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东瀛四大国宝级天王跑车简述
当然啦!此天王非彼天王!
1、东瀛法拉利——本田NSX
本田NSX(北美及香港称为讴歌 NSX拥有全铝车身,中置后驱布局,搭载代号为C30A拥有VTEC技术的3.0升V6发动机。同时,该车被称为日本第一款超级跑车。NS-X的量产车更名为NSX,并于1989年芝加哥车展上首次亮相,跑车爱好者们对其低矮的车身,流畅的线条和前卫的座舱设计给予了相当关注。本田公司在最终量产和面市前将NS-X更名为NSX,取代了在此之前本田Prelude的旗舰地位,并于1990年通过本田经销商Verno在日本发售。1990年,NSX正式在日本发售,1991年NSX以本田高级品牌ACURA的旗舰产品身份进军北美、欧洲和香港市场。当时,NSX售价刷新了当时日本汽车工业史上的最高价到达了65000美元。
1984年本田公司委托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为该公司设计HP-X,本田公司管理层在继续推进HP-X项目时,决定将其打造成为可以与意大利和德国的超级跑车媲美的车型,于是HP-X成为了新项目NS-X的原型车。本田公司的目标是使NS-X成为性能与法拉利348相当或更高,但可靠性更高、价格更低,设计目标是达到法拉利的技术水平。 NS-X是史上第一款使用全铝单体横造技术的车型,其中铝合金框架和悬挂使用了革命性的挤压成型法(锻造工法)制造。铝制车体和前后悬挂比钢制品分别减重200kg和20kg从而保证了车体轻量化。其他先进技术还包括四独立通道防锁死刹车系统(四回路ABS防锁死刹车系统)、钛合金连杆、EPS、VTEC以及本田首度使用的ETC电子油门技术等。 为了研发NS-X,本田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如邀请日本地位崇高的前F1赛车手中岛悟在铃鹿赛道为NS-X早期车型进行试驾。为改进车身调校,中岛悟在铃鹿赛道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测试。三届F1总冠军艾尔顿·塞纳也曾受邀为NS-X进行试驾并对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改进建议,本田公司还曾将两辆NS-X测试车赠与塞纳。
2、牛魔王——丰田Supra
第四代Supra搭载代号2JZ的3.0升DOHC直列六缸发动机可分为自然吸气与双涡轮增压两个版本,前者为225马力,后者则将马力数提升至了280马力,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和4速自动变速箱,顶配则提供了6速手动变速箱(为丰田与德国Getrag共同研发的产品)。第四代supra的直线加速能力可以说是无人能极,经过简单改装的第四代Supra百公里加速只有4.6秒,1/4英里13.1秒。要知道在本世纪初,当时这个成绩足以让当时所有的欧洲跑车汗颜!但是,但是啊!虽然第四代Supra的动力强大,但实际的操控性并不理想,坊间对第四代Supra更是戏称为“直路狂,弯路亡”。第四代Supra的悬架系统与上一代车型相同,采用四轮独立双叉臂的悬架结构,但底盘所有零件刚性经过强化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操控水准,而SZ-R、RZ与RZ-S等高性能版本更是搭载了由Bilstein生产的避震器。另外,第四代Supra还使用了铝制发动机盖、铝制可拆卸顶篷,尽可能的减少了车身重量,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该车的前后配重比达到了53:47。在其生命周期中,第四代Supra还因其炫丽外形在很多电子游戏、电影和MTV等流行文化中出现过。在台湾,第四代Supra更被一众性能车爱好者封上了“牛魔王”的称号。
1993年5月,丰田推出了第四代Supra(A80)跑车,设计灵感仍延续上一代Supra的美式跑车风格,长车头加上突出的肌肉线条。第四代Supra车身宽度比过去大幅增加了120毫米,但车长却缩短了100毫米,整体车身比例更加完美协调。在外观设计上,第四代Supra并没有运用大量复杂的线条,整车线条处理的极为圆润流畅。不同于同时期其他日系跑车,第四代Supra颇具前瞻性的将跳灯改为了固定式样的大灯,并采用运动味浓郁的熏黑底处理。第四代Supra前部大尺寸的进气格栅和转向灯下方的进气口则预示了其深不可测的性能。同时,第四代Supra的尾部设计颇显另类,巨大的后扰流板、高辨识度熏黑尾灯,也使第四代Supra极具视觉冲击力。不同于大多数车型尾部Logo采用镀铬处理,第四代Supra车尾的Logo同样为熏黑处理,刻意营造出了一份神秘感感。
3、转子绝唱——马自达RX-7
代号为FD3S的第三代RX-7于1991年12月推出,上一代车型使用的“Savanna”名称从FD3S起不再使用,正式变更为RX-7。关于车名的由来,“R”代表Rotary转子引擎,“X”为代表未来的象征记号,而“7”是马自达内部区别车辆类型的的车型代码。由于马自达品牌在1997年更换了新的品牌Logo,所以市面上混杂着悬挂新老Logo的RX-7也不足为奇。第三代RX-7的外观设计让你难以相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只有跳灯能够看出是那个年代跑车设计的风格。第三代RX-7外观相比上一代车型线条更佳圆滑,雾灯位置的设计堪称点睛之笔。为了不破坏空气动力学效应,车门把手与B柱融为一体,如此设计使RX-7更增加了一丝独特气息。第三代RX-7车尾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那组形似电话手柄般的尾灯,采用熏黑样式的尾灯组更为RX-7增添了一股性能味道,后扰流板造型对于一款性能跑车来说稍显低调,相信大多数车迷见到RX-7的第一眼都会被它深深的迷住。
第三代RX-7的动力系统可谓是全车最大的亮点,其搭载代号为13B的1.3升(每个转子容积654cc,乘以2个转子之后为1308cc)双转子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该序列式双涡轮增压系统是经由日立的协助而开发完成的,由两颗涡轮增压器组成:一开始先将所有废气集中在第一颗直径51毫米的小涡轮,使该涡轮在低转速时(约1,800转)作动,减少涡轮迟滞的现象。当接近第一颗涡轮的最大工作转速时,废气开始被导入第二颗直径57mm的大涡轮中;一旦引擎达到高转速时(约4,000转),所有废气被集中在此涡轮而全力作动。该引擎最大功率255马力,最大扭矩为294扭米,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一台5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自动变速箱。1996年RX-7换装了全新ECU及排气系统,动力增加至265马力。1998年RX-7调整了散热系统,其最大功率为280马力,最大扭矩313扭米。
第三代RX-7整车尺寸为长4285毫米、宽1760毫米、高1230毫米,采用了全铝制前后双叉臂的悬架系统,阻尼系数采用了偏运动化的设定。由于RX-7装配了较宽的轮胎,车宽因此明显加宽了许多,然而发动机盖、悬架系统、备胎、甚至千斤顶都选用铝合金材质,因此RX-7换来仅有1200千克的轻巧车身,转子发动机的位置较上一代下移了50毫米,使得车身配重比达到完美的50:50。
4、惨淡经营——三菱GTO
三菱GTO,全名为Grand Touring Organization,登场于1970年,当时是GALANT的支系(GALANT GTO,另一支系FTO即为三菱FTO的源头)。1988年,GTO车系与原先的Starion车系整合,并于1989年第28届东京车展正式亮相,概念车名为HSX。其量产版于1990年10月正式发布。三菱3000GT的造型是典型的北美风格,整车线条流畅有力,车身前后部向两侧外扩,中间车门则向内紧缩,如同经典的可口可乐玻璃瓶一般。三菱3000GT的尾部设计也非常巧妙,车系名称被巧妙的嵌入了横贯式的尾灯中,高位刹车灯则集成在了后扰流板上,双边四出的排气则证明了其不凡的实力。三菱3000GT同样采用了当年跑车流行的跳灯设计,但和其他品牌跑车不同的是,它将跳灯和示宽灯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除日本本土市场外,在大部分出口市场中,三菱GTO则被冠以三菱3000GT的名称进行销售。之所以改名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和国际市场上存在着的法拉利GTO车型和庞蒂亚克GTO车型混淆,下方给图。
法拉利GTO车型
庞蒂亚克GTO车型
三菱3000GT采用前麦弗逊/后双叉臂的悬架结构,其车身尺寸为长4575毫米、宽1840毫米、高1285毫米,车重为1680千克。三菱3000GT采用前置四驱的驱动形式(低配车型为前置前驱),搭载代号为6G72的3.0升DOHC自然吸气及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25马力(165kW)/6000rpm,最大扭矩275N·m/4500rpm。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80马力(206kW)/6000rpm,最大扭矩426N·m/25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5速手动(后期升级为6速手动变速箱)及4速自动变速箱。
注:当年的日产GT-R并不归于“天王跑车”之列,GT-R为日产Skyline车系中的性能版,车系中除最强的GT-R之外还包括四门轿车等车型,所以GT-R并不算纯种跑车,由于在赛场上无可匹敌的势头,GT-R被人们冠以“东瀛战神”的称号。
全部评论