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抱歉,文章的开篇便是洗脑时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但汽车是会自己停下来的,因为有空力阻力、轮胎摩擦力等真实存在的环节。因此,理论上汽车是不需要刹车装置的,前提条件是你有足够的耐性等它完全停下来,以及有超强的提前预判能力,当然还有一颗热爱死亡飞车的心。然而,不知是谁开的头,用汽车代替双腿,在“田径场”内以最短的时间跑完规定好的路线便是赢家,笔者觉得这个开赛车先河的仁兄,应该被追加一个“诺贝尔突发奇想奖”。
是的,是赛车运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刹车系统的重要性,而随着赛车运动的越演越烈,民用车也纷纷演义为具有半比赛用途的“隐形战车”,更多的人投入到赛车中去,便会有更多的人发现,常规的原装刹车系统,已经不能再满足赛车需求,也明白到刹车系统的强度和持久性至关重要。而本文将刹车系统的范围缩窄,集中在刹车碟这一环节,究竟怎么做成好菜“一碟”呢?材料(材质)、刀工(花纹和导风槽)、火候(热处理方式)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今天来聊聊刹车碟。但首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学术性文章,而旨在通过对比,获知民用车乃至赛车上的各种刹车碟的基本构造形式。
图: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将高速行驶中的汽车刹停,并非小菜一碟那么简单,当中涉及到一系列的热能转化过程。
首先来进行刹车碟的材质对比,刹车碟是依靠摩擦力作用工作的,用什么材质制成,导致刹车碟的最佳工作温度是多少,到达多高温度后会出现热衰退,以及材质的导热性和散热性能等,都对刹车性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一般民用车上的原装和部分改装刹车碟,基本上都使是铸铁材质,除了利于批量生产,还可让刹车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毋须像碳纤维刹车碟般保持在数百摄氏度的工况,才能发挥出更佳的刹车性能。但毋容置疑,碳陶瓷和碳纤维刹车碟的重量更轻,刹车性能更好。当然就像金属刹车碟都有高低性能之分,碳纤维(碳-陶瓷复合)刹车碟也有性能高低,赛车用的为顶级货,“一般民用”制品如法拉利、保时捷等跑车所使用的产品其耐热性能略低,因为要考虑到日常驾驶的低温工作状态。
图:一般民用车所使用的铸铁刹车碟,具有制作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但铸铁材质重量比较大,使车辆的簧下质量较大。
图:相比沉重的铸铁,碳陶瓷材质可让刹车碟的重量减半,甚至更轻,而且碳陶瓷刹车碟的抗热衰退能力更强,刹车性能也显著提高。图为日产GT-R使用的碳陶瓷刹车碟。
图:碳纤维材料的刹车碟是众多赛车的最佳选择,在比赛状态中,赛车反复地全力加速再大脚刹车,一般的刹车碟难以负荷这种高温煎熬,需要用到耐热性优异、重量非常轻的碳纤维刹车碟。图为梅赛德斯AMG W04 F1赛车上的碳纤维刹车碟,可以清晰看到碟上的碳纤纹路。
图:除了上述的三种材质刹车碟,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刹车碟,比如图中这款HAWK刹车碟,所使用的是高碳合金材料,并采用一体式设计,有效减少刹车时的抖动现象。
刹车碟与刹车皮在工作状态下,会磨出粉末状碎屑,以及因为材质的气化而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层气体,并依附在刹车碟表面,碟与皮之间便隔着一层杂质,对刹车效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如果在刹车碟的表面刻划花纹,碎屑以及气体便可被被刮到花纹的沟槽里,并随着刹车碟的转动而被带走。因此,花纹的设计也是性能指标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绝对的风向标。而有些品牌刹车碟上的花纹还有另一个作用,比如Endless刹车碟上类似“e”字形的花纹,当e字中间的一横消失之时,便说明该刹车碟的寿命也差不多,以提醒车主及时更换刹车碟。
图:Endless刹车碟旋风状的线槽,可滤去刹车碟表面的刹车片粉末和尘屑,让刹车效能维持在理想状态。
图:Nashin刹车碟上的划线,线纹比较短,而且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刹车碟的表面。
图:非常有代表性的Alcon刹车碟半月形纹路,刹车时,顺着行进的方向,月牙纹路就像张开大口“吃掉”粉末尘屑。
图:Brembo GT Racing套件中的刹车碟,采用S型的划线花纹。
图:打孔处理的Brembo刹车碟,对散热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某程度可刮走碟面上的尘屑,但打孔后刹车碟的刚性强度会有所下降。
图:宝马F30 3系用的M Performance刹车套件,碟面上有孔状和划线花纹,但孔状纹并没有穿透刹车碟,以使碟身的刚性强度更大。
图:六代高尔夫用的加大刹车碟,同样也是孔状和划线复合纹路,孔状纹路穿透刹车碟,增强刹车系统的散热效能。
图:在一些原装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此类型的刹车碟,碟面并没有任何的纹路。这也无可厚非,越多的加工程序,便会加大生产成本。
对于一件可随时摩擦升温至数百甚至上千摄氏度的物件,如何让其快速降温,来得非常重要,而一般刹车碟降温需要用到的是非常原始的外力——风。当达到一定车速后,风速也随之变大,通风式刹车碟便是利用冷风进行降温。如何将冷风更有效地引流到刹车碟内部,导风槽的设计是关键所在。当然,导风槽并不是异想天开地设计出来,需要经过严谨的空力动力学测试。
图:D2刹车碟内部的导风槽,呈旋风状,行驶时将冷风撞入沟槽内,进而将碟内的高温散去。而且这张图也可以看到一个设计定则,划线必须是与散热沟槽交叉排布,这样才能保证刹车碟有较高的整体刚性。
图:奥迪S系列的刹车碟导风槽结构,每一组由4个大小不一的沟槽构成,将热流更有效率地排出刹车碟外。
图:来自澳大利亚的刹车品牌DBA,其刹车碟内部的导风槽也类似袋鼠脚印的形状,而该导风槽也被称为Kangaroo Paw。整个刹车碟内部共有144个袋鼠脚印,帮助刹车碟散热,将内部的热气流带出,更高效地抵抗热衰退,不过DBA的刹车碟也因此而比同尺寸其他品牌制品更重。
图:部分轻量的原装车(例如Smart)或者FF车辆的后刹车碟,因为热负荷较低,并不需要特别的散热纹路,为了节省非簧载质量以及成本,只配备实心碟,碟内部根本没有通风可言。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看不到的东西——火候,也就是热处理。任何一道菜式,火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口感、味道、观感,最后还得靠火候来呈现。对于刹车碟来说,热处理或者推普到表面处理,更多是以其耐热性来作为标准。简单来说,如果一块金属经历过某种温度而定形,那么当它冷却下来之后,只要不超过这个热处理的温度,力学性能就不会衰变太多。正如F1赛车使用的碳-碳(Carbon-carbon)碟或者超跑使用的碳陶瓷刹车碟,是在高温高压的聚合釜里成形,其耐热性能就先天性地较高。因此越是能耐受高温的刹车碟,就越需要高温热处理,当然成本也随之上涨。不过要注意的是,和高温刹车片一样,虽然高温刹车碟能适应较激烈的制动过程,但选择刹车碟还是要根据车的刹车系统工作温度,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性能。例如现在北方正处于零下的温度,那么工作温度在0℃开始的刹车碟,也是需要初期咬合“热身”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刹车碟的耐热程度也要和刹车皮同步,否则它们就会互成短板,摧毁保障生命的最后一道长城。
图:2006年阿隆索的冠军车雷诺R26,弯前大脚刹车减速,前刹车碟在半秒内升温到上千摄氏度,化成一片通红的火影。经过高温热处理过的碳-碳刹车碟,其耐高温的性能当然也比一般的铸铁刹车碟高。
图:或者F1和碳纤维刹车距离民用车有点远,那我们就来说说民用车的刹车碟热处理吧。热处理除了可让刹车碟拥有更强的耐高温性能,而且可使刹车碟的硬度进一步提升,图为DBA 5000系列的刹车碟,经过其特有的Thermal Stability Profiling热处理后,碟的硬度达到了175,而一般的刹车碟仅为100左右,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
既然要对比,那最后就来一个F1赛车的刹车对比吧,不过可没有相关的参照物,因为F1的刹车性能太强悍,一直被民用车模仿,但从未真正被超越。在一级方程式的赛车世界,刹车是一个重要课题,没有任何一个车手可以掉以轻心,即便对刹车系统爱护有加的车手,也经常会出现刹车温度过高的问题,因为F1赛车的刹车系统,虽可承受非常庞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异常地敏感脆弱。F1赛车所使用的是碳-碳(Carbon-carbon)刹车碟,根据FIA的赛例规定,刹车碟的直径不得超过278mm,厚度不得超过28mm。每个刹车碟的重量不到1kg,合适的工作温度为400-500摄氏度,如果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刹车碟的磨损率会急速上升。当车手大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碟的温度最高可升至1000摄氏度,每场比赛中刹车碟会数百次达到1000摄氏度。F1赛车的刹车性能绝对是让人汗颜的,从时速300km/h制动至静止,只需4秒钟的刹车时间,刹车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可超过5G。而从200km/h制动至静止,只需要2.9秒,刹车距离只需65米。从100km/h制动至静止,只需1.4秒,以及17米的刹车距离。
看完如此摄人心魂的数据,或者你会觉得车手踩下刹车踏板之际,G值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车手,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前意大利F1车手让诺•特鲁利说,其实踩下刹车踏板的那瞬间,基本没有产生制动的感觉,随后的半秒内,刹车碟的温度在每十分之一秒内上升100摄氏度,半秒下来刹车碟温度便可突破1000摄氏度,甚至直指1200摄氏度,这时的刹车顿挫感才表露无遗,甚至到达野蛮的境况。因为只有达到足够的刹车温度,刹车碟和刹车皮的摩擦系数达到0.6之高,两者间才产生异常极端的摩擦咬合力。
图:精打细算的F1工程师绝对是优秀的“瘦身教练”,除此之外,还是一个深思缜密的“规划大师”,红牛车队技术总监纽维在2012赛季中段牵头的设计,将刹车卡钳放在刹车碟的下方位置,带来更低的重心。红牛赛车的大获全胜,该设计也被其他车队纷纷效仿。
图:法拉利F1赛车上的前刹车,有专门为刹车碟冷却的通风管道(黑色管口),因为成形技术和材质特性的关系,刹车碟的表面并没有任何的划线花纹,也没有散热孔状。但碟内有通风沟槽,为求将高温快速抽离,沟槽小孔呈两排结构。
图:迈凯轮MP4-27 F1赛车的后刹车。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