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车整天被吹上天,但你却买不到

如果论可选车型数量,我想中国应该是全球第一了。哪怕撇除专属中国的自主品牌,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我们都能买到。旅游一圈会发现,很多国家街上的车型种类比我们单调得多。


不过人总是那么贪心,吃着碗里,却看着碟里的菜。部分仍在中国市场缺席的车型,时不时会被大家高声呼唤快快引进。部分目前已经如愿以偿,部分仍无动于衷,喊破喉咙也没见进来,让车迷恨得咬牙切齿。


如愿引进名单

1.阿尔法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是个魅力值非常高的品牌,外观妖娆,性能超然,犹如一个香艳美人,无论看着,还是用着都让你血脉沸腾。Giulia驾驶乐趣之高,能远远抛离宝马3系。这台车迷人之处,在于转向,比例快得小手一抖就完成变线。这个品牌进入中国后,行情是高开低走,曾受到车迷吹捧,但如今打骨折也卖不出几台。


部分是口碑原因,罗密欧的可靠性低,加上维修费用昂贵,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玛莎拉蒂同胞兄弟这句广告词,真不知在说卖点,还是在说缺点。消费30万车的人,让他去啃玛莎拉蒂售后消费,真是会瑟瑟发抖。

还有广州某经销商过分乐观,压了巨量Giulia,但卖车速度不及预期,还遇上国五转国六,于是跌到20多万一台来清库存。此举击垮了罗密欧的定价体系,其它经销商为了卖车,也被迫跟着降价。降价这种东西很神奇,降了就升不回去,大家只接受车越来越便宜,不能接受越来越贵。

2.丰田亚洲龙


有种车在美国叫Full-size Sedan,我们叫B+级。这种车在美国热销多年,但中国一直没太多选择。本着外国月亮比较圆的想法,大家经常叫厂商引入B+级的车。前几年B+级车在中国曾有个引入高潮,短时间内福特引入金牛座,日产引入了西玛。结果两款车进来后,销量都极其惨淡。


丰田最为保守,直到现在才引入亚洲龙。吸取日产、福特的教训,亚洲龙没有定出明显高于凯美瑞的售价。我们试驾过亚洲龙,这台车在舒适方面的造诣,真的就是一台挂牛角标的雷克萨斯ES。至于亚洲龙是否能在中国立足,就有待观察。不得不说,现在中国买家对车身尺寸的追求,比前几年理性很多。

3.丰田埃尔法/威尔法


埃尔法算是个双赢的结局。当年埃尔法属于右舵地区专属车,由于频频在荧幕上,作为明星保姆车或电影黑社会大佬座驾出现,大陆这边对其趋之若鹜。往后丰田就引入了埃尔法,一度遭遇疯抢,抢到供不应求,加价去到一百多万才有交易。论乘坐舒适性,顶配的别克GL8不会比它差多少,某些方面甚至更优秀。


可是有什么所谓呢,当你去到消费百万级车的时候,要买MPV的话,选择仅有埃尔法一个。埃尔法原来放在广汽丰田的店里卖,一汽丰田眼红,于是丰田又引进孪生的威尔法,放到一汽丰田渠道里卖。连雷克萨斯也能从中分羹,埃尔法衍生出高级版的雷克萨斯LM,不敢想象届时终端会出现何种天价。

4.奥德赛混动


近期被“真香”预警的车,很多媒体试驾完后,都把这台车捧上天。我开始持怀疑态度,这代奥德赛主要问题是滤振单薄,以及路噪强烈,这些并非混动能救。结果本田在加入混动系统后,把上述问题也优化掉。现在混动奥德赛行驶品质从缺点,变成了优点。


估计有人骂我被充值,信不信由你,自己试过才知道。混动款的行驶品质变好,这种“怪事”并非第一次发生。之前丰田卡罗拉/雷凌出混动版,底盘一改普通版的单薄,开始带有一定厚感。

5.马自达MX-5


马自达MX-5在玩车圈中,大家对其趋之若鹜。可惜早期马自达没有将这台车引入,只能透过大小贸渠道购买。后来一汽马自达以官方形式进口MX-5,不得不说是个好消息,但同时又有很多遗憾。

例如限量500台,无法像当年86/BR-Z那样唾手可得。而且引入的是硬顶敞篷版,并非更经典的软篷版。MX-5一大魅力是轻量化,加入沉重的硬顶敞篷版后,有点违背这台车的初衷。

还在被呼唤进入中国的车型

1.汉兰达混动


相对而言,欧洲厂商倾向于一视同仁推出全球车,不同国家基本卖同样的车型。日系厂商倾向于根据不同地区,销售专属的车型,很多车型在中国是买不到的。因此,被大家呼唤进来中国的,大多都是日系品牌。例如说汉兰达混动,这款车已经在美国销售。汉兰达这款车本来油耗偏高,混动系统获得的收益,会高于其它丰田车型。


这台车呼声很高,但丰田却一直没响应。连亚洲龙、新RAV4都开始用混动,包括隔壁本田也拿了混动奥德赛进来,混动汉兰达始终无动于衷。考虑到用TNGA架构的汉兰达,在海外已经发布,这代汉兰达在中国放混动版的可能更低,只能寄望于下代了。

2.两厢思域


早在八代思域那个时代,车迷就已经喊能否引进两厢思域,东本国产两厢思域的消息也时不时传出。去到现在十代,路边社又传出两厢思域国产的消息,这次有更多投产细节,听了几次狼来了后,或许这次会是真的了。路边社的说法,就是杰德准备停产,然后让出生产线给两厢思域。至于上市时间,可能会在今年年末,我们拭目以待。

3.本田Stepwgn


国内选MPV很尴尬,要不就是奥德赛、GL8这些20万以上的车,虽好但贵。往下就直接跌到自主品牌,中间存在断层,十几万不知买什么好。日本本土就有很多车满足这种需求,例如本田Stepwgn、丰田Voxy等。因此常听到有人发牢骚,为何两田不拿这些MPV进来。


这些车的造型都像一个方正盒子,追求车厢空间最大化。反观大众途观L之类的欧洲MPV,充其量是台大两厢,空间依旧局促。不过Stepwgn这类车的行驶品质一般,进国内后可能会被吐槽。

4.丰田第十五代皇冠


皇冠时不时就传出停产信息,这个是中国买家用脚投票的结果。价格都跌到二十多万,还没有人去买。事情就那么神奇,被市场边缘的皇冠,竟还有人不断叫丰田引入最新的第十五代。对皇冠有情怀的人很多,但有个残酷事实,就是对车厂而言,情怀不能当饭吃。整天喊情怀的人,没几个真会掏钱买。

另一个例子,同样来自丰田,就是锐志。不停产没人买,停产就哭天哭地说可惜。丰田也不笨,没有继续将第十五代皇冠引进的消息。相对让车迷解痒,就是说第十五代会以进口方式来销售。

倾听市场声音,而非市场杂音


常说厂家要倾听市场声音,但市场上很多声音,其实是杂音。大声喊话的不一定是潜在买家,潜在买家往往会沉默地站在一角。有时也别怪厂商对引进车型特别审慎,毕竟厂商也并非没有中过招。

网上经常看到这种情况,有人说某某车引进了就买,不买就不是人。结果到厂商真把车引进,那个人却当没事发生。如果让车迷们来管理车厂的话,估计没五年就在中国市场倒闭退出了……


汽车生活 汽车生活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