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2]
冬季(3)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20-21日交节;
冬季(3)
在北半球,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即使温带的气温也可能降到0℃以下。
在冬季,很多地方会经历降雪,有些地方的冰雪到春天才会融化。
冬季(3)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
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元旦后的一场冷空气让羊城知道冬天的颜色。小寒前后,由于气温骤降,广州各大医院看感冒的病人猛增了约三成。冷空气当前,不少市民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抵御感冒的侵袭。但中医和西医专家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冬季的早晨并不是锻炼的好时机,晨练不当,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可能招来感冒。老年人是晨练的主力军,冬季晨练时更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天气骤变感冒病人增三成
1月10日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中国已进入2006~2007年度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北方地区流感活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据1月8日北京卫生局披露:该市每日就诊流感样病例4700余人。北京许多大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不少患者开始向社区医院“分流”,社区医院存在着大夫开药,病人无药可取的现象,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已经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广州虽然没有出现流感,但在小寒前后由于气温骤降,各大医院收治的病人骤然增多,多家医院的急诊病人增加三成左右,其中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的病人最多。广东武警医院门诊的刘亚军副主任告诉记者,该院收治了150名感冒病人,比平常多了四五十人。
冬季(3)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至小雪节令(相当于农历十月)期间,常会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以致一些果树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会很冷。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节气起,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雪是北方冬季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冬季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总量比大雪节气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实际上,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的雨水节气。
冬季(4)曹祈东
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九冬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穷阴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如白居易在《岁晚旅望》:“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北陆《隋书·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北陆谓之冬。”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如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节。用“玄序”称冬季者,如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玉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玄英《尔雅·释天》云:“冬为玄英。”后人因用之代称冬天,如唐代魏征《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历玄英不减其翠。”
此外,冬季的别称还有“严节”,如梁任《赠徐征君》中的“何以表相思,贞松擅严节”;岁馀,如唐孟云卿《田园观雨兼晴后作》中的“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等。
这个跟中国的地理位置,南北不同气候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归纳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点:
1.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远,地理角度来说是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相差30多度。太阳在北半球冬季时直射南半球,导致南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都强于或者长于于北方,温度较高。这个是纬度位置的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不同。
而夏天呢,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辐射强度南方仍然大于北方,可是日照时间北方却长于南方,这样南北太阳辐射量的差别就不会想冬季这么大。温度差别也就没有这么大。
2.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个是气候的原因。
3、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
在多个地理因素(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我国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天大很多。
冬季(3)冬季是一年四季中寒冷的季节,它不仅带来寒冷,也带来了干燥,带来了人体的疲劳,身体开始慢慢变懒,这给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冬天怎样才能更好的养生呢,要多吃哪些才会更好呢?
预防措施
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蛋氨酸通过自身的作用提供耐寒适应所需要的甲基,以达到耐寒的效果。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另外,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关。所以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也可提高机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所以在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它们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则包括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红心红薯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对机体进行适当调理。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多补充热源食物,增加热能的供给。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2]
冬季预防感冒三步曲
天气寒冷,人们患感冒的机会就多。现总结预防感冒三步曲介绍如下:
第一步:遇冷做体式呼吸。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这时不能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而应立刻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两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就可以增强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第二步:身冷搓后颈。如果冷气已侵入肌体,感到全身发冷,就用手掌使劲搓颈后发际,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第三步:感冒擦葱、姜、盐。如果已经有了感冒感觉,如唾液黏、浑身不自在,那就在当天晚上临睡前,将葱白、生姜各20克,盐粉3克,捣烂,用纱布包好顺序擦前胸、后背、手心、肋窝、肘窝、脚心等六部位,然后盖被睡觉,夜间略出点汗第二天早起就会好的。但两天内要注意防寒,以免反复。
冬季健身
热身活动要充分
气候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再加上空气湿度较小,所以使人感到干渴烦躁,感到身体发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热身活动就锻炼,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所以在冬季进行健身锻炼时,尤其是在室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健身运动中。衣着厚薄要适宜。
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开始要多穿些衣物,穿着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锻炼后,如果出汗多应当把汗及时擦干,换去出汗的运动服装、鞋袜,同时穿衣戴帽,防止热量散失。另外,在室外进行健身锻炼更要注意保暖,锻炼完后身体发热较多,总想凉快一下,但切不可站在风大的地方吹风,而应尽快回到室内,擦干汗水,换上干净衣服。俗话说:“寒从脚下生”,由于人的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加上脚的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所以冬季在室外进行健身活动特别容易感到脚冷。若头、背、脚受冷,冷空气从皮毛和口鼻侵入肌体,不但影响健身锻炼效果,还会感冒生病。平时有些健身爱好者喜欢穿健身鞋过冬,这样不好。因为胶底鞋导热快,不锻炼时脚掌容易受寒,以致引发冻疮、关节炎等疾病。
环境要舒适
冬季人们习惯把健身房的窗子关得紧紧的。殊不知,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若十多人同时进行锻炼,一小时就是200升以上。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致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锻炼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在室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另外,冬季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浑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同时要注意,气候条件太差的天气,如大风沙,下大雪或过冷天气,暂时不要到室外锻炼。若想到室外锻炼,应注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
锻炼方法要合适
由于冬季寒冷,身体的脂肪含量较其他季节有所增长,体重和体围相应增加,这虽然对瘦人增重长胖有益处,但对肌肉轮廓、线条和力度的发展不够理想。因此,冬季健身要提高锻炼的强度和力度,增加动作的组数和次数,同时增加有氧锻炼的内容,相应延长锻炼时间,用以改善机能,发展专项素质,消耗体脂,防止脂肪过多堆积。另外,注意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尤其在室外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如果间隙时间过长,体温下降,易使肌肉从兴奋状态疲惫下来,粘滞性增大,这样不但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再进行下组练习时容易受伤。
冬季(3)冬季,有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戴口罩防冷
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蒙头睡觉
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热水洗脸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饮酒御寒
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手脚冰冻用火烤
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冰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冬季(3)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
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洗澡次数以每周2—3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甘草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
保温防寒
冬季气温低下,皮肤裸露部位极易冻伤,如手部、头部、颈部等。其它如脚部也易受冻,因而应注意这些部位的防寒保温,可围围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还可随时摩擦双手和耳朵,适时进行、锻炼。忌穿潮湿的衣服、鞋袜,同时,手脸洗后要揩干后才可外出。
避免使用劣质护肤品
劣质护肤品因质地不纯或含铅重,对皮肤有毒害作用。还有的化妆品含有某些易致过敏的香料,有的人使用后会过敏,甚至使皮肤色素增加,对皮肤造成伤害。冬季,在皮脂少的情形下,伤害更甚。
穿着宜柔和
冬寒穿衣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身体与衣服、衣服与衣服间不断发生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刺激皮肤所致。因而,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内裤、衬衫等。同时还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涤纶衬衫就不要再穿腈纶毛衣,里面穿了合成纤维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绝缘性的涤纶外衣,以防止产生静电为宜。
加强锻炼
加强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可进行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
注重食物保健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有鳞屑出现,甚至使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因而冬季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禽蛋、鱼肝油等。还可常吃芝麻(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它们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人体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同时,有的食物,会使原本患有某种皮肤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脓性皮肤病人宜少吃甜食、酒类等,辣椒、葱、蒜、酒、浓茶可使患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人痒的症状加剧,海带、面食可使患疱疹性皮炎病的人发生碘过敏。
冬季(3)忌常舔嘴唇
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忌涂纯甘油
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忌穿衣过多
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上班族的冬日养生忠告
穿高领羊毛衫在电脑前坐久了,是不是比平时更加感到颈肩酸痛、呼吸不顺畅?这叫“高病”,冬季坐办公室的人要特别注意,再怕冷也不要穿太高太紧的高领内衣或毛衫,否则容易压迫颈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昏头昏脑的你工作效率怎么会高?
从暖气或空调充足的办公室出去更容易伤风,所以不要因为外头天寒地冻就整天门窗紧闭,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上下班只要不耽误刷考勤就应该尽量多走几步路,在清冷的空气中锻炼耐寒力。
你有一支上好的护手霜放在办公桌抽屉里吗?上班时经常摸键盘,与来访者握手,我想你应该比在家里更频繁地洗手,但我却常常看到女同事中午不洗手就匆匆来到食堂,说是怕洗手多了皮肤“皴”。很简单,一支护手霜就可以让你讲究卫生与保养玉手二者兼得。
冬天从办公室窗口望出去,草木凋零,雨雪纷纷,触景容易使人抑郁不欢,心情压抑。但聪明的人会想办法保持心境平和,爽朗乐观,休息时听听音乐,回到家里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家务事,比如装点居室,不知什么时候你已经拥有了一份宁静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