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国六提前实施,我们更期盼这套标准尽早“服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将有近20个省市地区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其中部分地区更是直接执行最严苛的“国六B”标准。尽管新标准的实施对部分汽车主机厂、经销商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会带来一些压力,但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作用都是积极的。虽然行业的推动不会影响到所有人,但环境的改善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诉求,毕竟我们渴望天更蓝,身体更健康。

其实,最初国家计划伴随“国六”标准一起实施的还有强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 27630-201X)。在“国六”标准的第五部分(型式检验)和第七部分(生产一致性)的要求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均应符合《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的后续修订版本要求及生产一致性检查。

无奈的是“国六”标准早已制定好,部分地区选择提前实施,但《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于标准评审过程的变动和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的修改调整,自然只能延期。

在以前,可能更多人在购车时关注的是车辆的外观造型,性能价格,安全配置等方面,很少有人会把车内空气质量也纳入考虑范畴。但随着人们在车内的时间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前段时间某品牌致癌门事件就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车身碰撞安全与车内空气质量两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前者是防范危险于一时,而后者对健康却是持续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影响更甚。遗憾的是,由于之前国内相关法规在该领域的不健全和监管盲区,2012年出台的《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仅仅作为指导性标准存在(且标准远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部分车企在生产工艺环节也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新车车内空气质量堪忧,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

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车内空气质量呢?

一般而言,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毒物质,这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有着直接关系。影响比较大的有汽车仪表板总成丶车门饰板丶地毯丶顶棚丶汽车线束丶座椅总成等。这些零部件的材质,一般都有塑料和皮革的身影,而这些劣质的材质中含有大量易致癌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它们会随着用车环境温度的变化持续性释放。

参考现有的《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指导标准,那是否检测成绩合格就能说明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没问题了吗?当然不完全是,这就得提到另外一个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TVOC是指各种被测量的VOC的总和,与前面提到的VOC是包含关系。TVOC浓度过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诱发癌症等。延期到来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 27630-201X)正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也纳入管控,相关部门还在做TVOC评测的最后评估。

TVOC大部分无色无味,车友仅通过嗅觉很难察觉,自己通过网络购买的空气质量检测仪检测也未见得好使。因为车内空气质量检测需要遵循严苛的检测标准和环境,一来我们日常环境无法满足,二来网络上几百块的检测设备本身质量参差不齐,检测结果也就不具备参考性了。

值得欣慰的是,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 27630-201X)强制标准实施之前,我们在购车时可以通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的部分数据作为车内空气质量参考。

这套评价包括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五项基础评价指标,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这套评价是对人、车、环境的三方面评价参考。尽管C-ECAP之前的2015版规程有些不足,但随着7月的到来,全新的C-ECAP 2019版规程优化诸多项目后,相信评价结果的参考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总结

其实,当我们开始重视车内空气质量的时候,也有部分车企已经主动从产品定位、设计制造、质量控制方面入手提升品质,但目前看来这样的车企数量还暂且不够。我们希望《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能尽快从当年的指导性文件转变为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并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更多的车企的重视,保障更健康的驾乘体验。

 

汽车生活 汽车生活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