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动性

企业流动性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从广义角度来看,企业流动性指企业资金松紧情况,或者说企业所面临的可用资金松紧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首先是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后则可能因产出过剩而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目前从宏观层次反映企业整体流动性状况的指标较为模糊,我们用统计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试图用以下几个指标从总量上来探讨企业流动性状况。

1.企业资金总指数:企业资金总指数来源于武汉分行资金定点监测系统,武汉分行率先在辖内建立企业资金监测制度,将企业资金松紧状况通过相关统计方法量化各项指标,并将量化的各项资金DI指数通过经验设置其松紧区间,借鉴了境外成熟信心指数的编制设计方法,最后计算出企业资金总指数,该指数的编制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化与分析、指数发布等环节,整个指数体系由20多个相对独立的分指标组成,通过指数可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整体和结构松紧状况。企业资金总指数越高,说明企业家认为企业资金面相对宽松;企业资金总指数越低,说明企业家认为企业资金面相对偏紧。

2.企业存款/M2 :企业存款在货币供应量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企业资金整体松紧情况的指标,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中有多少钱可供企业使用。此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可用资金相对宽松;此比例越低,说明企业可用资金偏紧。

3.工业贷款/企业存款(企业贷存比例):企业贷存比例越低,企业存差越大,工业贷款与企业存款之间存在“喇叭口”就越大,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存在过剩的情况,资金面相对宽松;企业贷存比例越高,企业存差越小,“喇叭口”越小,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偏紧。

4.M2 /GDP:比值过高说明流动性过剩,比值低且稳定则说明流动性比较合理。这个比值的趋势在发达国家是稳定且向下的,而在我国则呈现出上升的势头。

流动性因素

下面要区分个人或企业的四种流动性因素:

(1)实物流动性;

(2)通过现存物品的可抵押性形成的流动性——抵押流动性;

(3)由时间过程中获得净收入而形成的流动性——未来流动性;

(4)由未来净收入的抵押性而形成的流动性——预支流动性。

(一)实物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与其所拥有的支付手段(钱)有关。除了钱之外企业还可以支配经济物品,这些经济物品以不同的强度服务于经营性企业。除了钱之外,这些经济物品也是流动性的载体,即它们给予企业交换能力。这些交换能力是由这些物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能力得出的。这种建立在销售能力基础上的流动性是由多层次的形式组成的:即物品有不同的流动程度。一种物品的流动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物品的技术或社会性质;

(2)在市场上寻找购买者的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3)从开始寻找购买者到出售的时间跨度;

(4)市场情况,即促使顾客购买这一物品的考虑。这些因素确定了顾客的决策范围以及供应价格。

如果考虑将上述因素用以评价物品流动程度,就可以明确表示出企业的流动程度。一个企业如果:

(1)属于其的可销售的物品的数量越大;

(2)能越快地利用物品的销售能力;

(3)出售者在将物品出售时必须接受的价值损失(减价)越少,则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高。

如果用考虑必要的时间间隔、价值损失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的物品存量的销售能力来表示实物的流动性,则当一个企业的物品存量的实物流动性越高时,它的偿债能力就越大。

(二)抵押流动性

除了用现存物品的销售能力表示的流动性外,一个企业的流动性还可以由其他获得流动性的方法来影响:现存的物品可以在信贷机构抵押。这样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与部分资产的可抵押性及信贷机构提供抵押贷款的意愿有关。

通过抵押获得流动性有原则上的优点。首先所抵押的资产必须不得销售。根据约定的担保形式业主可以继续使用这些资产。对于流动性程度较低的物品必须估计,这些物品不能很快出售,并且在出售时会有较大的价值损失。如果物品是有抵押能力的,可以很快且没有价值损失(减价)地获得流动资金,但是要承受利息。然而信贷机构有抵押放款限额(放款比例):抵押放款限额是根据抵押物品可能得到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因为银行往往对相关的销售市场没有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避免销售收入的波动,因此往往很谨慎地确定放款限额。

因此,通过抵押所能获得的资金可能要比物品出售所能获得的更少。然而按照不同的法律规定,这些资产往往是属于债务人所有的,并且如已经说明的,可以避免价值损失。

(三)未来流动性

根据企业的物品存量及其在评价时的实物流动性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流动性可能是片面的。当仅仅通过对现存物品出售收入的估计或仅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抵押来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似乎未来是不能获得收入的。所有未来的(净)收入都不予考虑。当企业清算时,这种假设是合适的。

在企业继续经营的通常情况下,为了测定未来流动性(财务计划),就要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款相对比。这里要考虑在计划时已知的、已经在合同中规定的支付,以及在目前的决策中估计未来才能实现的期望支付(销售收入、租金收入、能获得的利润和利息,工资支出、原料、利息及设备支出等等)。

(四)预支流动性

类似于通过现存物品的抵押所获得的贷款,也可以在信贷机构用未来盈余(利润、净收入)进行抵押:银行不是通过现存物品担保,而是相信企业的未来净收入而提供贷款。

用未来净收入抵押意味着,现在提供的资金对应的是债务人(无担保的)承诺:将来准时按合同约定的支付利率和偿还贷款。对接受抵押的机构(银行)提出了检验接受贷款者未来支付能力的问题(信用检验)。由于存在对未来净指标衡量标准

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测算各类指标与企业流动性的关系。但由于各类指标之间往往具有较高的自相关性而无法通过检验,因此针对企业流动比率、企业存款/M_2、企业贷存比、M_2/GDP这四项指标,只能根据历史数据特征以及经验判断来定义其衡量标准。

(一)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测量企业流动性状况的标准

采用1993--2006年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据,我们根据计算出来的1993--2006年全国工业企业流动性比率,用EViews算出这一组数据的数字特征,得出其均值为1.0171,中值为1.0255,最大值为1.0939,最小值为0.9672。

根据经验判断和企业流动比率(下文用ratio1代替)的历史数据特征,尝试找出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1.1.0255<<ratio 1≤1.0939,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充足,流动性过剩。

2.1.0171≤ratio1≤1.0255,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适度,流动性适中。

3.0.9672≤ratio1<1.0171,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紧张,流动性弱。

(二)用企业资金总指数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在资金定点监测系统,首先计算出企业资金周转状况、销货回笼情况、支付能力状况、银行贷款掌握情况、当期固定投资情况、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判断、资金总体状况判断、现金流量速度、流动资金状况、固定资金状况、存货占用状况、应收账款状况、筹措资金难易程度以及银行信贷资金满足程度这14个问题的DI指数,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先计算出每个问题各选项的比例C。,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q。(“宽松”0.5,“适中”0,“紧张”-0.5),计算出其每个问题的DI指数,即DI(i)=c_iq_i在此基础上求和计算出最终的企业资金总指数,即

通过企业资金总指数对企业流动性的判断如下:

1.企业资金总指数在100点以下,说明企业资金总体上偏紧,企业流动性偏弱。

2.企业资金总指数在100点以上,说明企业资金总体上相对宽松,企业流动性过剩。

由于企业资金定点监测系统建立始于2004年第三季度,数据是以季度为时间期间来统计的,因此只能对2005年以后的企业流动性状况进行检验。从2005年第三季度到2007年第三季度企业资金总指数分别为100.14、100.51、100.74、100.15、100.14、100.52、100.59、100.78,企业资金指数均在100以上,说明2006年以后企业流动性是相对宽松的。

(三)用企业存款/M2 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同理,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企业存款/M2 从1990年到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这组数字的特征,得出均值、中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3027、0.3109、0.3332、0.2467。根据经验判断和企业存款/M2 (下文用rmio2代替)的历史数据特征,尝试找出ratio2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1)0.3109<ratio2≤0.3332,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充足,流动性过剩。

(2)0.3027≤rmio2≤0.3109,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适度,流动性适中。

(3)0.2467≤ratio2<0.3027,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紧张,流动性弱。

(四)用企业贷存比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同理我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工业贷款/企业存款从1990年到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这组数字的特征,得出均值、中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5978、0.5486、1.2177、0.2342。根据经验判断和工业贷款/企业存款(下文用ratio3代替)的历史数据特征,试图找出ratio3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初步得出标准如下。

1.0.2342≤ratio3<0.5486,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充足,流动性过剩。

2.0.5486≤ratio3≤0.5978,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适度,流动性适中。

3.0.5978<ratio3≤1.2177,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紧张,流动性弱。

(五)用M2 /GDP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M2 /GDP从1990年到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这组数字的特征,得出均值、中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487、1.2381、1.6389、0.8192。根据经验判断和M2 /GDP(下文用ratio4代替)的历史数据特征,尝试找出ratio4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标准。

1.1.2487<ratio4≤1.6389,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充足,流动性过剩。

2.1.2381≤ratio4≤1.2487,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适度,流动性适中。

3.0.8192≤ratio4<1.2381,说明企业资金整体上相对紧张,流动性弱。

风险及其形成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筹措不力,现金流动不畅,发生停滞、断流等,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形成的风险。

中国香港最大的华资证券投资公司“百富勤”集团,就是因为现金流动性风险过大,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资金周转困难最终导致破产。

形成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即对营运资本(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的管理。包括对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设备过度的投资、经营活动中资金调度安排等,这些都影响企业的流动性,从而形成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1.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发现流动性风险

图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内及资产负债表外流动性风险来源。

2.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发现流动性风险

图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形成的流动风险。

【例】××公司出售一项投资的盈余或者损失。如果一家公司估计可以从卖出一个工厂中获得1亿元的收入,但是最终只得到了0.75亿元,实际上就出现了0.25亿元的意外现金流量短缺。或者如果这家企业预期1亿元的营业收入,但必须向供货商额外支付1亿元的销售成本(反映在销售账面的销售成本上)也同样出现了现金流量短缺。

评估指标体系

1.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反映企业流动性的指标,通常有以下16项,见图。

2.设置企业流动性风险控制标准

流动性风险管理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定目标、标准及容忍度等。

反映企业流动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可分为3类,最基本的主要指标有3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短期现金偿债倍数。辅助性比率指标有7个:现金流量指数、经营现金流量指数、经营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维持现金流量能力保障率、经营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现金短缺率、现金余裕率)。参考性比率指标有3个: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些指标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因而也反映了流动风险的征兆。企业应该抓住主要指标进行风险评估。见表。

评估指标 通用标准值 企业目标值 风险容忍度 运行状况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短期现金偿债倍数
现金流量指数
经营现金流量指数
经营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维持现金流量能力保障率
经营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短缺率
现金余裕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天数)
货周转率(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

意义

评估指标 通用标准值 企业目标值 风险容忍度 运行状况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短期现金偿债倍数
现金流量指数
经营现金流量指数
经营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维持现金流量能力保障率
经营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短缺率
现金余裕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天数)
货周转率(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

词条图册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表明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状态的。通过它可以研究资金的需要与补充的关系。这种对企业资金方面的分析,就是流动性分析。

企业的流动性,有静态流动性和动态流动性。如果在同一时点上,对支付义务和支付手段进行对比,这是静态流动性分析。如果对比一段时期的收入和支出,就是动态流动性分析。

一、流动性的静态分析

一个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要支付原材料等货款、职工工资和津贴、税金等。从债权者那里筹措的资金(他人资本),虽然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别,但都要在一定的日期内还债。因此,公司必须拥有偿还债务所需要的资产(现金或近乎现金的资本)。特别是对于流动负债,公司也必须要有按时可偿还的现金等速动资产。

可见,公司有种种支付义务(资金需要)。为了应付这些义务,公司一定要具备充分的支付手段(资金补充)。从这种资金需要与资金补充的关系,可以看出公司的支付能力。因此,在企业的流动性分析中,支付能力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据说,企业支付能力的分析,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贷款的还债能力(信用能力)开始的,也就是研究企业在还债期限内,是否具有偿还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能力。这也叫做信用分析,目前,为了研究公司自身的支付能力,通常也进行流动性分析。

为了分析企业支付能力,首先需要研究企业资本构成的健全性,需要分析企业的资产构成以及投资规模;其次要设定流动比率等信用比率,以阐明支付能力。这些分析,就是企业资金的静态分析。

二、流动性的动态分析

企业的经营活动,伴随着种种危险。例如:原材料的来源发生困难;不能进行设备更新;火灾,天灾等灾害;产品的销路恶化;回收销售债权有困难等。因此,企业通常总是要具备经得起这些危险的力量,也就是要预备有一定的资金和资产。

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即使现在获得充分的收益,一旦危险出现,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就会造成破产。因此,为了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充分考虑资金方面的安全性(财务安全性)。一般地,这叫安全性分析。

为了进行资金的活动性分析,即为了分析资金活动的效率,首先需要求出各种周转期,以明确资金周转的实际状态;其次要应用收支比率,研究收人和支出之间的适应性。这些分析,就是企业资金的动态分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