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宜宾地震事件,霸屏了各大媒体平台,天灾难防,至此已有13人遇难,受伤人数达226人。那如果在行车途中遭遇了地震,我们该如何正确防范呢?
纠正错误观点
首先给大家纠正几个错误观念,有的人认为躲在车内可以避免伤害,大错特错!通过新闻报道我们也能知道,地震造成的伤害80%是砸伤或窒息,而躲在车内的密闭环境中,反而增加了这两项危险发生的可能。
还有,汽车的外壳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坚硬,面对坍塌建筑,根本无法为我们提供保护。
再一个,驾驶汽车可以逃离地震区?天方夜谭。地震波的速度会让地面出现凸起或者断裂等现象,驾驶逃离是不可能的,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创伤。
如何防范?
虽然经常接触到防震知识,但真正发生灾害时,这些知识往往都会抛于脑后,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可以使人做出正确判断。在本文中,小编简洁的整理了几条行车中防震措施,希望各位朋友了解。
1.寻找空旷地带
空旷地点是非常有效别的避难场所,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车停在电线杆或大树下,这样最基本的避免了被砸到的可能性。例如停车场、广场等,不少地点有明确的“避难场所”标识。
切记,远离桥梁、隧道等地点,极易发生坍塌,这也是避险的大忌。
2.车辆无法移动,寻找坍塌死角
遇到堵车等情况,车辆无法移动,这时应当机立断,放弃车辆,人员转移到安全场所,钱财乃身外之物。
如果没有转移条件,要学会寻找坍塌死角,建筑物倒塌时,可以蹲在或卧倒在车辆下方,或者寻找两车之间的空隙躲避,寻找这样的救命空间,不至于倒塌建筑直击身体。之前的报道我们也有耳闻,这样的方式会大大提高生还几率,而车内的人却会被挤压致死。
3.车门变形,无法打开
如果汽车被建筑物挤压,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该如何处理。之前有过实验,可以采用头枕的金属杆击打车窗四角。但个别情况下,头枕是无法拿出的,大家可以常备一份安全锤,用它将玻璃打碎,相比起前者,会容易很多。
4.无法下车逃生,做好防护
实在没有下车逃生的条件下,车内人员应在车内做好防护措施,双手抱头,蜷缩、固定身体,尽量将自己置于最低、最靠下位置,给自己留有最大的空间。
5.震后开车要当心
地面在震波冲击后,很大可能会出现下陷或凸起的现象,这时候开车就要当心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有句话看似玩笑却很现实,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面对灾难时,首先要保持一份冷静,从容面对眼前的危险,所说的这些防范知识只希望大家了解,永远不要用到。(图片源于网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