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在美因河畔的惊鸿一瞥,让我对全新一代XC60印象深刻。即便是稍纵即逝的身影,新款的精致也清晰明辨。
再见这款车已是国内上市前的试驾,车尾也打上“沃尔沃亚太”的铭牌,国产的XC60与德国街头上见到那台一样保持原汁原味,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加长,所以在以空间论成败的中国市场,面对着同级对手们日新月异的拉皮手段,沃尔沃坚持原味的做法说明了对自己产品力的把握。的确,新的XC60无论是看起来还是摸上去都变得更高级了。
瑞典人玩起设计来丝毫不逊色,并且独具一格。全新一代XC60的设计与旗舰XC90一样走的高冷颜值路线,“雷神之锤”前大灯、“维京之斧”尾灯这些神话故事里响当当的武器已经足以表明沃尔沃设计的高明,视觉效果堪称灯厂第二,并且还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得不说这是沃尔沃品牌除了安全之外的另一卖点。
为了打破扁平化的常规思路,沃尔沃的设计师们创新性地引入漂流木作为内饰材料来打造居家感极强的立体座舱。于是,在XC60豪华版上我们看到了这款实木和金属组合而成的内饰风格,漂流木饰板像一条横带,从左至右贯穿整个座舱,包裹住触摸屏和空调出风口,下方镶嵌了一根细长的镀铬金属条,尽管造型美观,却在工艺上是一项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将金属饰条在副驾驶位置一分为二,连接处则采用瑞典国旗造型,所以这面小国旗不仅只有装饰作用,还起到调节两种热膨胀系数不等材质间的过度作用。
不管设计如何出彩,沃尔沃在感性层面始终是个收敛个性的品牌。亦或是在瑞典人眼里“车作为机器的一种,生来就应该有器械的冰冷和理性,毕竟它们是为人类服务的,如何最安全的从A到B就是每一辆沃尔沃与生俱来的诉求”,此基础上,再来谈感性层面的乐趣和共鸣。
北欧人轴起来脑袋比德国人还方,永远围绕着“安全”讲故事、做营销的沃尔沃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与强调操控、科技和豪华的德系对手们不同,沃尔沃始终深耕在主被动安全领域。全新XC60配备了一套同级唯一的Pilot Assist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这套系统在ACC自适应巡航的配合下可在0-130公里/时内实现自动驾驶辅助,刹停、跟车、转向都没有问题。
实际体验这套智能辅助系统,在道路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如高速公路),它能极大的减轻驾驶者的操作,并且没有想象中那么让人缺乏安全感。并且这套系统绝对不是一个炫技的摆设,XC60把方向盘仅有的按键区域给了这套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驾驶者在日常行驶中去使用,以弥补人们因为精神状态不佳而偶尔出现的安全疏忽。
那么,纯主观的驾驶感受是否还如看上去那样有种高高在上的精致感呢?首先,得说脱胎于SPA平台的全新一代XC60下的料绝对够足,好的食材是一道好菜的基础。工程师也极力的想让这台车在驾控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于是在最终要的底盘系统上用了双叉臂前悬和一套带复合叶片弹簧的多连杆后悬。
只不过在“烹饪”的时候还是有些中国消费者在乎的口味点没有get到,当然这其中也有沃尔沃的坚持。
第一:音噪
2500转/分是个临界点,转速指针一过这个点,发动机会发出一股歇斯底里的嘶吼声,并且以非常不委婉的方式传递进车厢内直达乘员的耳朵。我所试驾的T5豪华版,7秒左右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其实一点都不慢,但发动机较大的动静从感官上给人一种很费劲的错觉。
第二:油门
新款XC60的油门脚感调的偏轻,少了点儿豪华车该有的质感。右脚稍微施力,油门开度就能达到中段。结果就是,转速一下子就被拉了上去,车子爆发一股猛劲儿往前窜,然后又与发动机噪音形成组合效果。整车温文尔雅的形象瞬间不复存在,很有日系车的风格。
第三:换挡
爱信为新款XC60全系提供了8AT手自一体变速箱,换挡速度虽然不及双离合那么迅速,但大体表现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只不过,每次用档位在各个档位之间的切换有些虐心,换挡手感很是生涩,从P到R到N再到D挡,每次切换都像是从咬合的齿轮里硬拔出来一样,比较费劲。不过经过询问专业人士,得到的解释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齿板的线形设计,沃尔沃对功能安全性过于的关注,所以宁愿牺牲手感。
第四:人机工程
这是我个人在驾驶时发现的一个问题,可能并不代表普遍现场。由于所试驾的豪华版并不配备拨片功能,因为此车型要想手动换挡就只能使用档杆,正常将档杆切换到D档再向左拨一下,进行手动加减档模式,可是在实际驾驶中我用右手去握档杆进行手动换挡的过程中,手在还未摸到档杆胳膊肘就先被椅背右侧的包裹处顶住,此时需要借助手腕的动作才能成功握住档杆。我的坐姿是标准的驾驶坐姿,所以也不存在椅背调得太靠前的问题。虽然,这并不影响驾驶,但多少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膈应。
如果这几方面再加以优化,哪怕是直往细里多做一步,全新一代XC60将会是一款精致又到位的中产阶级出行标配。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