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知名汽车新媒体42号车库发了一篇《Taycan 重新定义保时捷》,文中42把Taycan讲得几近一无是处,有网友调侃称“看来保时捷是没邀请咱们42号车库啊”。在@不看车 看来,这篇文章并没有刻意地贬低,也没有否认Taycan是特斯拉汽车之外最好的电动汽车,只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一些对比而已,因此对想买Taycan的朋友还是有很大价值的。那这篇文章都有哪些对比呢?@不看车 带你快速了解其中干货。
Taycan的“一无是处”
1、尺寸规格介于Model S和Model 3之间,和特斯拉现役车型差异化竞争
Model S长4970mm、Model 3长4694mm、Taycan长4850mm,什么概念呢?就是Taycan宽敞舒适不如Model S、操控灵活不如Model 3。
2、电池能量密度不如特斯拉,甚至低于很多国产车型
按42的计算结果,Taycan系统电池能量密度介于129-150Wh/kg,明显低于现在的主流密度160Wh/kg(广汽新能源新车Aion S已经到了170-180Wh/kg)。而2019年国内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也已把160Wh/kg做成了优秀标准线: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Kw/kg及其以上,才能获得100%补贴。
3、开发平台不如特斯拉Model 3
保时捷正在开发的电动汽车平台有三个:J1、PPE和SPE。其中,Taycan用的J1是最老旧的平台。PPE是保时捷和奥迪联合开发的平台,电动Macan是保时捷基于该平台的首款车型,原计划2021年上市,但由于研发团队在对Model 3平台研究后觉得不如人家,决定对PPE继续优化,因此电动Macan的上市时间就延后到了2022年。而SPE是保时捷独立研发的电动超跑平台,首款车型要到2025年才能下线。看明白了吧?二代平台都不如Model 3的,何况一代。
4、拒绝特斯拉一样的能量回收系统,想减速必须踩刹车
开过特斯拉汽车的人都知道,因为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行驶过程中几乎不用踩刹车。因为一旦放松加速踏板车辆会自动减速并回收能量,所以特斯拉汽车几乎没有滑行状态。Taycan就不一样了,它采用了和燃油车相似的设计,松开加速踏板并不会自动减速,可以像燃油车一样滑行很远,想减速必须踩刹车。谁能告诉我,这样的设计除了养活刹车片工厂,还有什么好处?
5、持续高速度行驶不影响续航,但对国内路况没啥优势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电动汽车不能长时间保持高速度行驶,不然会影响续航里程。@不看车 没开过太远的路程,经常在京津两地跑,偶尔高速度行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差异。但多次猛加速、长时间高速度行驶不影响续航,一直都是Taycan的宣传卖点,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然而,这个卖点只对德国有效(过半儿高速路不限速),对国内路况就不是优势了。
6、智能化、辅助驾驶系统和OTA空中升级
目前来看,Taycan的宣传一直都是围绕350千瓦超级充电、持续高性能展开的,几乎没有涉及到任何的智能化、辅助驾驶系统及OTA空中升级相关内容。用42的话讲,这些对一款主打运动的车型重要吗?!@不看车:不重要吗?!Taycan可是一款四门轿车啊,它不是跑车,更不是赛车,它多数的使用场景和特斯拉的Model S、Model 3并没有明显区别啊。因此,必须重要!
然而,尽管Taycan在很多方面不如特斯拉汽车,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特斯拉之外最好的电动汽车选择。它仍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受众人群的。
Taycan的独特优势
1、品牌优势,车标很有吸引力
作为燃油车时代的跑车王者,保时捷拥有巨大的品牌粉丝,很多人都把911作为自己的梦想战车。因此,一定会有一些忠实粉丝愿意为车标买单的。
2、颜值优势,外观设计还是很保时捷的
高端颜值控的新选择。据@不看车 了解,不喜欢特斯拉造型的人好像还挺多,至少就有前同事亲口跟我说过“真TM丑!”。
3、工艺质量,碾压特斯拉汽车
随着Model 3的大量交付,特斯拉汽车做工差、问题多的消息几乎每天都有。昨天还有特斯拉车友在讨论:谁要在这个时间开个特斯拉汽车专修、特斯拉改装、特斯拉内饰升级解决方案的店,一定火到爆!甚至有一些网友,在评论性能参数差到爆的奥迪e-tron和奔驰EQC的时候,会说它们至少是辆车,在这些人的眼中特斯拉汽车已经差到不像车了。因此,这对保时捷来说也是个机会,毕竟有多年的积累,做工品质一定业内领先。
Taycan的受众人群
目前来看,可能只有两类人会买Taycan。
若把大尾翼,前后导流板、侧裙空动套件都除去,它就是一台商场,住宅常见的小车,潜意识觉得车上下来的必定是亮丽女生。但当按下启动键,低沉混沌的排气声浪出现,一副名门出生的坏小子形象。
美国人用大排量追逐自由,德国人装上涡轮把上限推至究极。关于AMG A45的动力,自2013年诞生后,无数人质疑其360匹马力来得是否人道,AMG是如何往如此小的引擎舱里,塞入一台V8的参数?2016款的到来,用381匹来告诉你们,这是M133的日常操作。
重点在于更多油气混合气体,更充分的爆炸!双涡管大尺寸涡轮气吞山河,在只有1991mL的地狱里,有着1.8倍的大气压,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保证了大部分转速下的高扭矩,纳米涂层减少磨檫损失动力,工程师加班加点强化水泵水冷循环,令其比M260提高20%的冷却能力来迎合更强大的爆炸;即便如此,381匹仍远不是M133的极限。
你可以把M133这个发动机当成EVO或者STI假若持续进化到今天的样子就可以了。虽最新款A45还没正式露面,但可以肯定的是,AMG继续会优化它的燃烧能力,强化它的部件——保险的资料显示,新款AMG普通版本为387马力,S版本达到421马力,马力容积比超过每升200匹。
传递475Nm的重任,就交给AMG特别打造的7速SPEEDSHIFT MCT。2016款的A45提升到381马力时,变速箱的3到7挡传动比也被缩短,被诟病的拖沓感有所减轻,还得到附带0—200km/h加速时间缩短0.7s作为其赔礼。
AMG身份不能改变A45横置前驱平台的出身,通过电子系统和多片离合联轴节分配四轮动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前轮做功,后轮提供5%动力来意思意思。在车子认为需要时,最多以50:50比例分配前后桥动力,奔驰只能征服哔哔而不能征服弯道?
连对主前驱钢炮嗤之以鼻的键盘车手也转而跪拜最新款AMG A45四驱系统新增的漂移模式,经过中央离合的强化,可以把车子70%的动力传至后轮(新款A45 S有421马力,相当于后轮有接近于旧款的全部马力)。
ELSD让后轴两个车轮之间随意比例分配动力——极端来说,即可做到外侧车轮有动力,内侧车轮完全没有动力,尾部自然可以随着你的油门输出而很可控地调整外甩幅度,一脚油门原地调头Get到没有?
姑且定位为A,仍需承担奔驰内饰之大任,车主也承认爱上新款的连屏仪表台,但核心精神依然是喷气式发动机风格出风口,碳纤维纹路饰板,还有阿法德巴赫苹果树——A45依然在钢炮中是最具豪华氛围的。
在我向车主称赞A45依然有较强的家用性的时候,他就像向三姑六婆礼貌性批判自家孩子那样,跟我吐槽他的A45。
他并没有开过361匹的A45,不知道那台变速箱差劲到什么地步,但改进后的这台2017款A45,依旧让他不尽满意;首先,这是一台需要较高转速才得到极致动力的发动机,2250rpm以下时,要推动这颗大涡轮是辛苦的事情,5000rpm后动力急剧消退。因设定4000rpm后也并不能降档,意味着右脚需要稳定细腻地控制好转速在较为狭窄的最大扭矩区间,跑街道时显得操作繁琐了。但他也强调,这种设定对于跑赛道来说,是一件好事。
既然车主不介意说爱车缺点,我也顺势提问了不少人的疑惑,为什么要选择一台主前驱的钢炮。他是奥迪S3前车主,之前S3是牢牢抓住地面的,但A45的四驱虽是有一定的抓地力,表现却活跃得多,后轮的动力更多是想让尾部摆动入弯,若有超高技术,A45在弯道上会跑得更疯狂,也更易失控,当失控时也更难挽救。
依据他所说,从动力输出特性上,到底盘表现上,A45是更暴走,更具有赛车性格的。而且,车主对于AMG也有自己的一套鄙视链——他认为45才是AMG,43只是接近AMG的运动型奔驰,因为43那台V6输出的紧绷程度,和45有不少差距。43并不是一人一机,也没有45那套RECARO代工的座椅。
与车主交谈中继续得知,他将计划把A45卖掉,入手保时捷718,只因未曾拥有,并无特别理由。所以,性能车在该类人群眼中,就是玩具,无论它多优秀,依然具有很高的置换率,那何必要分个孰胜孰败?保持自己固有的“可玩点”,终会有无尽过客。
第一类是特斯拉Model S车主,他们不差钱儿,但S开太久了,想要点儿新鲜感,同级别只有Taycan可以买(这一点已经得到验证,据说Taycan的现有预定者中,有超过一半儿的人是特斯拉车主)。
第二类保时捷忠实粉丝,为了车标买Taycan,但从目前预订情况来看,尚属小众。至少目前的预定者中,只有很少的保时捷车主。因此呢,即使有,也是保时捷新用户。
至于因为颜值和做工选择Taycan的,@不看车 认为这类人会少之又少,毕竟特斯拉才是电动汽车的王者。同价位选第一还是第二,这还需要考虑吗?
最后,Taycan是今年下半年上市,而特斯拉Model S的换代升级款也很大可能是今年下半年上市。届时,会不会出现性能数据秒杀、颜值做工大升级等情况,一切都是未知数。因此,建议想买高端电动轿车的朋友,可以等等看,不用急着预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