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前言
缩略语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发热伴皮疹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咽痛
第五节胸痛
第六节上腹痛
第七节下腹痛
第八节腹痛与反跳痛
第九节肌痛
第十节慢性疼痛
第十一节下背痛
第十二节周围性水肿
第十三节眶周水肿
第四节便秘
第五节黄疸
第十六节急性腹泻
第十七节慢性腹泻
第十八节呼吸困难
第十九节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第二十节无痰咳嗽
第二十一节有痰咳嗽
第二十二节大量出血
第二十三节发绀
第二十四节心悸
第二十五节多尿
第二十六节尿失禁
第二十七节尿流量减弱
第二十八节尿量减少
第二十九节排尿疼痛
第三十节血尿
第三十一节恶心
第三十二节呕吐
第三十三节疲劳
第三十四节消化道出血,呕血
第三十五节消化道出血,黑便/便血
第三十六节咯血
第一章全身状态
第一节呼吸急促
第二节端坐呼吸
第三节盗汗
第四节喘鸣音与哮鸣音
第五节低体温
第六节体重减轻
第七节体重增加
第八节脉压增宽
第九节不均脉
第十节淋巴结肿大
第十一节低钠血症
第十二节高钠血症
第十三节低钾血症
第四节高钾血症
第五节高糖血症
第十六节低糖血症
第十七节低钙血症
第十八节高钙血症
第十九节低血压
第二十节高血压
第二章皮肤
第一节瘙痒伴皮疹
第二节头皮皮疹
第三节皮肤干燥(干燥症)
第四节痤疮
第五节荨麻疹
第六节秃发
第七节妇女多毛症
第八节色素沉着
第九节色素减退
第十节甲病
第十一节紫癜
第十二节生殖器皮肤损害
第十三节詹韦病变
第四节手足皮肤损害
第五节结节性皮肤损害
第十六节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
第十七节色素性皮肤损害
第十八节水疱和大疱性皮肤损害
第十九节瘙痒不伴皮疹
第三章头部
第一节视力模糊
第二节复视
第三节眼球震颤
第四节瞳孔放大
第五节瞳孔收缩
第六节眼睛发红
第七节视力丧失
第八节眼球突出
第九节眼睑下垂
第十节视乳头水肿
第十一节畏光
第十二节耳痛
第十三节耳溢
第四节耳鸣
第五节听力丧失
第十六节嗅觉缺失
第十七节鼻塞,
第十八节鼻出血
第十九节发音困难
第二十节吞咽困难
第二十一节声音嘶哑
第二十二节咬合痛
第二十三节口腔炎
第二十四节牙痛
第二十五节口腔溃疡
第二十六节口臭
第四章颈部
第一节颈部肿块
第二节颈动脉杂音
第三节颈静脉怒张
第四节颈项强直或疼痛
第五章胸部
第一节触觉震颤
第二节湿哕音
第三节胸膜摩擦音
第四节呼吸音减弱
第五节心包摩擦音
第六节心脏杂音
第七节心动过缓
第八节心动过速
第九节异常心音
第十节烧灼感
第十一节腰胁痛/肋脊角压痛
第十二节心脏扩大
第十三节最大搏动点移位
第四节乳房肿块
第五节乳房疼痛与溢液
第六章腹部
第一节肠鸣音亢进
第二节肠鸣音减弱
第三节腹部杂音
第四节腹部肿块
第五节腹肌紧张
第六节腹胀
第七节肝大
第八节脾大
第七章生殖泌尿
第一节直肠肿块
第二节直肠疼痛
第三节痔疮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
第九章神
《症状与体征(第2版)》对临床常见的300余种症状、体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进行了科学、严谨、周密的阐述。临床医生的最佳帮手,美国名医的经验总结! 《症状与体征(第2版)》被誉为性价比极高的图书。您难道还没心动吗?“一病一页速成系列”便携、实用,它不仅有助于住院医师繁忙而又长时间的临床工作,同时对于那些将要接受医生资格考核、准备从事临床工作的读者也是一套很好的参考书籍。通过新颖的编写形式,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与病人管理、预后及并发症。该系列丛书把大量的信息以一种容易阅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便于其理解和记忆。翔实地综述了诊疗工作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内容时新,资料符合循证医学。版式独特,一目了然。
第十二节耳痛
概述
耳痛是社区医疗和耳鼻喉科就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大多数耳痛是由中耳炎(内耳炎症或感染)和外耳炎(耳道炎症或感染)引起的。大多数中耳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临床上慎用抗生素。并不是所有的耳痛是耳源性。耳上分布大量来自多条神经的感受器,继发性疼痛也很常见。大多数耳源性耳痛可见体格检查阳性结果;如果没有,需进行头颈部全面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来寻找疼痛的病因。病史和体格检查
充气式耳镜检查和全面头颈部检查
注意确定疼痛部位,司区分耳源性和非耳源性疾病
耳道疼痛提示外耳炎(外耳道充血)
鼓膜肿胀、发红、活动度差提示急性中耳炎(伴或不伴继发于穿孔的耳溢)
鼓膜收缩、活动度差提示严重中耳炎
鼓膜后肿块提示胆脂瘤或肿瘤
扁桃体不对称或悬雍垂偏离提示扁桃体周围脓肿或肿块
初步检查
鼓室测压法可发现中耳渗液、耳咽管功能失调或耳咽管阻塞
听力测验可诊断听力丧失
如怀疑穿孔或并发症(如反复感染、脑膜炎或乳突炎)时,考虑耳溢液细菌学和真菌学培养
颈部侧面平片可诊断咽后肿块或囊肿
如怀疑颅内损伤、囊肿或基底骨折,发现胆脂瘤、乳突炎或肿瘤占位,推荐颅脑CT
如怀疑恶性坏死性中耳炎,考虑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积率
如严重外耳炎反复发作需查血糖
基本处理
如患者出现窘迫,立即建立呼吸循环通路
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热敷、苯佐卡因溶液减轻疼痛
如有必要,采用利器清除耳垢和异物
中耳炎指南指出大部分患者仅需观察即可,不必给予抗生素;只有部分患者需给予抗生素,尤其是那些细菌感染高危者(如持续高热、免疫受损)
严重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者需给予皮质激素治疗或鼓膜切开术
外耳炎可给予醋酸铝和2%醋酸、抗生素和(或)激素滴耳
恶性外耳炎可给予静滴抗假单孢菌或抗葡萄球菌抗生素
“我们非常喜欢“一病一页速成系列”的编写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看到该系列图书时,不禁让人感叹为什么以前我们没这样做。”
——John Sinnott,MD
“对于我及所有工作繁忙的专业医生来说, “一病一页速成系列”是一套非常理想的丛书,因为它尽管简短但却涵盖了所有相关疾病的重点。”
——Dr.Robert Bemstein
“对于內科住院医师,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快捷而易于阅读的书籍。我发现本套丛书不但是解决每天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最好的参考指南,而且还是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第二、三阶段专业复习必不可少的补充读物。”
——S.Abdel-Megeed
译者序
前言
缩略语
症状篇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发热伴皮疹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咽痛
第五节 胸痛
第六节 上腹痛
第七节 下腹痛
第八节 腹痛与反跳痛
第九节 肌痛
第十节 慢性疼痛
第十一节 下背痛
第十二节 周围性水肿
第十三节 眶周水肿
第四节 便秘
第五节 黄疸
第十六节 急性腹泻
第十七节 慢性腹泻
第十八节 呼吸困难
第十九节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第二十节 无痰咳嗽
第二十一节有痰咳嗽
第二十二节大量出血
第二十三节发绀
第二十四节心悸
第二十五节多尿
第二十六节尿失禁
第二十七节尿流量减弱
第二十八节尿量减少
第二十九节排尿疼痛
第三十节血尿
第三十一节恶心
第三十二节呕吐
第三十三节疲劳
第三十四节消化道出血,呕血
第三十五节消化道出血,黑便/便血
第三十六节咯血
体征篇
第一章 全身状态
第一节 呼吸急促
第二节 端坐呼吸
第三节 盗汗
第四节 喘鸣音与哮鸣音
第五节 低体温
第六节 体重减轻
第七节 体重增加
第八节 脉压增宽
第九节 不均脉
第十节 淋巴结肿大
第十一节 低钠血症
第十二节 高钠血症
第十三节 低钾血症
第四节 高钾血症
第五节 高糖血症
第十六节 低糖血症
第十七节 低钙血症
第十八节 高钙血症
第十九节 低血压
第二十节 高血压
第二章 皮肤
第一节 瘙痒伴皮疹
第二节 头皮皮疹
第三节 皮肤干燥(干燥症)
第四节 痤疮
第五节 荨麻疹
第六节 秃发
第七节 妇女多毛症
第八节 色素沉着
第九节 色素减退
第十节 甲病
第十一节 紫癜
第十二节 生殖器皮肤损害
第十三节 詹韦病变
第四节 手足皮肤损害
第五节 结节性皮肤损害
第十六节 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
第十七节 色素性皮肤损害
第十八节 水疱和大疱性皮肤损害
第十九节 瘙痒不伴皮疹
第三章 头部
第一节 视力模糊
第二节 复视
第三节 眼球震颤
第四节 瞳孔放大
第五节 瞳孔收缩
第六节 眼睛发红
第七节 视力丧失
第八节 眼球突出
第九节 眼睑下垂
第十节 视乳头水肿
第十一节 畏光
第十二节 耳痛
第十三节 耳溢
第四节 耳鸣
第五节 听力丧失
第十六节 嗅觉缺失
第十七节 鼻塞,
第十八节 鼻出血
第十九节 发音困难
第二十节 吞咽困难
第二十一节声音嘶哑
第二十二节咬合痛
第二十三节口腔炎
第二十四节牙痛
第二十五节口腔溃疡
第二十六节口臭
第四章 颈部
第一节 颈部肿块
第二节 颈动脉杂音
第三节 颈静脉怒张
第四节 颈项强直或疼痛
第五章 胸部
第一节 触觉震颤
第二节 湿哕音
第三节 胸膜摩擦音
第四节 呼吸音减弱
第五节 心包摩擦音
第六节 心脏杂音
第七节 心动过缓
第八节 心动过速
第九节 异常心音
第十节 烧灼感
第十一节 腰胁痛/肋脊角压痛
第十二节 心脏扩大
第十三节 最大搏动点移位
第四节 乳房肿块
第五节 乳房疼痛与溢液
第六章 腹部
第一节 肠鸣音亢进
第二节 肠鸣音减弱
第三节 腹部杂音
第四节 腹部肿块
第五节 腹肌紧张
第六节 腹胀
第七节 肝大
第八节 脾大
第七章 生殖泌尿
第一节 直肠肿块
第二节 直肠疼痛
第三节 痔疮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索引
作者:(美国)Scott Kahan (美国)Redonda Miller (美国)Ellen G.Smith 译者:朱余宗 张丽红 合著者:马海燕
在医学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快捷、方便地从纷杂的信息中查找出诊治患者所需要的临床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面对众多需要了解的医学知识,依然时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本书的作者将大量医学知识的精华部分加以浓缩整理,使其方便、实用而易于掌握。
在我们开始着手翻译本书时,感到它不过是一本篇幅不大、便于携带、方便查阅的“小册子”。但是,随着翻译工作的进行,使我们对其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参与翻译的每位医生都越来越喜欢它。这本“小册子”不仅概念性强、涉猎面广,而且语言精练、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在篇幅不大的空间里蕴藏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大量的相关信息。
本书重点阐述了临床上常见的178种症状与体征,主要介绍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以及处理原则,使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症状和体征,开阔思路,提高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本书内容全面而又简洁易懂,适用于各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及高年资医师,是各级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专业参考书,也同样适合于从事其他专业而需要快速了解某种症状和体征的医师或技师。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全体翻译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力求遵循原书的内容和风格,仅对极少部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稍做改动。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英语及专业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