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同排量下,涡轮增压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往往会比自然吸气高很多。而作为日系车则大部分采用了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块看一下。
日本民用车用增压技术的少
民用汽车的马力是限制在280以下的,同时日本的道路状况决定了不需要这么强硬的动力输出。日本车更多用心于造宁静舒适的民用车,其增压技术更多用在运动车上,民用车用增压的不是很多,造成了日本车没涡轮增压的假象。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面对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装载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就已开始在日本车内盛行,不只有 搭载RB26DET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战神” GTR出现,本田更是凭借着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当时的 F1 赛场上红极一时。到上世纪90年代丰田的Supra、三菱的3000GT、 的RX7都成了当时的“增压”明星。
时至今日,不仅如新一代GTR、SUBARU STI、三菱EVO这些装载涡轮增加发动机的日本性能车让人称道,如今欧系车上装载日本涡轮的更不在少数。差异造车理念决定了产品定位为 什么国产日本车上没有涡轮增压器的踪影!其实只要看国产日本车不断宣传的气门技术就不难看出,他们更喜欢在自然吸气和气门技术上做文章,也正如本田汽车所 认为的,他们拥有先进的增压发动机技术,但相比在增压发动机上的投入,本田汽车更愿意去完善自然吸气发动机,因为对于购买本田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本田目前 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能够满足他们对动力的需求。
车企是否选择涡轮增压,往往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出于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定位而做出的自主选择。
比如,在日本国内,由于政府规定微型汽车发动机排量必须在0.66升以下,为了提高动力性只有使用增压这一手段,因此日本的微型汽车上很多都使用了增压发动机,这是不得不用。但到了1.3升-1.5升排量的发动机,则又回到了自然吸气。原因很简单,日本车向来讲究性价比,涡轮增压发动机价格高,会抬升车价,不符合企业的市场定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日本车大多采用了CVT,CVT都是模拟挡位,讲究平顺,这跟涡轮的爆发性还是有点出入的,对涡轮增压的响应比较慢,无法做到很好的匹配。
而在欧洲,车企之所以选择开发成本更高的涡轮增压,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欧盟对大排量汽车征收重税,对碳排放的要求也十分严苛,涡轮增压可以用小排量实现大马力,能够满足政府的硬性要求,也迎合欧洲消费者热衷环保的理念,同时满足对动力的需求。
早几年,日企的主战场是美国,美国对排放的要求没有欧盟那么严格,同时,日系车在美国又主打的是质优价廉,采用早已成熟的自吸发动机肯定要比重新去开发一套还需要磨合、随时可能出问题的涡轮增压要稳妥得多。当然,日企不是没看到涡轮增压的好处,但他们认为没必要冒这个风险,通过VVT、直喷的技术,再加上CVT的变速箱,一样能实现自吸发动机的进化。
这种不同的市场选择注定了在两者之间会产生一个不小的鸿沟,至少到目前看来,日系车的集体选择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涡轮增压经过大众宝马等车企的不断改进,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能不能搞涡轮增压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品牌是否先进的标准,日系车不搞带“T”的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品牌形象,这才是最致命的。日系车企近来的颓势在某种程度上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