望去,一片荒凉,曾经繁华的边贸市场不复存在。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双方同意恢复开通乃堆拉山口,这条贸易古道再度引起关注。近两年来,西藏各地,乃至自治区外,一度有很多人到亚东来买、租地产,等待口岸开放后迅速升值。

2004年,中印两国签署了经由乃堆拉山口进行边境贸易的备忘录。今年3月又传来好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关于亚东县仁青岗边贸市场建设的总体方案。这标志着亚东口岸恢复开放的事宜已从调研论证阶段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亚东县县委书记梁海虹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日喀则到亚东的公路已经建了一大半,亚东到乃堆拉山口的公路据说今年要上马。此外,拉萨经日喀则到亚东还将修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很可能延伸出去跟印度铁路接轨。这样,结合青藏铁路,整个藏区乃至更大的西部区域,到印度加尔各答之间就有了一条1000多公里的铁路大动脉。

印度逐步打消顾虑

过去,最反对开放乃堆拉山口的是印度军方,他们担心一旦开放边贸,中国就会加强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无论公路、铁路、还是机场,都能增强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集结和机动能力。但是,随着中印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边境开放问题上,印度方面对安全的担心越来越小,而对经贸的兴趣越来越大。印方曾组织12个部长参加的协调会议,专门探讨乃堆拉山口开放后所涉及的水陆运输、边界安全、移民和贸易等问题。

刘如宁参赞认为,重新开通乃堆拉山口既有象征意义,更有实际意义;既有政治意义,更有经济意义。昔日的军事禁区即将重新恢复边贸重镇的本来面目,这无疑标志着中印关系跃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一定会拉动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再者就是增进人员交流。他说,中印贸易近年来可谓突飞猛进,以年均40%的速度在发展,今年预计可达到185亿美元。乃堆拉山口的开通,既可视作两国关系全面恢复的信号,也为中印两国人民在未来更好地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埋下了伏笔。

开放通道

2014年9月,习近平访印期间宣布,中方同意增开乃堆拉山口朝圣路线,以便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神山、圣湖朝圣。印度驻华使馆新闻处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康特和姜杰在19日的会面中回顾了习近平对印度的成功访问,姜杰确认乃堆拉朝圣路线将于2015年夏季贯通,相关筹备工作正在进行。20日,康特还与西藏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巨建华就乃堆拉朝圣路线开通后的运行模式及相关细节进行沟通。

印度香客目前主要经由中印边界的强拉山口(也称里普列克山口)入境中国西藏,赴神山、圣湖朝圣。《环球时报》记者从印度使馆获悉,此次康特访藏期间,中方同时表示,正在为升级强拉山口的交通设施作出努力。长期以来,每到夏季通行条件较好的季节,中印双方的旅游局和外事机构就安排香客由强拉山口出入境。中方在山口接上一批香客,待他们走完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朝圣道之后,会将这批香客送回强拉山口,和印方交接,再接新一批香客。

22日到23日,康特在姜杰陪同下沿日喀则市、亚东县、乃堆拉山口一线进行实地考察。此后两天,他还将前往阿里地区,考察经由乃堆拉山口往返神山、圣湖的沿途情况。印度使馆一名外交官说,双方还会就扩大乃堆拉口岸及中印边贸往来,加强西藏地区和印度的经济合作交换想法和意见。[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